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政治轉型中的派系制衡-岑春煊與1918年軍政府改組

并列篇名

The Mutual-Restriction among Cliques in the Reformation of Politics: Tsen Chun Hsuan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in 1918

DOI

10.6431/TWJHSS.200509.0283

作者

譚群玉(Qun-Yu Tan)

关键词

政治轉型 ; 派系制衡 ; 岑春煊 ; 軍政府改組 ; the re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 mutual-restriction among cliques ; Tsen Chun Hsuan ; the reformation of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期刊名称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43卷3期(2005 / 09 / 01)

页次

283 - 3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如果從傳統的是非曲直兩極評價體系和研究模式中走出,努力回歸歷史本原,即會發現,近代中國由專制向民主轉型初期,政治失去重心、新舊勢力相互角逐,使派系制衡對當時披著民主外衣的政治生活,起著重要作用。1918年廣州軍政府改組,政權形式由獨斷制轉為合議制,體現了南方各護法勢力的勢均力敵。如果從多維視角切入,會發現改組中習慣上不被重視的關鍵人物、代替孫中山成為軍政府首腦的岑春煊的勝出,不僅反映了西南實力派與孫中山的兩極對立,還與西南實力派之間、南方國會內部、南北之間的實際利益,以及岑春煊個人與政學會群體的權謀密切相關。各種關係盤根錯節、環環緊扣,對政局發展方向形成一股合力。它彰顯了中國轉型時期多頭政治並存的實際態勢,宗旨、利害相互制約的複雜本相,以及制度與人謀交相作用的政治運作特點。

英文摘要

Walking out of the traditional opinional system and the study model of the rights and wrongs, we will find that with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from autocracy in the modem Chain, the center of politics lost its balance. The tussle between the new power and the old and the mutual-restriction among the cliques deeply influenced the political life under the appearance of democracy.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Canton protect-constitution military government in 1918 changed its form from autocracy to collegiate system, embodying the balance in power of the southern cliques. The victory of Tsen Chun Hsuan, who was once not be thought as an important person, not only reflected the conflict between Sun Yat-sen and the south-west warlords, but also related with the interest of the cliques, the south parliament,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and Tsen Chun Hsuan's conspiracy with Zheng Xue Hui. With all the relations entangled, a compound power impel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litics. It opens out the ture and complex existence of multi-headed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mutual-restriction of the aims and the interests among cliques, and the character of political moving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ation in Chin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93)。護法運動。北京:檔案出版社。
  2. (1997)。《中華民國史料外編-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6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 (2003)。護法運動史料彙編(一)。廣州:花城出版社。
  4. (1963)。徐樹錚電稿。北京:中華書局。
  5. (1985)。《孫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華書局。
  6. (1995)。岑春煊文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7. (1996)。李烈鈞集。北京:中華書局。
  8. (1970)。《革命文獻》第50輯。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9. (1985)。謝持日記摘登。文史雜誌,2
  10. (1918)。內崩外離之段內閣。戊午週報。
  11. (1918)。西南之軍府與國會。申報。
  12. (1918)。西南之軍政府與國會。申報。
  13. (1918)。西南之總裁長。申報。
  14. (1917)。西南六省聯合討逆往來要電。民國日報。
  15. (1918)。西南改組政府之兩方激爭。申報。
  16. (1918)。西南選舉七總裁之詳情。申報。
  17. (1918)。岑西林來粵之消息。申報。
  18. (1918)。岑西林抵港與國會。申報。
  19. (1918)。岑西林致晉實業廳長趙竺園函。申報。
  20. (1918)。岑西林真確之態度。盛京時報。
  21. (1918)。岑西林敬告國人書。申報。
  22. (1918)。岑春煊來粵之消息。申報。
  23. (1918)。李獻文君之粵事譚。戊午週報。
  24. (1917)。非常國會議決組織軍政府大綱記。民國日報。
  25. (1918)。南方領袖總裁之推測。華字日報。
  26. (1918)。南北調停與犬養毅。民國日報。
  27. (1917)。南寧劉省長贊成幹老主持西南電。大公報。
  28. (1918)。建議岑伍兩人分任國務軍務。華字日報。
  29. (1918)。軍政府代行國務院及總統職權之文電。戊午週報。
  30. (1918)。軍政府各總裁之宣言。戊午週報。
  31. (1918)。軍政府成立記。華字日報。
  32. (1918)。軍政府改組後之種種。戊午週報。
  33. (1918)。軍政府改組案之索隱。盛京時報。
  34. (1918)。軍政府政務會議條例。軍政府公報。
  35. (1918)。軍政府堅持護法之通電。民國日報。
  36. (1918)。軍政府與聯合會議。民國日報。
  37. (1918)。修正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軍政府公報。
  38. (1917)。國會議員歡迎伍程兩總長記。民國日報。
  39. (1918)。推岑春煊為總裁主席。華字日報。
  40. (1917)。陸巡閱使主張副總統代行職權電。大公報。
  41. (1917)。粵局又有暗潮發現。申報。
  42. (1918)。廣東改組軍政府案與反對孫氏。申報。
  43. (1918)。廣東軍政府之新氣象。申報。
  44. (1918)。廣東軍政府成立記事。申報。
  45. (1918)。廣東時局之最近觀。申報。
  46. (1918)。聯合政府成立後之粵訊。盛京時報。
  47. Linda Pomerantz-Zhang(1992).Wu Tingfang(1842~1922)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48. 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1976)。《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大事記》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
  49. 尹壽華(1986)。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北京:中國文哲出版社。
  50. 岑春煊。樂齋漫筆。臺北:文海出版社。
  51. 李雲漢(1985)。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1912-1927年)。臺北:
  52. 李劍農(1948)。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53. 邵元沖。總理護法實錄。建國月刊,1(3)
  54. 孫代興(1991)。《西南軍閥史》第1卷。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55. 孫彩霞(1997)。新舊政學系。華夏文化出版社。
  56. 徐輝琪(1994)。李烈鈞與「護法各省聯合會」。近代史研究,6
  57. 秦嶺雲(1957)。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一大堆政黨(七)。春秋,204,10。
  58. 袁少芬(1980)。舊桂系軍閥元老岑春煊。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33。
  59. 莫世祥(1991)。護法運動史。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60. 莫傑(1986)。孫中山和軍政府。學術論壇,4,51。
  61. 郭衛東(1988)。論岑春煊。近代史研究,2,69。
  62. 陳欽國(1977)。廣州護法軍政府之研究(1917-1921)。台北:臺灣大學近代史組。
  63. 陶菊隱(1957)。《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4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64. 章伯鋒(1990)。《北洋軍閥(1912-1928)》第3卷。武漢:武漢出版社。
  65. 勞祖德(1993)。《鄭孝胥日記》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
  66. 湯銳祥(1992)。護法艦隊史。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67. 程慎修堂。程璧光殉國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68. 鄒魯(2000)。回顧錄。長沙:嶽麓書社。
  69. 管美蓉(1995)。吳景濂與民初國會。臺北:國史館。
  70. 劉振生(1981)。北洋軍閥史料選輯(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1. 廣東省檔案館(1996)。孫中山與廣東-廣東省檔案館庫藏海關檔案選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72. 謝本書(1985)。孫中山與西南軍閥。雲南社會科學,3
  73. 譚群玉(2004)。唐紹儀、益友社與戊午軍政府改組。廣東社會科學,6,110。
  74. 譚群玉(2004)。護法時期南方中間勢力的政治角逐-以程璧光與軍政府為中心。中山大學學報,4,102。
  75. 警民著(1922)。徐世昌。上海:中央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