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
书目导出
-
E-mail 给朋友
-
打印书目
For the Public or for Convenience? A Study of the Use of Online Videos in Television News
中华传播学刊 ; 24 期 (2013 / 12 / 01) , P165 - 206
繁体中文
DOI:
10.6195/cjcr.2013.24.05
公共性 ; 市场导向 ; 电视新闻 ; 网路影音 ; public ; market-oriented news ; television news ; online video
- Liu, C. S.(2005).A high-tech illusion or a solu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tists' perspectives on E-democracy.Journal of Cyber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Society,9,205-232.
连结: - 方孝谦(2009)。网路平台对北投社区之可能影响研究:资讯科技、公民团体与民主关系的初步分析。新闻学研究,100,57-100。
连结: - 胡元辉(2012)。新闻作为一种对话:台湾发展非营利性「协作新闻」之经验与挑战。新闻学研究,112,31-76。
连结: - 张耀仁(2002)。市场导向新闻学之研究:以台湾三家无线电视台晚间娱乐新闻为例。广播与电视,18,59-90。
连结: - 曹琬凌、彭玉贤、林珍玮(2008)。公共广电问责体系初探:以台湾公广集团公共价值评量指标建构为例。新闻学研究,96,129-186。
连结:
- 刘慧雯(2014)。「网友」作为消息来源:探讨数位时代中电视新闻制作的实质秩序。广播与电视,36,37-68。
- 罗文辉、刘蕙苓(2017)。數位汇流的新工具采纳记者的社群媒体使用与影响评价。新闻学研究,132,107-150。
- 王淑美(2018)。网路速度与新闻-转变中的记者时间实践及价值反思。中华传播学刊,33,65-98。
- (2013)。数位科技发展下新闻守门行为比较研究 ─以「中时电子报」、「ETtoday 新闻云」首页为例。传播管理学刊,14(2),62-92。
- (2018)。台湾记者的3L人生:数位时代的工作状况与赶工仪式。传播与社会学刊,43,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