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眠獅」到「睡獅」:梁啟超睡獅說淵源新論

并列篇名

From "Minshi" to "Shuishi": On the Origin of Liang Qichao's "Sleeping Lion" Discourse

作者

楊瑞松(Jui-sung Yang)

关键词

梁啟超 ; 曾紀澤 ; 眠獅/睡獅 ; 大澤龍 ; Liang Qichao ; Marquis Zeng ; Sleeping Lion ; Osawa Ryo

期刊名称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54卷1期(2016 / 03 / 01)

页次

231 - 2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有關於近代中國的「睡獅」意象的歷史探討分析研究工作,迄今為止的主要中英日文著作,均認為在近代中國的語境中,「睡獅」符號應是最早出現於梁啟超在1899 年間所撰寫的〈動物談〉和〈瓜分危言〉之中。但有關梁啟超何以會運用「獅子」符號來對應所謂佛蘭金仙(怪物)的原因,迄今為止仍是令學者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題。針對此謎題,本研究認為在刊行於1898 年5 月1 日的《知新報》上的翻譯文〈日人大澤龍論中國情勢〉(其中包含「往者曾紀澤嘗比支那於眠獅」行文),應是梁啟超睡獅符號的靈感來源。此外,此一新發現也表示明治日本時期的中國觀和國家動物符號想像,以及關於曾紀澤論述的種種相關評論,均和「中國為眠獅/睡獅」論述的出現有密切關連性。本文也試圖以「跨文化傳播」研究角度,對於此一符號為何在明治日本出現,提出一些初步的觀察和分析,對此議題的後續探索提供若干可能的新方向和研究視角。

英文摘要

By far the studies on the "Sleeping Lion" metaphor have reached a consensus that it was Liang Qichao, rather than Napoleon, who truly utilized the "Sleeping Lion" as a metaphor for China in his works published in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However, the question of why Liang came to choose the image of lion to symbolize China, and also described it as a counter image of Frankenstein, remains to be unanswered. In this study, I have argued that a Japanese article on China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in 1898 should be the key factor inspiring Liang' use of the "Sleeping Lion" metaphor. This article by the Japanese author, Osawa Ryo, clearly contained the passage that Marquis Zeng has ever depicted China as a sleeping lion. This new discovery shows that sleeping lion discourse was actually initiated in Meiji Japan and later elaborated by Liang Qichao. Furthermore, by examining a number of key discourses on China during the Meiji period, this study also tried to make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how the "China as a Sleeping Lion" image was first emerged in Japan and then became enormously popular in China. My arguments will shed new light on this very significant transcultural and trans-lingual development in the moder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East Asi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Wagner, Rudolf G.(2011).China "Asleep" and "Awakening": A Study in Conceptualizing Asymmetry and Coping with It.Transcultural Studies,1,4-139.
    連結:
  2. 岸田吟香(1880)。〈吟香翁書牘之續〉,《朝野新聞》,1880 年5 月23 日,頁3-4。
  3. 梁啟超(1899a)。〈瓜分危言〉,《清議報》第15 冊,1899.5.20。
  4. 作者不詳(1906a)。〈論歐美之對待中國〉,譯者不詳,《外交報》,138: 13-14。日文原作為「作者不詳(1906b)」。
  5. 尾崎行雄(1895)。《支那處分案》。東京:博文館。
  6. 李書城(1903)。〈學生之競爭〉,《湖北學生界》,2: 1-12。
  7. 作者不詳(1906b)。〈歐美と清國〉,《東京日日新聞》,1906 年2 月12 日,頁2。
  8. 梁啟超(1899c)。〈瓜分危言〉,《清議報》第17 冊,1899.6.8。
  9. 竹越與三郎(1894)。《支那論》。東京:民友社。
  10. 作者不詳(1898)。〈如後患何〉,王學廉譯,《國聞報》,1898 年3月22 日,頁1-2。
  11. 梁啟超(1899e)。〈動物談〉,《清議報》第13 冊,1899.4.30。
  12. 身輪鐵太郎(1895)。〈日清戰爭の譬喻〉,收入麟兒堂主人,《子供新演說》,頁46-47。東京:近園書店。
  13. 福澤諭吉(1882)。《兵論》。東京:飯田平作。
  14. 大澤龍(1898)。〈支那論〉,《中外時論》第2 號,1898 年2 月10日,頁8。
  15. 梁啟超(1899d)。〈瓜分危言〉,《清議報》第23 冊,1899.8.6。
  16. 梁啟超(1899b)。〈瓜分危言〉,《清議報》第16 冊,1899.5.30。
  17. 丁文江(1959)。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臺北:世界。
  18. 石川禎浩(2009)。晚清「睡獅」形象探源。中山大學報社科版,49(5),87-96。
  19. 石川禎浩(2010)。眠れる獅子(睡獅)と梁啓超。東方學報,85,479-509。
  20. 余杰(2009)。徬徨英雄路:轉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臺北:聯經。
  21. 沈雲龍編。清議報全編。臺北:文海。
  22. 松岡又五郎編(2010)。東亞時論。東京:株式會社???書房。
  23. 施愛東(2010)。拿破崙睡獅論:一則層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民族藝術,2010(3),8-16。
  24. 柴四郎(2006)。佳人之奇遇。東京:岩波書店。
  25. 梁啟超(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
  26. 梁啟超(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
  27. 單正平(2006)。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北京:人民。
  28. 單正平(2006)。近代思想文化語境中的醒獅形象。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29-36。
  29. 費成康編(1996)。知新報。上海:新華。
  30. 楊瑞松(2010)。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臺北:政大。
  31. 潘光哲(2005)。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知識倉庫」、「思想資源」與「概念變遷」。新史學,16(3),137-170。
被引用次数
  1. 楊瑞松(2021)。「睡獅」淵源的再商榷與新探索:誕生於明治日本的「眠れる獅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56,12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