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
书目导出
-
E-mail 给朋友
-
打印书目
Patterns of Public Support for Policie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徐美苓(Mei-Ling Hsu) ; 施琮仁(Tsung-Jen Shih)
中华传播学刊 ; 28 期 (2015 / 12 / 01) , P239 - 278
繁体中文
DOI:
10.6195/cjcr.2015.28.07
公众参与 ; 风险传播 ; 气候变迁 ; 电话调查 ; 环境信念 ; public engagement ; risk communication ; climate change ; telephone survey ; environmental belief
- 再生能源发展条例(2009)。上网日期:2013 年9 月30 日,取自绿色能源产业资讯网http://www.taiwangreenenergy.org.tw/About/policy-more.aspx?id=746132CB8D31CD75
- 永续能源政策纲领(2008)。上网日期:2013 年9 月30 日,取自经济部能源局能源产业温室气体减量资讯网http://verity.erl.itri.org.tw/EIGIC/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Itemid=3
- 中央通讯社(2013.04.28)。〈高成炎:台湾应开发地热能源〉。上网日期:2013 年9 月30 日,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9%AB%98%E6%88%90%E7%82%8E-%E5%8F%B0%E7%81%A3%E6%87%89%E9%96%8B%E7%99%BC%E5%9C%B0%E7%86%B1%E8%83%BD%E6%BA%90-073415471.html
-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2012.05.25)。《施政愿景、策略、成果及展望》,上网日期:2013 年9 月30 日, 取自http://www.epa.gov.tw/ch/artshow.aspx?busin=2157&art=2008110513502803&path=12050
- Pew Research Center. (2012.10.05). More say there is solid evidence of global warming. Retrieved September 30, 2013, from http://www.people-press.org/2012/10/15/more-say-there-is-solid-evidence-ofglobal-warming/
- Koyama, Naonori(2018).Does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Promot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Japan and China.Tamka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2(1),39-68.
- Lee, Chang-Chieh,Chen, Kuo-Hua(2018).Investigating Taiwan's Integrated Scenarios of Climate Change through Visualization Rhetoric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Tamka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2(1),1-38.
- 黄惠萍(2018)。第一人或第三人效应?探析全球暖化的二阶自他认知差异与影响。新闻学研究,134,41-87。
- 李美华(2017)。台湾报业媒体网路平台气候变迁风险沟通:2009 ~ 2016 年的历时性分析。中华传播学刊,32,45-90。
- 廖宜霈,林峰田(2022)。台湾气候变迁调适知识本体(CCAO)之建构与应用。都市与计划,49(3),26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