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王維研究單篇論文成果述評(1949-2013)

并列篇名

Literature Review on Non-series Research on Wang Wei in Taiwan (1949-2013)

DOI

10.6203/BQ.2015.9.49.2.04

作者

吳姍姍(San-San Wu);何淑蘋(Shu-Ping Ho)

关键词

王維 ; 田園詩 ; 佛禪 ; 詩畫

期刊名称

書目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49卷2期(2015 / 09 / 16)

页次

73 - 1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梳理1949-2013年臺灣學者研究王維的單篇論著,分從佛禪、詩畫、美學、考證、作品賞析、其他六類,敘述論文篇題與觀點,從中瞭解學者們關注的重點,鋪陳出臺灣王維研究的概略情況。以上六類,除了美學、詩畫或有以西方文學理論解讀王維詩,其他仍屬於傳統的詩歌賞析、考證等模式。總結期刊論文的研究成果,佛禪研究最多,學者亦提出各自的看法。其他類別多數為泛論,有些題目看似嚴肅但內容只敘述王維生平或其詩畫造詣,尤其敘述生平時甚至有部分敘述錯誤。雖然如此,但其中不乏新見。本文擇要介紹與評論,藉此回顧過往,以瞭解六十餘年來臺灣研究王維之成績,進而用作未來拓展開新之基石。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参考文献
  1. 王萬象(2008)。北美華裔學者的中國古典詩研究。興大中文學報,24,35-109。
    連結:
  2. 林淑貞(2004)。王維輞川詩歌「人物」在詩景中之構圖、作用與體現。國文學誌,9,41-73。
    連結:
  3. 許建崑(2008)。唐傳奇歷史素材的借取與再創─以王維、王之渙故事為例。東海中文學報,20,9-28。
    連結:
  4. 蕭馳(2013)。問津「桃源」與棲居「桃源」─盛唐詩人的空間詩學。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2,1-50。
    連結:
  5. 簡錦松(2012)。王維「輞川莊」與「輞川別業」現地研究。中正漢學研究,2012(2),70-110。
    連結:
  6. 簡錦松(2012)。王維、裴迪《輞川集》詩現地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0,41-81。
    連結:
  7. 簡錦松(2012)。現地研究下之〈輞川圖〉、《輞川集》與輞川王維別業傳說新論。臺大文史哲學報,77,115-166。
    連結:
  8. (1993)。國中古典詩歌散文賞析。臺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
  9. 劉守宜〈竹里館〉刊於《聯合報》副刊,1977 年8 月16 日。
  10. 林繼生:〈閒情恆常在,贈意有無中: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賞析〉,《中央日報》1999 年2 月6 日,第26 版
  11. 羅宗濤〈詩中有畫─王維詩中的視覺意象〉,《中央日報》,1984 年6 月4 日。
  12. 羅宗濤〈詩中有畫─王維詩中的色與光〉,《中央日報》,1984 年5 月3 日。
  13. Campbell, Joseph、朱侃如譯(2003)。千面英雄。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14. Yu、 Pauline(1977).Wang Wei,s Journeys in lgnorance.Tamkang Review,VIII(1),23-87.
  15. 比爾波特(2007)。空谷幽蘭─尋訪當代隱士。臺北:法鼓文化。
  16. 比爾波特、明潔譯(2008)。訪王維不遇。人本教育札記,225,61-64。
  17. 王仲章(1972)。論文文畫始祖─王摩詰。古今談,92,17-21。
  18. 王邦雄(1984)。禪宗理趣與道家意境─陶淵明與王維田園詩境之比較。鵝湖,10(1),14-16。
  19. 王熙元(1987)。古典文學散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 王碧蘭(2005)。王維詩中顏色字探析。東方人文學誌,4(3),113-126。
  21. 王潤華(1993)。「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王維八次桃源行試探。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文學及敦煌學,臺北:
  22. 古添洪(1984)。記號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3. 田博元(1976)。王維禪詩的園林思想。佛教文化學報,5,31-38。
  24. 田博元(1976)。王維的園林思想─從王維的園林詩談起。幼獅文藝,44(2),178-183。
  25. 皮述民(1999)。王維探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6. 朱樂本(1979)。王維詩中聲系元音簡化。清華學報,新12,135-178。
  27. 江國貞(1997)。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取用了李嘉祐的詩句嗎?。國文天地,12(10),50-55。
  28. 池永歆(1996)。王維田園山水詩中「禪道式」的空間觀。鵝湖,22(2),36-42。
  29. 衣若芬(1995)。談蘇軾對王維與吳道子繪畫藝術的評價及其影響。國立編譯館館刊,24(1),19-38。
  30. 何寄澎(1977)。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試探王維的內心世界。幼獅文藝,46(5),163-171。
  31. 何慧俐(2006)。王維詩歌特色及時空觀研究。中國文化月刊,311,71-83。
  32. 余蕙靜(2000)。論王維《輞川集》中的時間觀及聲情技巧。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5,223-238。
