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多元開拓與選題創新
|
DOI
|
10.6203/BQ.2011.6.45.1.01
|
作者
|
張高評
|
关键词
|
選題創新 ; 主客易位 ; 跨際會通 ; 陌生視角 ; 多元開拓
|
期刊名称
|
書目季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45卷1期(2011 / 06 / 01)
|
页次
|
1
-
38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在完成學位論文之後,通過教授升等論文之前,有無數的研究計畫要申請、學術研討會要參與,選擇題目,撰寫論文,遂成為各個主要階段的當務之急。綜觀文史學界之大家名家,其成果卓爾不群者,大多曾經系統性規劃、創造性開拓。如果對於論文選題,進退失據,徬徨無依,不妨參考本文所提創新領域開拓的三種途徑:其一,變次要為主要,化枝節為骨幹,研究能量可以無限:嘗試回首來時路,斟酌往昔論題,檢視其中淺言者、輕描者、向隅者、冷落者、擱置者、分叉者,進行遺妍之開發。其二,跨際會通,引發異場域碰撞,可以另闢嶄新世界:調整假設,往往發現新世界;跳脫舊有,才能夠奮飛翱翔;跨際思考,引發異場域碰撞,而能量可以拓展無限。畢竟,新奇組合,可以創造發明新事物;會通化成,有助於處窮應變,可大可久。其三,運用陌生化詮釋角度,將偶然機遇變成創造性機遇:耳熟能詳的常識或定論,曖而不明的灰色領域或範疇,鬱而未發的膠著課題,眾說紛紜的爭議焦點,極有可能因詮釋角度之不同,而有創新之研究心得與學術發現。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
参考文献
|
-
羅宗濤(2008)。從傳播的視角析論宋人題壁詩。東華漢學,7,129-164。
連結:
-
(1983)。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
聶崇岐:〈宋代制舉考略〉,《史學年報》第 2 卷 5 期(1938 年 12 月),頁 1-15
-
(1987)。唐代文學研究年鑑。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
聶崇岐:〈宋詞科考〉,《燕京學報》第 25 期(1938 年 12 月),頁 107-152
-
張高評:〈王昭君和親故事與宋詩之遺妍開發〉,未刊稿。
-
錢鍾書:〈中國詩與中國畫〉,原載《開明書店二十周年紀念文集》(上海:開明書店,1947年)。
-
元辛文房、傅璇琮主編(1987)。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
E‧M‧羅杰斯、殷曉蓉譯(2005)。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
大前研一(2006)。思考的技術。臺北:商周出版社。
-
大前研一(2006)。創新者的思考。臺北:商周出版社。
-
大前研一、劉錦秀譯、謝育容譯(2000)。思考的技術。臺北:商周出版社。
-
內山精也(2005)。傳媒與真相─蘇軾及其周圍士大夫的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水照(2008)。鱗爪文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
王水照(1994)。蘇軾論稿,臺北:
-
王水照。鱗爪文輯。
-
王水照(1999)。蘇軾研究,石家莊:
-
王水照(2000)。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王水照主編(2005)。日本宋學研究六人集,上海: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兆鵬主編、尚永亮主編(2006)。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北京:
-
王勛成(2001)。唐代銓選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
王瑤(1996)。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包弼德、劉寧譯(2001)。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田耕宇(2009)。中唐至北宋文學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田運主編(1996)。思維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吉川幸次郎、鄭清茂譯(1977)。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
成中英(2006)。C理論‧中國管理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朱立元(1989)。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朱易安(2000)。唐詩學史論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羊春秋(1990)。論「一李九杜」與「一杜九李」的審美差異。李白研究論叢,成都:
-
艾朗諾(2006)。書籍的流通如何影響宋代文人對文本的觀念。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
-
吳小如(2008)。莎齋筆記。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
吳言生(2001)。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
吳宗國(1997)。唐代科舉制度。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
吳建輝(2009)。宋代詩論與文學。長沙:岳麓書社。
-
吳國武(2009)。經術與性理─北宋儒學轉型考論。北京:學苑出版社。
-
吳熊和主編(2004)。唐宋詞彙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李學勤、郭志坤(2002)。中國古史尋證。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沈括(1987)。夢溪筆談。香港:中華書局。
-
谷曙光(2009)。韓愈詩歌宋元接受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
周裕鍇(1992)。中國禪宗與詩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周裕鍇(1998)。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裕鍇(1999)。禪宗語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2000)。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
於可訓主編、陳國恩主編(2007)。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北京:
-
東華大學中文系主編(2004)。文學研究的新進階─傳播與接受,臺北:
-
林明德策畫(2005)。中國文學新境界:反思與觀照。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
林慶彰主編(1992)。朱子學研究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
-
金元浦(1998)。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
俞劍華(1986)。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
洪湛侯(2002)。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
洪湛侯(2002)。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
紀昀主編(1974)。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
祝尚書(2006)。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鄭州:大象出版社。
-
袁行霈(1997)。陶淵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袁行霈(1989)。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
袁行霈(1999)。袁行霈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馬積高(1990)。李杜優劣論和李杜詩歌的歷史命運。李白研究論叢,成都:
-
張永聲主編(1991)。思維方法大全。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張廷偉(2008)。國學中的管理智慧。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
張高評(1996)。建安詩人與悲情意識─以三曹七子詩歌為例。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魏晉南北朝詩學
-
張高評(1987)。左傳導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張高評(2002)。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
張高評(2010)。〈明妃曲〉之唱和與創造性思維:以宋詩題詠畫圖妍媸、紅顏禍福為例。「中國詩歌傳統與文本研究」國際論壇,:
-
張高評(2008)。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張高評(2009)。《左傳》《史記》兵法謀略與策略規劃。傳統文化與經營管理研究論文集,臺北:
