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Quality Discussion and High-Level Comprehension: An Analysis of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徐筱玲(Hsiao-Ling Hsu) ; 陈浩然(Hao-Jan Howard Chen) ; 林微庭(Wei-Tin Lin)
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 ; 56 卷 1 期 (2019 / 03 / 01) , P107 - 130
英文 DOI: 10.6120/JoEMLS.201903_56(1).0036.RS.CE
Text-based discussion ; Discourse analysis ; Group discussion ; Reading comprehension ; Critical thinking ; 文本讨论 ; 言谈分析 ; 小组讨论 ; 阅读理解 ; 批判性思考
- Bakhtin, M. M.(2010).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Austin, TX: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 Collins, J. L.(Ed.),Gunning, T. G.(Ed.)(2010).Building struggling students’ higher level literacy: Practical ideas, powerful solutions.Newark, D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 Davies, M.,Meissel, K.(2015).The use of Quality Talk to increase critical analytical speaking and writing of students in three secondary schools.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42(2),342-365.
- Goffman, E.(1959).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New York, NY:Doubleday.
- Hall, K.(Ed.),Murphy, P.(Ed.),Soler, J.(Ed.)(2008).Pedagogy and practice: Culture and identities.Walton Hall, UK:The Open University.
- 蔡娉婷,许庆昇,林至中(2019)。深度讨论应用於ePUB3电子书翻转式阅读理解学习之课程设计与教学实务。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56(3),343-372。
- 蔡娉婷,许庆昇,林至中(2020)。应用探究式深度讨论於阅读与写作翻转学习课程设计与教学实务。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57(2),253-286。
- 纪俊龙(2021)。提升大学生思辨与表达能力之可能?-以运用「深度讨论」於国语文课程实践为核心。通识教育学刊,28,109-159。
- 张靖卿,于晓平(2021)。高中科学班毕业生之追踪研究:大学学习表现与生涯发展之探讨。教育科学研究期刊,66(1),173-202。
- (2023).Predicting and Reading Together: the Role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Facilitat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英语教学期刊,47(2),22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