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彭文正(Dennis Weng-Jeng Peng) ; 萧宪文(Hsien-Wen Hsiao)
台大法学论丛 ; 35 卷 3 期 (2006 / 05 / 01) , P107 - 193
繁体中文 DOI: 10.6199/NTULJ.2006.35.03.02
犯罪新闻 ; 新闻报导 ; 新闻自由 ; 公平审判 ; 第三效果认知 ; 媒体效果 ; 媒体可信度 ; 阅听人研究 ; 检察官 ; 法官 ; coverage of criminal events ; news reporting ; freedom of press ; fair trail ; third-person perception ; media influence ; media credibility ; audience research ; prosecutor ; judge
- (2003)。没有一个人是赢家的司法悲剧。联合报
- Bare, J.(1990).The war on drugs: A case study in opinion formation.The Public Perspective,29-31.
- Berlo, D.(1960).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 Chaffee, S. H.,Hochheimer, J. L.,M. Gurevitch,M. R. Levy(1985).The beginnings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rigins of the "limited effects model".Mass communication review yearbook,5,75-104.
- Davison, W. P.(1983).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Public Opinion Quarterly,47(1),1-15.
- 林茂弘(2017)。政府效能、公平审判与保密义务:检察官之言论自由与限制。台大法学论丛,46(2),423-489。
- 彭文正(2007)。第三人效果的理解与疑惑。中华传播学刊,12,3-52。
- 王正嘉(2018)。进行中刑事案件之新闻报导的应然与界限。台大法学论丛,47(3),1221-1281。
- 萧宪文、彭文正(2007)。犯罪新闻描述手法与影响认知之实证研究。东吴法律学报,19(2),27-68。
- (2012)。「谁开了这台刀?」⎯⎯「告知後同意」法则的精致化与法学实证分析。科技法学评论,9(2),24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