-
張高評(2002)。清初宗唐詩話與唐宋詩之爭:以「宋詩得失論」為考察重點。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學刊,1,119-120。
-
張高評(2009)。《左傳》兵謀與應變策略。傳統文化與經營管理研究論文集,臺北:
-
張高評(2008)。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臺北:里仁書局。
-
張高評(2005)。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
張高評(2010)。杜甫詩史與《春秋》書法─以宋代詩話筆記之詮釋為核心。人文中國學報,16,55-96。
-
張高評(2009)。《史記》之兵法謀略與應變術。傳統文化與經營管理研究論文集,臺北:
-
張高評(2008)。劉知幾之《春秋》《左傳》學─兼論詩化之史學觀。文與哲,12,193-232。
-
張高評(1990)。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張高評(1994)。左傳之武略。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
張高評(2000)。王昭君形象之流變與唐宋詩之異同─北宋詩之傳承與開拓。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
-
張高評主編(2009)。實用中文講義。臺北:三民書局。
-
張高評主編(2009)。傳統文化與經營管理研究論文集,臺北:
-
張瑞麟(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
清水茂、蔡毅譯(2003)。印刷術的普及與宋代的學問。清水茂漢學論集,北京:
-
許倬雲(1997)。從歷史看領導。臺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
-
許倬雲(2009)。我者與他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許倬雲(2005)。從歷史看管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許倬雲(2005)。從歷史看管理。香港:商務印書館。
-
陳子謙(1994)。錢學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
陳之藩。散步‧敲門聲。
-
陳之藩。在春風裏。
-
陳之藩。散步‧約瑟夫的詩‧統一場論。
-
陳文忠(1998)。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
陳平原主編(2002)。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伯海(1988)。唐詩學引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
陳伯海編(2004)。唐詩學史稿。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
陳恆嵩編、馮曉庭編(2010)。經學研究三十年:林慶彰教授學術評論集,臺北:
-
陳致宏(2000)。語用學與《左傳》之外交賦詩。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陳致宏(2000)。語用學與《左傳》之外交辭令。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傅璇琮、龔延明(2009)。宋登科記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2008)。八方風來。北京:中華書局。
-
曾祥波(2006)。從唐音到宋調─以北宋前期詩歌為中心。北京:昆侖出版社。
-
曾棗莊(2008)。宋文通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曾棗莊(2001)。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
曾棗莊(2010)。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貢舉考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曾棗莊(1999)。三蘇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
曾棗莊主編(2006)。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程千帆(2001)。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程樹德(1990)。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
陽平南(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陽平南(2001)。左傳敘戰的資鑑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
-
黃一農(2004)。社會天文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黃一農(2005)。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
黃永武(2002)。字句鍛煉法。臺北:洪範書店。
-
黃永武(1976)。形聲多兼會意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黃永武(1984)。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
-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
-
黃永武(2009)。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黃永武、張高評(2004)。唐詩三百首鑑賞。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
黃俊英(1984)。孫子兵法與企業行銷的作戰。中國式管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黃國彬(1982)。中國三大詩人論。臺北:源流出版社。
-
黃曉鍾主編、楊效宏主編、馮鋼主編(2005)。傳播學關鍵術語解讀。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
楊海明(2002)。唐宋詞與人生。河北人民出版社。
-
楊國安(2006)。宋代韓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楊儒賓主編(2002)。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臺北:
-
楊樹達(1971)。論語疏證。臺北:大通書局。
-
葉嘉瑩(2007)。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
葉嘉瑩(1990)。中國詞學的現代觀。長沙:岳麓書社。
-
葛景春(2009)。李杜之變與唐代文化轉型。鄭州:大象出版社。
-
葛景春(2002)。李杜之變,是唐詩主潮之大變。唐代文學研究,桂林:
-
葛景春(2006)。李杜審美差異論。唐代文學研究,桂林:
-
劉方(2009)。唐宋變革與宋代審美文化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
-
劉寧(2002)。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劉磊(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武漢大學。
-
劉躍進(2008)。秦漢文學論叢,南京:
-
歐文‧M‧柯匹、張健軍譯(2007)。邏輯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蔡瑜(199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
-
蔡鎮楚(1990)。論歷代詩話之李杜比較研究。李白研究論叢,成都:
-
鄭學檬(2003)。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長沙:岳麓書社。
-
鄧新華(2000)。中國古代接受詩學。武漢:武漢出版社。
-
鞏本棟(2008)。宋集傳播考論。北京:中華書局。
-
盧嘉錫編(2003)。院士思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錢錫生(2009)。唐宋詞傳播方式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錢鍾書(1990)。管錐編。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
龍協濤(1993)。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
澀澤榮一、王中江譯(2007)。論語與算盤。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公司。
-
邁克爾‧米哈爾科(2004)。創新精神:創造性天才的秘密。北京:新華出版社。
-
鍾彩鈞主編(1993)。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
-
饒宗頤(1993)。詞與畫─論藝術的換位問題。畫(寧頁),臺北:
-
饒宗頤(1993)。詩畫通義。畫(寧頁),臺北:
-
龔鵬程(2008)。六經皆文:經學史/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黃聖松(2018)。成大中文系《左傳》課程之回顧與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8(4),4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