  33. 吳文雄(1998)。試論遮撥藝術在王維山水詩中的運用。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4,129-142。
  34. 吳姍姍、何淑蘋(2014)。臺灣王維研究成果述評─以學位論文、專書為範疇。「中國王維研究會第七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5. 吳姍姍、何淑蘋(2014)。臺灣王維研究論著目錄1949-2013。書目季刊,48(1),109-143。
  36. 呂佛庭(1970)。王維。藝壇,22,32-41。
  37. 李文獻(1995)。王維〈上張令公〉詩略考。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3
  38. 李文獻(1996)。王維〈獻始興公〉詩略考。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4
  39. 李正治(1975)。山河大地在詩佛─王維詩的特色與成就。鵝湖,1(6),43-45。
  40. 李再儀(1993)。王維山水詩之藝術特色研究。復興崗學報,49,209-236。
  41. 李沛(1987)。無我無物的─王維。中國美術,1987(3),92-94。
  42. 李沛(1987)。無我無物的─王維。中國美術,1987(2),59-61。
  43. 李怡芬(2003)。英雄出少年─王維〈少年行〉中的遊俠形象。中國語文,92(6),67-73。
  44. 李欣倫(2006)。透明還是朦朧─宇文所安〈透明度:解讀唐代抒情詩〉之初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集刊,11,30-41。
  45. 李殿魁編(1983)。文學論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46. 杜松柏(1967)。禪宗對王維詩風的影響。海潮音,48(10),19-21。
  47. 汪伯琴(1958)。南宗山水畫祖─王維(上)。大陸雜誌,16(5),7-10。
  48. 汪伯琴(1958)。南宗山水畫祖─王維(下)。大陸雜誌,16(6),22-26。
  49. 林仁昱(1995)。王維出官濟州事件考。中山中文學刊,1,181-195。
  50. 林明德(1989)。文學批評指向。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51. 林桂香(1983)。王維集版本考。中華學苑,28,139-160。
  52. 林清志(1995)。論王維詩作對參訪寺院之描寫。宜蘭農工學報,10,151-165。
  53. 秉珊(1986)。唐王維江山雪霽圖流傳始末。書畫家,17(3),24-37。
  54. 邱宜文(1995)。王維〈鳥鳴澗〉詩之禪釋。慧炬,378,22-27。
  55. 邱湘雲(2005)。王維〈山居秋暝〉中的禪理與融合。正修通識教育學報,2,143-150。
  56. 柯慶明(1977)。試論王維詩中的世界(下)。中外文學,6(3)
  57. 柯慶明(2000)。文學美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
  58. 柯慶明(1981)。試論王維詩中常見的一些技巧和象徵。臺靜農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
  59. 胡立耘(2000)。王維山水詩中的景物語彙及其意義指向。中國文化月刊,247,52-61。
  60. 胡傳安(1978)。王維交遊考。人文學報,3,189-208。
  61. 胡傳安(1971)。兩唐書王維傳補正。文史季刊,1(3),44-51。
  62. 唐淑貞(2001)。空林獨與白雲期─讀〈山中與裴迪秀才書〉。國文教學論文集,臺北:
  63. 徐月芳(1998)。王維《輞川集》中的儒、道、釋色彩。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86,145-157。
  64. 徐月芳(2005)。盛唐飲酒詩中的儒懷、道影、佛心。東方人文學誌,4(4),111-128。
  65. 徐尚定(1980)。王維詩意象兩題─析英美音象派對於中國古典詩歌的誤解。中國書目季刊,24(2),14-25。
  66. 徐曉憶(2005)。以物芳明志潔─王維〈山居秋暝〉中之格調。景女學報,5,83-93。
  67. 張台萍(1978)。試探王維的安禪思想與生活。中外文學,7(3),86-102。
  68. 張春榮(1976)。談王維的「辛夷塢」。鵝湖,1(8),53-54。
  69. 張曼娟(1986)。王維學佛不得已─從詩中看王維的矛盾衝突。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2),57-60。
  70. 梁淑媛(2006)。王維詩畫藝術美典治療意義。輔仁國文學報,增刊,263-274。
  71. 莊文福(2000)。王維送別詩之意象選擇與創造。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7,275-290。
  72. 莊申(1966)。王維道家思想與生活。大陸雜誌,33(8),12-14。
  73. 莊申(1967)。王維交遊考。大陸雜誌,34(4-8)
  74. 莊申(1972)。中國畫史研究續集。臺北:正中書局。
  75. 郭勝宗(1989)。從語言結構淺析王維的「秋夜曲」。甲工學報,6,1-4。
  76. 陳子梅(2008)。以藝術治療觀《輞川集》之價值。問學,12,121-148。
  77. 陳秀清(1966)。王維評傳及其詩。藝術學報,1,19-32。
  78. 陳美(1996)。禪意詩情─由王維與蘇軾的作品談起。明道文藝,246,154-157。
  79. 陳啟佑(1983)。王維「辛夷塢」的問題。中外文學,11(11),146-150。
  80. 陳啟佑(1980)。辛夷塢的世界。明道文藝,54,144-147。
  81. 陳清俊(2011)。論王維田園山水詩對陶詩的承繼與開展。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9,95-131。
  82. 陳嘉英(2006)。春來遍是桃花水─王維世界裡的桃源。景女學報,6,25-35。
