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我的部落你好嗎?談部落/族群與我的健康關係

并列篇名

How are You, My Tribe? The Health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ribe, Ethnic Group, and the Self

DOI

10.6224/JN.63.3.18

作者

Kui Kasirisir(許俊才(Chun-Tsai Hsu))

关键词

原住民 ; 轉型正義 ; 部落/族群健康 ; indigenous ; transitional justice ; tribal/ethnic health

期刊名称

護理雜誌

卷期/出版年月

63卷3期(2016 / 06 / 01)

页次

18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長期以來,在論述原住民健康狀態時,大多聚焦在個人層次的健康問題上,而本文將從個人層次放大到部落以及族群的層次。「部落」對於多數的原住民來說就是一個「家」,而這個「家」因為受到殖民社會的影響而改變了部落倫理規範,亦傷害了原住民族個人的健康狀況;同樣的,整個原住民族群,因為土地與傳統文化的流失、社會的歧視與偏見等等,造成了原住民跟部落、祖靈與土地之間的臍帶關係產生斷裂,也因而更深度的影響了原本的平衡狀態,讓原住民健康更陷入難以回復的狀況。在面對這種殖民社會、資本主義與生產關係的鉅視觀點,似乎需要透過轉型正義的模式來修正、突破目前原住民健康的困境。

英文摘要

Most papers on the status of indigenous health focus on health problems from the individual perspective in the hope that this will spread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ribal/ethnic perspectives. For most indigenous people, the ‘tribe’ is their home and this home has been affected by colonial society, which has changed tribal ethics and influenced the status of indigenous health. Similarly, there are fissures in the links between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ir tribes, their ancestry, and their land because of the loss of their l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prejudice. These result in an imbalance between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ir environment and have a deeply felt influence on indigenous health. Transitional justice is an approach to coping with these issues that include colonization, capitalism, relationships with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indigenous health.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参考文献
  1. Liu, C. J.、Chen, S. C.(2014)。A cultural experience in disaster trauma intervention: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processes in working with the victims of 88 typhoon at an aboriginal village in Taiwan。The Journal of Taiwan Counseling Psychologist,2(2),31-48。
    連結:
  2. 巴奈.母路(2003)。Adada(疾病)與kawas(靈)─以里漏社阿美族二個治病儀式為例。東台灣研究,8,5-57。
    連結:
  3. 侯建州、黃源協、張麗玉(2012)。原住民族健康照顧需求與問題之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2),115–154。
    連結:
  4. 夏曉鵑(2010)。失神的酒:以酒為鑑初探原住民社會資本主義化過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5-58。
    連結:
  5. 陳永龍(2010)。河岸邦查部落再生成與漂留族群生計重建─阿美族「都市原住民」自立家園的社會安全涵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135-175。
    連結:
  6. 陳芬苓、徐菁苹(2008)。心與靈的健康觀與疾病觀─以現代泰雅族原住民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7(5),411-420。
    連結:
  7. 陳美霞(2014)。世界及台灣原住民族健康問題─歷史及政治經濟學的視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7,209-246。
    連結:
  8. 陳慈立(2014)。台灣原住民族飲酒相關健康問題的政治經濟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7,247-282。
    連結:
  9. 童春發(2013)。探討排灣族習慣法中有關正義的概念與實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4),1-38。
    連結:
  10. 詹宜璋(2014)。少小離家,老大胡不歸?遷居原住民的老年返鄉回流議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8(2),37-72。
    連結:
  11. 蔡友月(2007)。遷移、挫折與現代性:蘭嶼達悟人精神失序受苦的社會根源。台灣社會學,13,1-69。
    連結:
  12. 蔡穎芳(2011)。繼承自治?自排灣族的觀點出發。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3),101-182。
    連結:
  13. 顏愛靜(2015)。土地倫理為本之永續農業和原住民社區發展: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都市與計劃,42(2),209-233。
    連結:
  14. 孫大川(2016,3月12日).追討誰的「黨產」?忘了誰的「國產」?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article/85729 [Paelabang danapan (2016, March 12). Pursuing whose “party property”? forgetting whose “national property”? Storm Media Group.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orm.mg/article/85729]
  15.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5).101 年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 (2015). 2012 annual statistical report on Taiwanese indigenous population and health. Taipei City, Taiwan, ROC: Author.]
  16. 尤振成、尤婧瑀(2010)。排灣族的傳統醫療施行。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7,243-252。
  17. 日宏煜(2014)。,臺北市=Taipei City, Taiwan, ROC:科技部=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18. 日宏煜(2011)。,臺北市=Taipei City, Taiwan, ROC: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19. 石博文、莊媖智(2010)。非政府組織人員在原住民社區健康工作的困境。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6(3),231-239。
  20. 吳櫻娟、顏婉娟(2012)。我們一直沒放手─探討臺灣社區護理人員跨文化的健康照顧。護理雜誌,59(2),23-28。
  21. 胡傳(1960)。台灣日記與稟啟。臺北市=Taipei City, Taiwan, ROC:臺灣銀行=Bank of Taiwan。
  22. 楊仁煌、林靜玉(2010)。南勢原住民族之傳統宗教信仰─傳統巫師與祭師團之知識與運用。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8,147-182。
  23. 鄭麗珍、李明政(2010)。台灣原住民族社會福利與健康政策評估。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臺北市=Taipei City, Taiwan, ROC:
被引用次数
  1. 林家瑩、沙部‧魯比、古蕙蘭(2018)。臺灣原住民族身體活動、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綜述。中華體育季刊,32(1),33-42。
  2. 馬維芬、林正介、李佳霙、Tamí-Maury, Irene、Lam, Cho、Gritz, Ellen R.(2017)。連接自我與家鄉的信物-檳榔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中的角色。護理雜誌,64(3),65-73。
  3. 游書寧,李欣怡,日宏煜(2019)。文化照顧在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上的應用:以社區及居家職能治療服務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2(2),209-247。
  4. (2021)。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女性家庭照顧者照顧經驗之初探。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5(3),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