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耕者有其田地價方案的決策與業佃利益

并列篇名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Land-Price Policy in the Land-to-the-Tiller Program and its Impact on the Landlord/Tenant

作者

陳兆勇(Zhao-Yong Chen)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 地價 ; 土地債券 ; 公營事業移轉民營 ; Land-to-the-tiller Program ; Land price ; Land bonds in kind ; Privatization of government-owned enterprises

期刊名称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61卷2期(2023 / 06 / 01)

页次

91 - 1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國府在1953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徵收放領143,568甲出租耕地。本文探究該政策中地價方案的制定過程和決策考量,並估算地價的實際價值。官定地價是2.5倍年標準收穫量。領地農民分十年均等支付地價和年利率4%的利息,其每年繳納地價本息為30%年標準收穫量,低於三七五地租。即使考慮承領耕地後租稅會增加,農民的總負擔也只比佃耕時略增,十年合計只比佃耕多負擔約一年份的地租。發給地主的補償地價包括七成土地債券(加計年息4%)和三成公營事業股票。國府宣稱此設計是為了將地主資金從土地移轉到工業,實則首要考量是為了在不增加財政負擔下能維持債券的信用。這些票券的市價和股利都低。地主若在發放後六個月內出售全部票券,最多只能取得相當於1.14倍年標準收穫量(亦即官定地價的45.5%)的現金。地主若持續持有這些票券並按期兌領債券和領取股利,十年間每年取得的票券收益(相當於22.71%~25.62%年標準收穫量)都低於農民繳納的地價。即使考慮被徵地後租稅會減少,地主的淨收益一般而言仍較出租耕地者低。十年後債券兌領完畢,地主僅餘股票,其市值相當於官定地價的13.29%。耕者有其田的地價方案可謂損地主而益農民。

