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韓詩外傳》研究述評

并列篇名

Review of Scholarship on Han Ying's Unofficial Commentaries on the Classic of Poetry

作者

洪楷萱(Hung, Kai-Hsuan)

关键词

詩經 ; 韓詩外傳 ; 韓嬰 ; 韓詩學派 ; 域外漢學

期刊名称

書目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51卷1期(2017 / 06 / 16)

页次

33 - 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漢燕人韓嬰所撰《韓詩外傳》,是今文三家《詩》中迄今唯一倖存者,儘管如此,《韓詩外傳》本身問題卻不少,歷來討論側重在卷帙問題、問題與思想傾向。《韓詩外傳》研究,單篇論文已有一百六十多篇、碩博士論文近四十篇,另有注解與現代譯本、英譯本與日文譯本,日本更有學者計畫性的研究《韓詩外傳》,無論在研究數量或研究質量均已有豐碩的成果,目前評論《韓詩外傳》研究的專文,卻僅有馬鴻雁〈《韓詩外傳》研究綜述〉以及白雲嬌〈二十世紀以來《韓詩外傳》研究述評〉。筆者將目前《韓詩外傳》研究分為六大主題,依時間先後分節評述,並蒐集考察域外研究成果,反思《韓詩外傳》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末附「《韓詩外傳》研究目錄彙編」以資研究者參考,尋找《韓詩外傳》研究的新視野。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参考文献
  1. (2001)。文史。北京:中華書局。
  2. Cinii 日本大學圖書館藏書網路查詢,網址:http://ci.nii.ac.jp/ncid/BN11917307#anc-library。(2016 年8 月30 日作者讀取)。
  3. 《漢書‧儒林傳》
  4. (1989)。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96)。二十四史訂補。北京:書目出版社。
  7. 楊樹達:〈韓詩內傳未亡說〉,《學藝雜誌》第2 卷第10 期(1921),頁1-3。
  8. (2009)。小勤有堂雜鈔。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9. 唐皮日休(1989)。皮子文藪。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0. 清汪中、李金松校箋(2014)。述學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11. 清紀昀(1997)。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12. 清畢沅、清阮元(2011)。山左金石志。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3.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1984)。文史通義。臺北:里仁書局。
  14. 清馮雲鵬、清馮雲鶼(1963)。金石索。臺北:德志出版社。
  15. 于淑娟(2008)。向何時何地出發。讀書,2008(11),79-83。
  16. 于淑娟(2011)。韓詩外傳研究:漢代經學與文學關係透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牛明哲(2009)。淺談《韓詩外傳》與先秦諸子散文的關係─以《荀子》為例論述兩者的關係。東京文學,2009(8),54-55。
  18. 王建華(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成都,四川大學。
  19. 王碩民(2003)。《韓詩外傳》新論。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2),75-79。
  20. 王曉平(2012)。日本詩經學文獻考釋。北京:中華書局。
  21. 王曉平編。日藏詩經古寫本刻本彙編
  22. 王邁(1988)。許著《韓詩外傳集釋》補證舉例。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2),143-146+5+12。
  23. 皮錫瑞(2004)。增註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24. 江口尚純、王廸譯(2005)。江戶時期《詩經》研究動向之一:以大田錦城為主。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思想文化篇,臺北:
  25. 余全介(2008)。漢四家詩與荀子。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5(2),19-26。
  26. 李華(2011)。「以意逆志,得孟子之一體」─以《韓詩外傳》為例看孟子對漢《詩》經學化的影響。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68-71。
  27. 李華(2011)。韓詩淵源考論─以韓詩後學對孟子的承傳為例。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6-40。
  28. 沈家本(1978)。世說注所引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
  29. 屈守元(1996)。韓詩外傳箋疏。成都:巴蜀書社。
  30. 房瑞麗(2008)。《韓詩外傳》傳《詩》論。文學遺產,2008(3),18-25。
  31. 金毓黻輯(1999)。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32. 胡平生、韓自強(1988)。阜陽漢簡詩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夏傳才編(2012)。詩經研究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
  34. 徐超(1994)。《韓詩外傳今譯》正誤。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3),17-21。
  35. 馬銀琴(2008)。荀子與《詩》。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24-30。
  36. 馬衡(1996)。凡將齋金石叢稿。北京:中華書局。
  37. 馬鴻雁(2004)。《韓詩外傳》研究綜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4),41。
  38. 寇淑慧編(2001)。二十世紀詩經研究文獻目錄。北京:學苑出版社。
  39. 張心愛(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曲阜,曲阜師範大學。
  40. 張西堂(1994)。荀子真偽考。臺北:明文書局。
  41. 張靖遠(1987)。韓詩外傳與論語之關係─兼介韓詩外傳今註今譯。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0(9),53-61。
  42. 許維遹(1980)。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43. 楊筠如(1966)。荀子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4. 葉德輝(2007)。葉德輝集‧郋園北遊文存。北京:學苑出版社。
  45. 趙善詒(2008)。韓詩外傳補正。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
  46. 劉咸炘、黃曙輝編校(2007)。劉咸炘學術論集(子學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7. 樊東(2016)。清代以來利用「互見」及類書等材料校勘《韓詩外傳》的方法與限度問題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1),29-35。
  48. 潘丕秀(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
  49. 豐嶋睦(1980)。韓詩外伝に見える思想の源流。池田末利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學論集,廣島:
  50. 嚴可均(1964)。鐵橋漫稿。臺北:世界書局。
  51. 嚴靈峰編(1975)。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臺北:正中書局。
  52. 顧頡剛(2007)。顧頡剛日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