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Central and Peripheral Mechanisms in Muscle Fatigue
中华体育季刊 ; 26 卷 4 期 (2012 / 12 / 01) , P427 - 430
繁体中文 DOI: 10.6223/qcpe.2604.201212.1503
神经传导 ; 大脑皮质 ; 肌肉收缩 ; nerve conduction ; motor cortex ; muscle contraction
- Allen, D. G.,Lamb, G. D.,Westerblad, H.(2008).Skeletal muscle fatigue: Cellular mechanisms.Physiology Review,88(1),287-332.
- Benwell, N. M.,Sacco, P.,Hammond, G. R.,Byrnes, M. L.,Mastaglia, F. L.,Thickbroom, G. W.(2006).Short-interval cortical inhibition and corticomotor excitability with fatiguing hand exercise: A central adaptation to fatigue?.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170(2),191-198.
- Bilodeau, M.(2006).Central fatigue in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contractions of triceps brachii.Muscle & Nerve,34(2),205-213.
- Broadie, K. S.(1999).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synaptic transmission at the embryonic neuromuscular junction.Internal Review of Neurobiology,43,45-67.
- De Luca, C. J.,Mambrito, B.(1987).Voluntary control of motor units in human antagonist muscles: Coactivation and reciprocal activation.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58(3),525-542.
- 陈登相、林国全、何金山(2014)。疲劳效应对排球选手平衡表现之影响。运动教练科学,36,13-24。
- 陈国肇、邱晨然(2015)。肌力训练对伤害预防的效果。文化体育学刊 ,21,23-29。
- 陈子毅、江杰颖(2017)。神经肌肉疲劳对运动表现之影响及监控方式。运动教练科学,46,119-131。
- 翁梓林(2018)。运动生物力学之研究热门与前瞻~以2006~2015为例。华人运动生物力学期刊,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