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代復古派詩學中的「文」、「情」辯證議題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Poetic Topic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en and Qing by the Revivalist in Ming Dynasty

作者

陳英傑(Ying-Chieh Chen)

关键词

明代復古派 ; 文情辯證關係 ; 美感經驗 ; 審美式閱讀 ; 情志學古 ; the Revivalists in Ming Dynasty ;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Wen and Qing ; Aesthetic Experience ; the Read Orientation of Aesthetic ; Mimicked and Learned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ng

期刊名称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53卷4期(2015 / 12 / 01)

页次

143 - 19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王世貞《藝苑卮言》曾提出「文生於情」、「情生於文」的觀點,其中所呈顯的「文」、「情」辯證關係,其實涉及明代復古派如何就讀者角度去看待作品中的美感經驗,進而拓築出相當細緻的詩學探索。本文嘗試針對此一議題進行系統化的考察。研究成果指出,「文生於情」涉及詩的起源議題,也涉及詩的抒情本質及其真摯動人的審美效果,堪稱為「情生於文」的基礎。「情生於文」涉及詩的閱讀和欣賞議題,我們可發現復古派以讀者的姿態,由讀詩而切身體會到某種抽象朦朧的美感經驗,甚至據以進行「再創作」。這種現象隱含著「解詩」和「學古」雙重議題上的重要意義,足以逼顯復古派詩學中自有一種特殊的「審美式閱讀」取向,以及「情志學古」的方法思路。預計透過本文的討論和分析,有助於對復古派詩學,在眾所習知的「格調」一端外形成更周延的認識。

英文摘要

Wang Shi-zhen highlights the statement of "Qing as the source of Wen" and "Wen as the source of Qing" in his book Yi Yuan Zhi Ya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Wen and Qing in his view, in fact, involves the revivalists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how the revivalists approach the topic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from the readers’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will present a systematic study for the above topic. Through the results of further research, we begin to understand that "Qing as the source of Wen" is related to the origin, nature, and aesthetic effects of poetry. "Wen as the source of Qing" involves the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poetry. After the revivalists viewed poem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readers and having obtained aesthetic experience, they were then inspired to write poetry of their own. This phenomenon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wo issues: "Poetry Interpretation" and "the Mimicking of Ancient Poets". The revivalists apply the interpretation of aesthetic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poetry. They had also mimicked and learned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ng. Through this article, we will be able to comprehend the revivalists’ poetic concep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陳英傑(2008)。論明代「詩學盛唐」觀念的新異性─一個「理論實效」的思考脈絡。漢學研究,26(3),157-190。
    連結:
  2.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
  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
  4.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
  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
  6.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
  7. 元張性(1974)。杜律演義。臺北:大通。
  8. 宋黃庭堅、劉琳校點、李勇先校點、王蓉貴校點(2001)。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
  9. 宋劉克莊、王秀梅點校(1983)。後村詩話。北京:中華。
  10.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
  11.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
  12. 宋嚴羽、張健校箋(2012)。滄浪詩話校箋。上海:上海古籍。
  13. 明王世貞、羅仲鼎校注(1992)。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
  14. 明王世貞、羅仲鼎校注(1992)。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
  15. 明王世貞、羅仲鼎校注(1992)。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
  16. 明王世貞、羅仲鼎校注(1992)。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
  17. 明王廷相、王孝魚點校(1989)。王廷相集。北京:中華。
  18. 明王廷相、王孝魚點校(1989)。王廷相集。北京:中華。
  19. 明何景明、李淑毅點校(1989)。何大復集。鄭州:中州古籍。
  20. 明李東陽、李慶立校釋(2009)。懷麓堂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
  21. 明李夢陽(1976)。空同先生集。臺北:偉文。
  22. 明胡震亨、周本淳校訂(1981)。唐音癸籤。上海:上海古籍。
  23. 明胡震亨、周本淳校訂(1981)。唐音癸籤。上海:上海古籍。
  24. 明胡應麟(1979)。詩藪。上海:上海古籍。
  25. 明胡應麟(1979)。詩藪。上海:上海古籍。
  26. 明胡應麟(1979)。詩藪。上海:上海古籍。
  27. 明胡應麟(1979)。詩藪。上海:上海古籍。
  28. 明許學夷、杜維沫校點(1987)。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
  29. 明許學夷、杜維沫校點(1987)。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
  30. 明單復(1974)。讀杜詩愚得。臺北:大通。
  31. 明楊慎、王大厚箋證(2008)。升庵詩話新箋證。北京:中華。
  32. 明談遷、羅仲輝點校、胡明校點校(2006)。棗林雜俎。北京:中華。
  33. 明謝榛、李慶立校箋(2003)。謝榛全集校箋。南京:江蘇古籍。
  34. 南朝宋劉義慶、余嘉錫箋疏(1993)。世說新語箋疏。上海:上海古籍。
  35. 唐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
  36. 清永瑢(2003)。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
  37. 清沈德潛(1979)。明詩別裁集。上海:上海古籍。
  38. 清錢謙益(2008)。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
  39. 丁福保輯(2001)。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
  40. 丁福保輯(1999)。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
  41. 卡西爾、甘陽譯(2003)。人論。上海:上海譯文。
  42. 宇文所安(2008)。史中有史(上)─從編輯《劍橋中國文學史》談起。讀書,5,21-30。
  43. 吳文治編(2006)。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
  44. 吳文治編(2006)。明詩話全編。南京:鳳凰。
  45. 呂正惠編、蔡英俊編(1992)。中國文學批評。臺北:臺灣學生。
  46. 屈萬里註譯(1977)。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
  47. 侯雅文(2009)。李夢陽的詩學與和同文化思想。臺北:大安。
  48. 袁震宇、劉明今(1996)。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
  49. 張亨(1997)。《論語》論詩。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
  50. 張伯偉(2002)。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江蘇古籍。
  51. 張忠綱、趙睿才、綦維、孫微(2008)。杜集敘錄。濟南:齊魯書社。
  52. 張健(2001)。元代詩法校考。北京:北京大學。
  53. 張暉(2012)。中國「詩史」傳統。北京:三聯。
  54. 郭紹虞(1999)。中國文學批評史。天津:百花文藝。
  55.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1999)。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
  56. 陳文新(2007)。明代詩學的邏輯演進與主要理論問題。武昌:武漢大學。
  57. 陳國球(2007)。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58. 舒茲、盧嵐蘭譯(1992)。舒茲論文集,臺北:
  59. 黃景進(1993)。朱熹的詩論。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
  60. 廖可斌(2008)。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北京:商務。
  61. 簡錦松(1989)。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
  62. 顏崑陽(2005)。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臺北: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