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A Study on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the NEET Becoming the EET
黄民凯(Min-Kai Huang) ; 黄素云(Su-Yun Huang)
谘商心理与复健谘商学报 ; 26 期 (2013 / 12 / 01) , P103 - 127
繁体中文 DOI: 10.6308/JCPRC.26.04
- 李易骏、古允文(2007)。机会开放或结构限制?青年从学校到职场转衔过程中的Yo-Yo现象。社会研究季刊,67,105-153。
连结: - 行政院主计处(2009)。98 年青少年状况调查统计结果综合分析。未出版之统计数据。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072815595471.pdf
- Arnett, J. J.(2006).Emerging adulthood: The winding road from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
- Brown, S. D.(Ed.),Lent, R. W.(Ed.)(2005).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Hoboken, NJ:Wiley & Sons.
- Bynner, J.,Parsons, S.(2002).Social exclusion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work: The case of young people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ur,60,289-309.
- 刘立行,黄圣琪(2023)。《我的婆婆怎麽那麽可爱》之主题分析:婆媳、啃老、失婚。联大学报,20(2),1-20。
- (2022)。The Effectiveness of a Playful Strength-based Career Counseling on Career Adaptabilities and Career Stress Coping of Taiwan College Students。教育学报,50(2),1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