  83. 陸潤棠(1980)。從電影手法角度分析王維的自然詩。中西比較文學論集,臺北:
  84. 陸潤棠(1980)。試從視覺効果分析王維自然詩與「山水論」和「山水訣」的關係。藝壇,152,6-8。
  85. 傅正玲(2001)。王維詩中的出世精神。國文教學論文集,臺北:
  86. 傅偉勳(1991)。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哲學與宗教」一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87. 費海璣(1971)。文學研究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8. 費海璣(1967)。王維的人生觀。幼獅月刊,26(2),8-12。
  89. 黃永武(1969)。王維詩欣賞。自由青年,41(3),64-71。
  90. 黃守城(1972)。王維與柳。花蓮師專學報,4,1-10。
  91. 黃春秀(1996)。「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析義。史博館學報,2,49-68。
  92. 黃雅莉(2002)。詩心的尋索。臺北:文津出版社。
  93. 黃敬欽(1978)。王維的空靈和馬致遠的空無。幼獅文藝,47(2),158-165。
  94. 黃麗蓉(2001)。王維詠月詩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6,221-244。
  95. 楊文雄(1988)。詩佛王維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96. 楊文雄(1987)。詩佛王維家世及其時代背景。成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篇,22,227-252。
  97. 葉淑麗(1996)。王維《輞川集》詩的禪趣。嘉南學報,22,232-240。
  98. 葉嘉瑩主講、曾慶雨整理(2003)。王維詩(一)。國文天地,18(8)
  99. 葉嘉瑩主講、曾慶雨整理(2003)。王維詩(七)。國文天地,19(3)
  100. 葉嘉瑩主講、曾慶雨整理(2003)。王維詩(四)。國文天地,18(12)
  101. 葉嘉瑩主講、曾慶雨整理(2003)。王維詩(六)。國文天地,19(2)
  102. 葉嘉瑩主講、曾慶雨整理(2003)。王維詩(二)。國文天地,18(10)
  103. 葉嘉瑩主講、曾慶雨整理(2003)。王維詩(三)。國文天地,18(11)
  104. 葉嘉瑩主講、曾慶雨整理(2003)。王維詩(五)。國文天地,19(1)
  105. 葉維廉(1971)。王維與純粹經驗美學。純文學,10(3),38-54。
  106. 虞君質(1968)。論王維對於中國南宗山水畫的影響。美術學報,3,349-369。
  107. 廖炳惠(1995)。解構批評論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08. 劉奇俊(2001)。中國歷代畫派新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109. 劉昌佳(2004)。從《壇經》看王維詩文的禪學思維。興大人文學報,34,101-121。
  110. 劉萬梓(1989)。王維〈出塞作〉中的「重用字」。國文天地,5(3),87-89。
  111. 劉綱紀(1996)。略論唐代佛學與王維詩歌。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
  112. 歐麗娟(2000)。唐詩的樂園意識。臺北:里仁書局。
  113. 鄭朝通(2003)。論王維詩中所展現的三教涵養。文學前瞻,4,84-108。
  114. 樸人(1975)。詩人生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5. 盧桂霞(1973)。王維詩中的佛家思想。古今談,100,32-33。
  116. 蕭佳琳(2005)。王維〈山居秋暝〉篇章結構分析。國文天地,21(6),4-10。
  117. 蕭馳(1999)。中國抒情傳統。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118. 蕭麗華(1994)。試論王維之宦隱與大乘般若空性的關係─兼論王維詩中「空」的境界美。臺大中文學報,6,231-256。
  119. 蕭麗華(1997)。唐代詩歌與禪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20. 蕭麗華(1995)。從禪悟的角度看王維自然詩中空寂的美感經驗。文學與美學,臺北:
  121. 賴玉樹(2006)。王維詠史詩試析。通識論叢,5,87-109。
  122. 賴漢屏(2003)。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明道文藝,329,41-43。
  123. 戴文和(1994)。古典詩評之繼承與批判─以「紀評王維終南別業」為例。僑光學報,12,1-23。
  124. 謝金鸞(2009)。木質文物的修護─以宋人臨輞川圖木匣為例。故宮文物月刊,317,53-57。
  125. 韓廷一(2002)。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訪問記。乾坤詩刊,24,41-47。
  126. 簡恩定(2000)。王維「鬱輪袍」事件的象徵意義。空大人文學報,9,19-30。
  127. 顏鸝慧(2002)。《唐詩鏡》中王維、李白、杜甫三家詩學地位初探。明新通識學報,1,73-81。
  128. 羅文玲(2008)。淺探佛經翻譯對文學用語的影響─從王維的佛理詩看佛教對文學的浸潤。普門學報,44,429-444。
  129. 羅宗濤(1996)。輞川集中王維、裴迪詩作異同之探討。中國文學史暨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30. 羅青(1981)。談王右丞的雪中芭蕉。藝術家,12(6),140-143。
  131. 羅郁華(2009)。論王維的詩畫美學意涵。國文天地,25(2),44-49。
  132. 釋聖嚴、單德興譯(2003)。禪的智慧:與聖嚴法師心靈對話。上海:法鼓文化事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