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洛神賦〉寫作年代與背景重探

并列篇名

A Reexamination of the Date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uoshen fu

DOI

10.6203/BQ.2008.12.42.3.04

作者

李文鈺(Wen-Yu Lee)

关键词

曹植 ; 洛神賦 ; 黃初三年 ; 黃初四年

期刊名称

書目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42卷3期(2008 / 12 / 16)

页次

55 - 7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曹植〈洛神賦〉是動人情思的佳作名篇,在辭賦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然其寫作年代與背景,歷來卻引起眾多爭議。本文追溯爭議的起源,論析主張黃初四年及三年等各家持論可再商榷或補充之處,並重新解讀曹植相關作品與史傳資料,嘗試釐清真相,還原此賦寫作年代,並對其寫作背景提出新的探討。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参考文献
  1. 黃彰健(1991)。曹植洛神賦新解。故宮學術季刊,9(2)
    連結:
  2. (1983)。四庫全書:宋書·禮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義門讀書記
  4. (1984)。漢書·高帝紀。臺北:鼎文書局。
  5. 曹子建詩箋
  6. 北魏酈道元(2000)。水經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7. 晉陳壽(1983)。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
  8. 清丁晏(1961)。曹集詮評。臺北:廣文書局。
  9. 清丁晏、劉維崇、張可禮(1983)。三曹年譜:曹集詮評,曹植評傳。濟南:齊魯書社。
  10. 清朱緒曾(2002)。續修四庫全書:管集考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清何焯(1991)。義門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
  12. 清何焯、許世瑛(1957)。我對於洛神賦的看法。文學雜誌:義門讀書記,3(3)
  13. 王書才(2005)。曹植洛神賦主旨臆解。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
  14. 左松超(1985)。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5. 吳光興(1989)。神女歸來-一個原型和洛神賦。文學評論,3
  16. 宋安華(1988)。歷代名賦選。鄭州:黃河文藝。
  17. 李辰冬。大陸雜誌語文叢書
  18. 李洪亮(2004)。洛神賦寫作時間新辨。洛陽師範學院學報,6
  19. 李景華(1988)。三曹詩文賞析。成都:已蜀書社。
  20. 李善注(2002)。文選。長沙:嶽麓書社。
  21. 周明(1994)。怨與想的情結-洛神賦寓意解說。南京大學學報,1
  22. 尚永亮、劉尊明(2004)。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武漢:武漢出版社。
  23. 河北師院中文系編(2005)。三曹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24. 洪順隆(1983)。洛神賦創作年代補考。書目季刊,17(1)
  25. 洪順隆(1983)。論洛神賦。華岡文科學報,15
  26. 夏傳才(2004)。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選讀-先秦兩漢三國六朝卷。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7. 徐公持(1990)。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8. 徐公持、施惟達(2002)。中古風度:魏晉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高桂惠(1996)。美麗與哀愁-談辭賦中婦女群像的創作意蘊。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0. 張文勛(1985)。苦悶的象徵-洛神賦新議。社會科學戰線,1
  31. 張平、黃潔(1996)。洛神賦主題再探。重慶師專學報,1
  32. 張亞新(1983)。略論洛神形象的象徵意義。中州學刊,6
  33. 張淑香(1996)。邂逅神女-解「老殘遊記二編」逸雲說法。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臺北:
  34. 曹方林(2001)。洛神賦的創作動機辯析。成都師專學報,20(1)
  35. 曹虹、程章燦(2004)。程千帆推薦古代辭賦。揚州:廣陵書社。
  36. 梁海燕(1998)。洛神賦時淵源及具魅力所在。中國韻文學刊,2
  37. 郭沫若(1979)。歷史人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8. 陳祖美(1993)。洛神賦的主旨尋繹-為「感甄」說一辯兼駁「寄心君玉」說。北方論叢,6
  39. 陳祖美(1985)。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當-洛神賦的主題和藝術特色。文史如識,8
  40. 曾海東(2003)。新譯曹子建集。臺北:三民書局。
  41. 華唐(1996)。洛神賦的原型與流變。明道文藝,11
  42. 黃守誠(1998)。曹子建新探。臺北:雲龍出版社。
  43. 黃節。曹子建詩注
  44. 黃節(1975)。曹子建詩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45. 傳正谷(1996)。洛神賦的夢幻辭賦史地位及當代論辯。社會科學輯刊,2
  46. 楊昌年(2004)。洛神賦史事。歷史月刊,197
  47. 楊倫(1981)。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
  48. 葉通賢(2001)。政治失落的遣懷-洛神賦主旨之再探索。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
  49. 臺靜農(2004)。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50.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
  51. 臺靜農、吳云(2006)。漢魏六期小賦譯注評:中國文學史。天津:天津古籍。
  52. 裴普賢(1983)。詩經評註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53. 趙幼文(1985)。曹植集校注。臺北:明文書局。
  54. 劉大為(1997)。洛神賦主題新論。新疆科學論壇,2
  55. 劉玉新(1996)。洛神賦寓意管窺-兼談曹植與甄后的曖昧關係。聊城師範學院學報,1
  56. 劉維崇(1977)。曹植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7. 潘嘯龍(2004)。古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58. 鄧永康(1981)。魏曹子建先生植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9. 據古直(1966)。曹子建詩箋。臺北:廣文書局。
  60. 譚其驤主編(1990)。三國•西晉時期: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
  61. 顧農(1997)。洛神賦新探。貴州文史叢刊,1
  62. 顧農(1993)。曹植生平中的三個問題。掦州師院學報,1
被引用次数
  1. 李文鈺(2014)。從〈神女賦〉到〈洛神賦〉─女神書寫的創造、模擬與轉化。臺大文史哲學報,81,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