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由屋舍、方位、席次論《紅樓夢》中榮寧府宅的空間文化
|
并列篇名
|
A New Interpretation on the Spatial Culture of the Rong and Ning Mansions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DOI
|
10.6431/TWJHSS.201003.0005
|
作者
|
歐麗娟(Li-Chuan Ou)
|
关键词
|
紅樓夢 ; 榮寧二府 ; 方位 ; 空間文化 ; 場所研究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the Rong and Ning mansions ; orientation ; the spatial culture ; place study
|
期刊名称
|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48卷1期(2010 / 03 / 01)
|
页次
|
5
-
5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從賈府宅第的建築布局,與宴飲集會等人際活動中對方位、席次的安排,深入分析此種用以表現倫理精神的「人為場所」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由此探測到其空間組織形式中禮制與人情對比而共生的複雜表述。
本研究的成果顯示,在府第居宅此種彰顯禮制的宇宙式建築,以及宴飲集會等儀式場合的方位、席次上,主要是以東/西、上/下的空間語彙體現尊卑差序的倫理意涵;但其中卻也容許情感流動所造成的越位與融合,導致身體距離的親近與座位差序的弭平,由此乃清楚浮顯了若干流動於主僕之間獨特的間性人物,而座次調配升降的空間角力,更體現了各階層成員之間幽微複雜的權力爭鬥。
|
英文摘要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e arrangements of the Rong and Ning mansions, and the seat allocations of the symposiums in the mansions, to reveal the cultural meanings and ethic spirit wherein. The architecture arrangements is a cosmic architecture reflecting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and etiquette. The seat allocations of symposiums and meetings also mainly reflect rank (noble/base) and blood (close/distant), throug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ast/west and high/low orientations. Nevertheless, feelings and favors sometimes intervene to transgress the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rank and blood. Such transgression, in some critical moments, reveals subtle power competitions between participants. Thu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ells a complex narrative of etiquette and human favor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歐麗娟(2010)。論大觀園的空間文化—以屋舍、方位、席次為中心。漢學研究,28(3)
連結:
-
歐麗娟(2008)。母性‧母權‧母神—《紅樓夢》中的王夫人新論。臺大中文學報,29,317-360。
連結:
-
Ardener, Shirley(ed.)(1981).Women and Space: Ground Rules and Social Maps.London:Croom Helm.
-
Bourdieu, Pierre、蔣梓驊譯(2006)。實踐感。南京:譯林出版社。
-
Ellen, Roy(1986).Microcosm, Macrocosm and the Nuaulu House: Concerning the Reductionist Fallacy as Applied to Metaphorical Levels.Bijdragen tot de Taal-, Land- en Volkenkonde,142(1),1-30.
-
Forster, Edward M.、李文彬譯(1995)。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
-
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周世箴譯(2007)。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
-
Norberg-Schulz, Christian、施植明譯(2002)。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北:田園城市。
-
Rowe, William T.(2001).Saving the World: Chen Hongmou and Elite Consciousnes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Rowe, William T.(1998).Ancestral Rites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en Hongmou in Jiangxi.Modern China,24(4),378-407.
-
Wu, Hung、鄭岩譯(2005)。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三聯書店。
-
一粟編(1989)。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建築藝術史》編寫組編(1999)。中國建築藝術史。北京:文物出版社。
-
王銘鴻(1995)。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號意義。臺北:明文書局。
-
王慶淑(1995)。中國傳統習俗中的性別歧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王慧(2005)。大觀園研究綜述。紅樓夢學刊,2,278-311。
-
朱一玄編(2001)。紅樓夢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
朱淡文(1992)。紅樓夢論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吳桂就(2000)。方位觀念與中國文化。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
-
李允龢(1982)。華夏意匠。臺北:龍田。
-
李希凡、李萌(2004)。《紅樓夢》王夫人論。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6(1),8-14。
-
李貞德(2008)。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
-
李楯(1993)。性與法。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李豔梅(1996)。從中國父權制看《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意義。輔仁國文學報,12,225-260。
-
杜正勝(1992)。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
-
杜正勝(1995)。內外與八方—中國傳統居室空間的倫理觀與宇宙觀。空間、力與社會,臺北:
-
沈約(1998)。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
周汝昌(1998)。紅樓夢新證。北京:華藝出版社。
-
林麗真(2004)。義理易學鉤玄。臺北:大安出版社。
-
浦安迪(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張世君(1999)。「紅樓夢」的空間敘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張壽安(2005)。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梁思成(2005)。拙匠隨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
陳玉美(1995)。夫妻、家屋與聚落—蘭嶼雅美族的空間觀念。空間、力與社會,臺北:
-
陳其澎(1989)。建築與記號。臺北:明文書局。
-
陳慶浩(1986)。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
-
陸元鼎編、陸琦編(1999)。中國建築藝術全集。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彭美玲(1997)。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禮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
黃雲皓(2007)。圖解紅樓夢建築意象。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褚寅亮(1965)。儀禮管見。臺北:藝文印書館。
-
劉維開(1979)。傳統社會下我國婦女的地位。社會建設,36、37,79-86。
-
劉黎明(2007)。血脈—祠堂·靈牌·家譜的傳承血親習俗。臺北:書泉。
-
歐麗娟(2005)。薛寶釵論—對《紅樓夢》人物論述中幾個核心問題的省思。成大中文學報,13,143-194。
-
鍾曲莉(2008)。《紅樓夢》中的空間隱喻。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9(2),45-46。
-
薩孟武(2005)。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關華山(1988)。「紅樓夢」中的建築研究。臺北:境與象。
|
被引用次数
|
-
歐麗娟(2010)。論大觀園的空間文化—以屋舍、方位、席次爲中心。漢學研究,28(3),99-134。
-
歐麗娟(2011)。《紅樓夢》中詩論與詩作的偽形結構─格調派與性靈說的表裡糾合。清華學報,41(3),477-521。
-
歐麗娟(2014)。論《紅樓夢》中人格形塑之後天成因觀─以「情痴情種」為中心。成大中文學報,45,287-338。
-
歐麗娟(2017)。「林黛玉入府」的意義重探─歷史與神話學的解讀。成大中文學報,56,103-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