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通識教育與台灣的大學教育

并列篇名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Taiwan

DOI

10.6431/TWJHSS.200806.0001

作者

陳介英(Chieh-Ying Chen)

关键词

通識教育 ; 博雅教育 ; 大學教育 ; 社會脈絡 ; 社會資源統整 ; general education ; liberal education ; higher education ; social context ; integr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期刊名称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46卷2期(2008 / 06 / 01)

页次

1 - 3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的大學教育,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傳統特色,即是在教育部指揮與管制下運作。如從學校組織到課程類型結構甚至內容,乃至教師薪資與學生學費,皆受教育部之節制。我們也見到台灣的大學校訓或辦學宗旨,能在其實際的教育活動規劃及課程安排設計上,見到兩者之間明顯與具體關聯的並不多。本文發現通識教育推動上的根本困難,其實是和各大學課程,普遍可見的零碎化學分結構有密切的關連。由於台灣的大學每門課的學分單位過於「零碎化」,因此使得學生所需學習的科目種類過多過雜。台灣通識教育面臨的另一結構限制是大學生一入學就分屬於某特定系與班這樣的制度。如此的一種教育制度結構,使得學生知識的學習,受到人為設立的專業圍牆所區隔。經由現況的探討,本文作者指出經由通識教育,將可使學生修習到具有統整社會脈絡的各種知識或技能性課程。並且透過與社會脈絡的統整,也成為可回應生活需求,並豐富生活內涵的教育。通識教育就其內涵而言,即具有的整合知識特質,因此可以說本質上就是一種需要統整各種社會學習資源的教育,也應被期待為一種可導引學生接觸各種知識或經由與社會生活脈絡結合,而有助學生獲得智慧的教育。本文針對台灣各大學在通識教育實施上常見的一些問題,及其根本限制與超越這些限制的可能方向進行探討,除了希望有助釐清通識教育未來應有的樣態,也期望引起大家對於通識教育的關注,共同探索其未來具創新性的發展方向。

