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邊陲島嶼再中心化:馬祖進香的探討

并列篇名

Pilgrimage in the De-militarized Islands in Taiwan

DOI

10.6152/jaa.2009.12.0004

作者

林瑋嬪(Wei-Ping Lin)

关键词

進香 ; 中心 ; 邊陲 ; 島嶼 ; 馬祖 ; pilgrimage ; center ; periphery ; island ; Mazu

期刊名称

考古人類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71期(2009 / 12 / 01)

页次

71 - 9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馬祖在解除戰地政務後,如何透過進香儀式的舉行,企圖重新連結兩岸,並建立新的區域網絡。因此,進香蘊含了馬祖人「再中心化」的渴望與想像。在新的時代中,馬祖的進香也逐漸發展出有別於台灣進香的形式。本文說明當代馬祖的進香如何結合過去「規律」與「即興」兩種不同的進香型式,發展出新的進香形態。本文論述這種新式進香的出現不但與當代馬祖所在之兩岸政治經濟局勢有關,也是當地人挪用、再造宗教儀式來呈現他們對當代變遷的理解與想像。此外,馬祖進香顯示出新時代的進香中,宗教不再有全然的支配性。相反的,儀式的力量來源往往更為多元。馬祖進香不但讓我們看到當代的進香如何有別於傳統,也挑戰了我們對過去對進香的理解。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he people in the de-militarized Mazu islands deploy pilgrimages to reconnect themselves with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recentralize themselves in the rapidly-changing Taiwan-China relations. In this new era, pilgrimages in Mazu have also developed forms different from those seen in Taiwan pilgrimages. Formed in the new regional politico-economy, they are a way of conveying the Mazu people's imaginations of, and engaging with, present-day chang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eligion is no longer the dominating factor in these pilgrimages. The source of power of pilgrimage comes not only from engaging with deities, but also from politics and economy. Mazu provides us with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reflecting what pilgrimage i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不著撰人 2008b〈寧德喜迎近60年來第一艘直航的台灣客輪〉。新華網福建頻道,轉載自《閩東日報》8月7日。
  2. 賀廣義 2008〈我們的『牛角』十年〉。http://www.matxu.edv.tw,2008年5月19日上線。
  3. 不著撰人 2008a〈基隆—馬祖—寧德宗教進香歷史首航〉。《馬祖日報》7月5日。
  4. 曹楷智與賀廣義 2000〈牛角啟示:聚落甦活、再現風華〉。《馬祖日報》1月10日 : 第三版。
  5. 不著撰人 2008c〈「媽祖金身直航台中」進香9/4啟航〉。《馬祖日報》9月2日。
  6. 楊綏生 2008〈回應〉。http://www.matxu.edv.tw,2008年8月19日上線。
  7. 不著撰人 2009b〈海西騰飛正當時〉。《福建日報》6月26日。
  8. 不著撰人 2007〈馬祖鄉親 兩岸直航民心所向 希望直航常態化〉。《馬祖日報》5月19日。
  9. 不著撰人 2009a〈海西:從地方政策到國家決策:來自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報導(上)〉。《福建日報》6月26日。
  10. 曹楷智與賀廣義 1998〈藝術村、社區總體營造、老街復甦〉。《馬祖日報》8月17日 : 第三版。
  11. Dubisch, Jill(ed.),Winkelman, Michael (ed.)(2003).Pilgrimage and Healing.Tuscon: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2. Jing, Jun(1996).Temple of Memories: Memory, Power and Mor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3. Johnson, David(ed.),Nathan, Andrew(ed.),Rawski, Evelyn(ed.)(1985).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4. Katz, Paul(ed.),Rubinstein, Murray(ed.)(2003).Relig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aiwan Identities.New York:Palgrave.
  15. Lin, Wei-ping(2009).Why Build a Temple? The Materialization of Community Ideals in the Mazu Islands, Taiwan.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Taipei:
  16. Sangren,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Sangren, Steven(2000).Chinese Sociologics: An Anthropological Account of the Role of Alienation in Social Reproduction.London:Althone.
  18. Turner, Victor,Turner, Edith(1978).Image and Pilgrimage in Christian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 Yang、 Mayfair(2004).Goddes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Matrifocal Ritual Space, Nation-State, and Satellite Television Footprints.Public Culture,16(2),209-238.
  20. 王嵩山(1983)。從進香活動看民間信仰儀式。民俗曲藝,25,61-90。
  21. 呂玫鍰(2008)。社群建構與浮動的邊界:以白沙屯馬祖進香為例。台灣人類學刊,6(1),31-76。
  22. 宋怡明編(2006)。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研究資料彙編。香港: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23. 李亦園(1983)。從比較宗教學觀點談朝聖進香。民俗曲藝,25,1-23。
  24. 岡田謙(1960)。台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台北文物,9(4),14-29。
  25. 林金炎(1991)。馬祖列島記。台北:林金炎。
  26. 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台北:
  27. 林美容(1990)。彰化媽祖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
  28. 林美容(1987)。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29. 邱金寶編、王花俤編(2000)。馬祖地區廟宇調查與研究。馬祖:連江縣社會教育館。
  30. 施振民(1973)。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6。
  31. 張珣(1995)。台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新史學,6(4),89-126。
  32. 張珣(2003)。文化馬祖: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台北:
  33. 張珣(1996)。光復後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63-215。
  34. 張珣(1986)。進香、刈火與朝聖宗教意涵之分析。人類與文化,22,46-54。
  35. 曹以雄(1998)。聚落保存的緣起與動力。連江水月刊,1998(7月)
  36. 許嘉明(1973)。彰化平原的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所集刊,36,165-90。
  37. 黃美英(1994)。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
  38. 黃應貴(2005)。主題演講:社會過程中的中心化與邊陲化。邊陲社會及其主體性論文集,台東:
  39. 劉肖洵(1983)。朝聖:一個「類中介性」的儀式現象。大陸雜誌,66(2),51-68。
  40. 劉家國(1996)。古厝映落日,牛角向寒冬。馬祖通訊,33
  41. 劉家國(1996)。滄海桑田,夢迴孫隴。馬祖通訊,36
被引用次数
  1. 林瑋嬪(2013)。為何要建廟?從廟宇興建的物質化過程探討馬祖社群再造。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2,1-33。
  2. 林瑋嬪(2016)。線上馬祖:網路社群與地方想像。考古人類學刊,85,17-50。
  3. 徐大易(2012)。書評:Szonyi, Michael《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考古人類學刊,77,141-150。
  4. 張文玉、林瑋嬪(2015)。仙姑、台商與廟宇經理人:新時代的廈門土地公廟。考古人類學刊,82,27-60。
  5. 張譯心(2018)。聖地再造的宗教實踐初探。新世紀宗教研究,16(4),8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