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Age Movement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 ; 45 卷 4 期 (2007 / 12 / 01) , P95 - 138
繁体中文 DOI: 10.6431/TWJHSS.200712.0095
新时代 ; 新思想 ; 神智学会 ; 超心理学 ; 超个人心理学 ; 潜能开发运动 ; 整体健康运动 ; 对抗文化 ; New Age Movement ; New Thought ; Theosophical Society ; Parapsychology ;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 Holistic Health Movement ; Potential Movement ; Counter Culture
- Abrams, Jeremiah (ed.)(1990).Reclaiming the Inner Child.Los Angeles:Jeremy P. Tarcher.
- Adolph, Jonathan(1988).What is New Age.The Guide to New Age Living.
- Albanese, Catherine. L.,J. R. Lewis (edited),J. G. Meltion(1992).Perspectives On The New Age.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Bowman, Marion(1999).Healing in the Spiritual Marketplace: Consumers, Courses and Credentialism.Social Compass,46(2),181-189.
- Braswell, George W.(1994).Understanding Sectarian Groups in America.Nashville, Tennessee:Broadman and Holman.
- 林峻炜(2013)。「现代性」视野中的倪柝声─一个思想史的解读。史原,复刊4期=25期,61-114。
- 刘怡宁、陈家伦(2016)。界定宗教身分:缺乏宗教信仰面向的考察。社会科学论丛,10(1),1-36。
- 吕奇芬(2012)。後现代巫者的气味祭仪、萨满文化复兴及其身体实践—新探三部台湾当代小说。中外文学,41(2),119-156。
- 王东美(2019)。迈向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的人文疗癒。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12,2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