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The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Use Intention Model in Electronic Learning System
余泰魁(Tai-Kuei Yu) ; 杨淑斐(Shu-Fei Yang)
台湾管理学刊 ; 5 卷 2 期 (2005 / 08 / 01) , P311 - 337
繁体中文 DOI: 10.6295/TAMJ.2005.0502.07
线上学习 ; 使用意向 ; 计划行为理论 ; 科技接受模式 ; 结构方程式 ; Electronic learning e-Learning ; Use intention ;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 教育部电子计算机中心
- 中华民国85年教育改革谘议总报告书。
- Ajzen, I(2002).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32,1-20.
- Ajzen, I(1985).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Heidelberg:Springer.
- Ajzen, I.(1988).Attitude,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 陈儒晰(2013)。幼教人员对资讯科技接受态度之调查研究。教育心理学报,44(3),669-690。
- 廖紫柔、林薏昕、巫沛仓(2017)。同侪压力、知觉风险、顾客满意度之结构模式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为中介变项。管理资讯计算,6(1),146-156。
- 苏竑彰,陈德霖,邱德原,邱绍群(2022)。玩赏YouTube双语标竿EMI课程教学之实践。管理实务与理论研究,16(2),81-99。
- 汪志忠、王春榕(2014)。基层公务资讯系统使用接受与满意度探讨。中国行政评论,20(4),49-75。
- 余泰魁(2007)。科技媒介学习环境之学习成效比较研究。教育心理学报,39(1),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