英文摘要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education for the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in Taiwan is that all of then are supervis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everything. For instance, regardless salaries of faculties and the tuition fee or curriculum planning, all are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goal or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are usually detached from their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reality. We find that the biggest difficulty for improving the significanct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trivial structure of credits for the hightr education of Taiwan. The other obstacle for the do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that there are many fixed boundaries betwee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classes. Actually, general education is the kind of curriculum which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integrate the social resources and different disciplines or technology. Also, it could be an educ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get wisdom and to have lively lives.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figure out the limit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also trying to find out the way of breakthrough for i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Altbach, Philip G.、Berdahl, Robert O.、Gumport, Patricia J.、陳舜芬譯(2003)。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台北:高等教育。
  2. Brockman, John、唐勤、梁錦鋆譯(1998)。第三種文化。台北:天下。
  3. Cardinal Newman,John Henry,Turner, Frank M.(1996).Idea of a University.Connecticut:Yale University Press.
  4. Dewey, John、薛絢譯(2006)。民主與教育。台北:網路與書。
  5.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2006).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6.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7. Flexner, Abraham(1994).Universities: American, English, German.Transaction.
  8. Hutchins, Robert Maynard、陸有銓譯(1994)。民主社會中教育上的衝突。台北:桂冠。
  9. Light, Richard J、趙婉君譯(2002)。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台北:立緒。
  10.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1999).The Dissolu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1914-1993.New York:Springer.
  11. Nussbaum, Martha C.,Michael Nelson (edited),associates(2000).Alive at the core: exemplary approaches to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humaniti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2. Snow, C. P、林志成、劉藍玉譯(2000)。兩種文化。台北:貓頭鷹。
  13. Whitehead, A. N(1999).The Aims of Education.Taylor & Francis, Inc..
  14. 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1993)。台灣高等教育白皮書。台北:時報文化。
  15. 王秀槐、符碧真(2005)。美英德高等教育之比較研究及對我國高等教育之啟示。通識教育季刊,12(2),1-26。
  16. 甘陽(2007)。通識教育在中國大學是否可能。上海:世紀人文論壇。
  17. 甘陽(2006)。美國名校的“經史傳統”。21世紀經濟報。
  18. 余英時(2007)。知識人與中國文化價值。台北:時報。
  19. 吳瑞媛(1996)。我國大學通識教育整體架構之策略規劃。通識教育季刊,3(3),137-149。
  20. 吳瑞媛(1995)。「當代文明」在哥大:一個「價值反思」的典型。通識教育季刊,2(2),51-71。
  21. 李亦園、黃俊傑、許榮富、陳德華、李珮琳(1994)。日本的大學通識教育考察報告。通識教育季刊,1(4),77-97。
  22. 李強、江宜樺、李強主編(2003)。華人世界的現代國家結構。台北:商周。
  23. 李嗣涔、劉安之、黃俊傑主編(1999)。大學理念與實踐。台中:逢甲大學。
  24. 李曉青(2007)。通識教育的先鋒-朱元祥校長專訪。通識在線,11,67-68。
  25. 沈君山、黃俊傑(1995)。邁向二十一世的大學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季刊,2(1),1-5。
  26. 沈宗瑞(2005)。通識教育的另一個世代。通識教育季刊,12(3),51-58。
  27. 林孝信(2007)。哈佛大學通識改革初探。通識在線,11,26-30。
  28. 林孝信、黃俊傑(1996)。美國的經典通識教育:經驗、問題與啟示。通識教育季刊,3(4),117-132。
  29. 金耀基(2003)。大學之理念。台北:時報。
  30. 孫向晨(2006)。耶魯之為耶魯:通識教育的作用-讀理查德·萊文的《大學的工作》。大學通識報,創刊號,133-143。
  31. 郭志華、王美鴻、張玉蓮、黃坤錦、潘呂棋昌(1994)。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國內外課程分析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共同科。
  32. 陳舜芬、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1998)。彩繪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教育。台北:中華徵信所。
  33. 費孝通(1991)。鄉土中國。香港:三聯。
  34. 黃坤錦(1999)。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台北:師大書苑。
  35. 黃坤錦(1995)。美國大學的發展及其通識教育的演進。通識教育季刊,2(2),73-100。
  36. 黃俊傑(1995)。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實踐及其展望。通識教育季刊,2(2),23-50。
  37. 黃俊傑、萬其超、張光正、朱建民、王福林(1997)。美國的大學通識教育考察報告。通識教育季刊,4(1),65-106。
  38. 黃炳煌、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編(1990)。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台北:師大書苑。
  39. 楊國樞、劉安之、黃俊傑主編(1999)。大學理念與實踐。台中:逢甲大學。
  40. 劉永(2004)。耶魯人的追求。台北:宏道。
  41. 劉創楚、楊慶堃(1989)。中國社會-從不變到巨變。香港:中文大學。
  42. 錢穆(1979)。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
  43. 謝小芩(2006)。二十一世紀的通識核心課程想像。通識在線,7
被引用次数
  1. 蔡昕璋(2014)。大學通識教育中「生死學」課程教學現況之分析。生命教育研究,6(1),1-35。
  2. 陳金英,王志蓮(2023)。運用BOPPPS教學模式於通識古典文學課程提升大學生學習成就與投入之研究。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11(2),145-181+183。
  3. 陳仁姮(2012)。通識教育改革中的歷史課程:以國立交通大學跨學科教學計畫課程「世界文明史」為例。通識教育學報,17,55-88。
  4. 陳淑敏(2012)。建構大學生能力本位之學習歷程資訊平臺架構:以多元課程為取徑。數位學習科技期刊,4(4),71-98。
  5. 李柏毅(2013)。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學生學習成效初探─以中央大學核心課程為例。通識教育學刊,11,67-93。
  6. 李巧雯(2018)。淺談臺灣史的通識教學課程規劃與實務應用-以嘉南藥理大學為例。興大歷史學報,32,97-116。
  7. 劉宏毅、黃靖惠(2013)。校徽符號與文化價值觀:臺海兩岸大學之比較。新聞學研究,115,93-140。
  8. 邱秀香(2011)。大學歷史課程教學探討─以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為例。實踐博雅學報,16,55-82。
  9. 邱秀香(2018)。自主學習與大學通識教育制度規劃。實踐博雅學報,27,19-37。
  10. 施宜煌(2010)。人文精神對大學通識教育的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41(2),59-80。
  11. 施宜煌(2013)。全球化時代臺灣通識教育的因應策略。東亞論壇,480,53-66。
  12. 蘇金輝,翁楊絲茜(2020)。「第三空間」學習融入音樂通識課程對學生學習投入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報. 教育類,51(2),27-53。
  13. 王佩瑜(2020)。磨課師影片式課程之設計、製作與實施:以通識「數位內容輕鬆做」為例。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4(1),77-112。
  14. 吳淑禎(2011)。師資職前教育的生涯課程發展暨輔導效果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1,1-32。
  15. 謝伯欣,張瑞剛(2023)。初探兩岸地區通識教育變革、發展以及策略回應-以實踐大學為例。實踐博雅學報,34,5-20。
  16. 謝忠賢,劉嘉薇,黃善羚,郭倢如,張繼中,王騰緯(2020)。影響大學生參與學生自治組織因素之探討:以國立臺北大學日間部學生會為例。國家發展研究,19(2),83-127。
  17. 徐敏雄(2013)。公民素養融入大學通識課程之實踐經驗研究:以「探究多元文化中的自我」課程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9(3),59-85。
  18. 楊淳皓(2017)。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通識課程的教學策略:問題本位學習、專題式學習法與翻轉教室的整合。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5(2),1-40。
  19. 游家政、陳杏枝(2014)。全人教育作為通識教育的理念:臺灣14 所公私立綜合大學的通識教育理念和課程規畫之研究。通識教育學刊,14,23-43。
  20. 游家政、陳杏枝(2015)。核心課程?還是分類選修?:某私立綜合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架構改革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61(1),69-100。
  21. 張瑞益,王韋庭(2020)。以機器學習知識圖譜提供跨領域學習路徑。資訊與管理科學,13(2),4-34。
  22. 張雅粱(2016)。從新住民語文教育談活絡大學東南亞通識課程的可能性。通識教育學刊,17,35-63。
  23. (2010)。大學課程之重新分類:擺脫通識與專業課程二分法的問題。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3),257-288。
  24. (2010)。論章太炎治學的通識觀。止善,9,103-120。
  25. (2010)。通識教育與醫護專業課程的結合─以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歷史」課程設計為例。止善,8,97-109。
  26. (2010)。通識課程是營養學分嗎?以教學與選課決策模型分析爲例。教育與心理研究,33(4),81-107。
  27. (2023)。穿越時空閱讀在地的跨文化風景-日治時期臺南文學地景走讀課程設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0,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