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六藝》由史而經」-張爾田對經史關係之論述及其學術歸趨
|
并列篇名
|
Six Classics Are From History to Canon-Zhang Er-Tiang's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on and History and His Intellectual Appulsion
|
DOI
|
10.6203/BQ.2007.12.41.3.01
|
作者
|
蔡長林(Chang-Lin Tsai)
|
关键词
|
張爾田 ; 經學 ; 史學 ; 今文學 ; 古文學
|
期刊名称
|
書目季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41卷3期(2007 / 12 / 16)
|
页次
|
1
-
29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旨在討論張爾田關於經史次序先後之安排,及其論說背後的學術歸趣。對經學家而言,自章學誠「《六經》皆史」之說出,經學與史學之關係日漸緊張,經學有被史學同化的趨勢。張爾田以出於《公羊》學的價值立場,對經史關係次序做重新安排。張氏雖援實齋論史學之意,然對其「《六經》皆史」之說並不愜意,以為無助於說明自孔子以後,《六藝》為經典的事實。所以他採取今文家的觀念,以孔子刪定《六藝》為機制與轉折,提出「《六藝》由史而經」之說,既承認《六藝》為史,為先王之政典;也照顧到孔子以降,《六藝》為經典的歷史事實。同時在經、史之間,他以經學的今文、古文概念劃分之,認為經是今文,史是古文。今文與古文既是經與史之別,也是政與教之別。在他心目中教高於政,故潛藏著今文高於古文,經高於史的價值意識。所以雖名其書為《史微》,強調對實齋史學的推崇,然其價值根源,仍是浪漫文人的《公羊》學傳統。這一點,可以從他反覆的為《公羊》學辯護中看出來。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
参考文献
|
-
(2006)。論常州學派的學衛淵源-從錢務《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評論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171-217。
連結:
-
蔡長林(2005)。莊綬甲與常州學派。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7,243-290。
連結:
-
(1986)。章太炎先生自定年譜。上海:上海書店。
-
清朱一新(2000)。與邪堂答問。北京:中華書局。
-
清沈欽韓(1995)。續修四庫全書:幼學堂文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夏寅官(1988)。清碑傳合集。上海:上海書店。
-
清張之洞(1917)。張文農公詩集。上海:集益書局。
-
清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
王鍾翰錄。張孟劬先生週堪書題。史學年報,2(5)
-
王鍾翰、張爾田(2006)。史微。上海:上海書店。
-
吳澤主編(1984)。王國維全集·書信。北京:中華書局。
-
李雅甫整理、章文欽整理。李審言交游書札選存·張爾田先生書札第四函。學土,1,41。
-
李雅甫整理、章文欽整理、蘇晨主編(1996)。李審言交游書札選存·張爾田先生書札第五函。學土,1,42。
-
李慈銘(1975)。越綬堂讀書記。臺北:世界書局。
-
周予同(1990)。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
夏曾佑(1968)。中國古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夏麗蓮編(1997)。夏曾佑穗卿先生詩集。臺北:文景書局。
-
桑兵(2001)。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張克蘭(2002)。張爾田學術師友敘論。漢江大學學報,6,68-74。
-
張東蓀、張爾田著、黃曙輝點校(2006)。史微。上海:上海書店。
-
張笑川(2006)。經史與政教-從《史微》看張爾田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解讀。史林,6,184。
-
張素卿(2007)。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臺北:里仁書局。
-
張豈之編、麻天祥編(2005)。民國學案·張爾田學案。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張爾古。漢書藝文志舉例序。亞洲學術雜誌,2,9。
-
張爾田。與王靜安論今文家學書。學術,23,3。
-
張爾田。與王靜安論治公羊學書。學術,23,2-3。
-
張爾田。孱守齋日記。史學年報,2(5),363-367。
-
梁啟超(1985)。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梁啟超。兩千五百年儒家變遷概略。儒家哲學,5
-
梁啟超(1989)。飲冰室合集·專集之103。北京:中華書局。
-
陳寅格(1981)。陳寅格文集一。臺北:里仁書局。
-
曾伯言編(2001)。胡適日記全編(3)。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鄧之誠。張君孟劬別傳。燕京學報,30,324。
-
錢仲聯(1993)。夢發苕盡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
錢基博(1997)。錢基博學術論著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錢穆(1994)。錢賓四先生全集:師友雜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譚獻著、范旭蒼整理、牟曉朋整理(2001)。復堂日記。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龔自珍(1999)。龔自珍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蔡長林(2012)。文人的學術參與─《復堂日記》所見譚獻的學術評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0,129-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