英文摘要

The KMT state implemented the Land-to-the-tiller Program in 1953. Under the program, 139,249 hectares of tenanted land were compulsorily purchased from the landlords and resold to the tenants. The price of the land was 2.5 times the Standard Amount of its Annual Yield (SAAY). The tillers paid in kind the land price together with its interest at the annual rate of 4% in ten years. In effect, they paid 30% SAAY annually, lower than the official farm rent, i.e., 37.5% SAAY. Given the rise in fees and taxes after purchasing the land, the farmers' burden increased slightly. The total increment of burden for ten years approximated one year's official farm rent. The price paid to the landlords was 70% in land bonds in kind, which bore an annual interest rate of 4%, and 30% in government-owned enterprise stocks. The government claimed that the purpose of bringing the stocks into the compensations was to transfer landlords' capital from land to industry. However, documents show that its prime object was to maintain the credit of the land bonds. The market prices of the bonds and the stocks were so low that the landlords who sold out all the bonds and the stocks within six months after their release by the government got at most the money equivalent to 1.45 times SAAY, i.e., 45.5% official land price. The dividends of the stocks were also low. For those who held the compensations until the end of 1962, redeeming the bonds and taking the stocks' dividends regularly, the annual revenues from the compensations were 22.71%~25.62% SAAY, fewer than the land price paid by the purchaser. Even though considering the deduction of the relevant fees and taxes, the net incomes from the compensations were generally fewer than that from the land if it had been continued to be leased. After redeeming all the bonds, these landlords held the stocks only, whose values were equivalent to 13.29% of the official price of the land at the end of 1962. The land-price policy in the Land-to-the-tiller Program favored the tenants, while it harmed the interests of the landlord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何欣潔(2015)。由鄉莊社會到現代社會:從土地所有制度演進重看臺灣戰後初期農村土地改革。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8,147-193。
    連結:
  2. 洪紹洋(2016)。臺灣工礦公司之民營化:以分廠出售為主的討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4,103-148。
    連結:
  3. 黃樹仁(2002)。臺灣農村土地改革再省思。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7,195-248。
    連結:
  4. 廖彥豪,瞿宛文(2015)。兼顧地主的土地改革:臺灣實施耕者有其田的歷史過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8,69-145。
    連結:
  5. 瞿宛文(2015)。臺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的前因後果。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8,11-67。
    連結:
  6. 〈石叟叢書-湖北省政府委員會議主席指示摘鈔等〉,《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106-00001-015。
  7.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1
  8.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5
  9.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3
  10.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 40 次會議紀錄〉,1953.6.13,黨史館藏。
  11.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5
  12.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9
  13. 〈臺灣省糧食局公告為第 1 期實物土地債券高雄縣市及屏東縣部分鄉鎮區持券人得提早兌領稻谷〉,《臺灣省政府公報》,42,秋,64: 804。
  14. 〈出售五大公營事業,將採整售分售方式,地主股票決定平均搭配,水泥公司決增資二億七千萬,臺肥臺紙工礦農林今明開會〉。《中國時報》,1953.6.19,第 1 版。
  15. 〈臺電上年度內,盈餘億四千萬,臺肥股東會追認增資案〉。《聯合報》,1958.11.16,第 5 版。
  16.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四三冊二九一至二九二〉,《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070-001。
  17.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7
  18. 〈肥料公司決將資本總額,升值一億八千餘萬,將發行股票一八四○萬張,昨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議〉。《中國時報》,1953.6.20,第 1 版。
  19. 〈(新聞透視)看股市.哀股東〉。《聯合報》,1956.7.14,第 4 版。
  20. 〈土地實物債券,市場做價下跌,將流入鄉村抵繳賦谷〉。《聯合報》,1953.8.29,第 5 版。
  21.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4
  22.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6
  23. 〈制定「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臺灣省施行細則」〉,《臺灣省政府公報》,42,春,21: 234-239。
  24. 〈臺肥股後天出售,近年來股利優厚〉。《中國時報》,1963.5.25,第 5 版。
  25.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2
  26.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7
  27. 〈四年生產建設計劃,一個目標四項原則,今年計劃是四年計劃一部分,力求自給自足平衡國際收支〉。《中央日報》,1953.1.6,第 3 版。
  28. 〈籌集收購土地價款,決出售五公營事業,收購地二一四八三二甲〉。《中央日報》,1952.7.30,第 3 版。
  29.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四四冊二九三至二九六〉,《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071-001。
  30.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9
  31. 〈(市場漫步)拆夥獨占,珍藏實物券,賣藥幸災,難得感冒多〉,《聯合報》1953.3.2,第 5 版。
  32. 〈一期實物土地券,稻谷兌達七成,粮食局發表統計數字〉。《聯合報》,1954.3.27,第 5 版。
  33. 〈臺灣農林公司股東大會,昨日通過重要決議,同意交與政府代管〉。《聯合報》,1957.3.29,第 3 版。
  34. 〈証券普呈秀色,四公司新股三元九五,米價急升西藥下游〉。《聯合報》,1954.8.1,第 5 版。
  35. 〈令臺灣省所屬各機關為訂頒「臺灣省實物土物債券還本付息保證基金設置辦法」及「臺灣省實物土地債券還本付息保證基金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等法規,希遵照〉,《臺灣省政府公報》,42,冬,50: 558-559、561。
  36. 〈臺肥公司,股東常會〉。《聯合報》,1955.4.2,第 4 版。
  37. 〈(答讀者問)四大公司發放股息〉。《中國時報》,1954.9.2,第 3版。
  38. 〈實施耕者有其田,力求適應實際,陳院長發表書面談話〉。《中央日報》,1952.12.3,第 1 版。
  39. 〈臺紙公司股東大會,全體董監昨天改選,分廠分售案依法未討論,臺銀提案要求董事會研究辦理〉。《聯合報》,1957.7.21,第 2 版。
  40.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三五冊二六五至二六九〉,《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062-002。
  41.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21
  42. 〈電臺灣省所屬各機關、各縣市(局)政府、各稅捐稽征處、各公營事業機關為「臺灣省內中央及地方各項稅捐統一稽征條例」業經修正,臺灣省應自 42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希遵照〉,《臺灣省政府公報》,41,冬,77(增刊一):826-830。
  43. 〈三大公司昨開股東大會,紛紛通過增加資本,臺紙公司增加為三億元,工礦公司二億五千萬元,農林公司一億五千萬元〉。《中國時報》,1953.6.21,第 1 版。
  44. 〈土地專家雷正琪昨應邀抵臺,陳院長招待晚宴〉。《中央日報》,1951.04.21,第 3 版。
  45. 〈臺北市府明拍賣肥股〉。《聯合報》,1963.5.26,第 5 版。
  46.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五一冊三一三至三一六〉,《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078-001。
  47. 〈(徵信調查服務欄)具領股息已經月餘,仍無消息?〉。《中國時報》,1954.12.12,第 3 版。
  48.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 44 次會議紀錄〉,1953.7.1,黨史館藏。
  49.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4
  50.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1
  51.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三五冊二六五至二六九〉,《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068-001。
  52. 〈令臺灣省所屬各機關、各縣市(局)政府、土地銀行為奉行政院頒發「臺灣省實物土地債券條例」,希遵照〉,《臺灣省政府公報》,42,春,37: 435-438。
  53.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3
  54. 〈中華民國 4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之審查報告〉,《立法院公報》,11: 10 (42.08.31): 70、113。
  55.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 38 次會議紀錄〉,1953.6.10,黨史館藏。
  56. 〈出售公營公司省股,補償征收土地地價,省臨議會通過計劃,決議五點意見送請省府採納〉。《中央日報》,1953.7.15,第 3 版。
  57.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2
  58.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8
  59. 〈工礦公司今年,每股配息一角〉。《聯合報》,1957.3.19,第 3 版。
  60. 〈Land Division 土地組(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34-011400-0003。
  61.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 42 次會議紀錄〉,1953.6.20,黨史館藏。
  62.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22
  6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 20 次會議紀錄〉,1953.3.3,黨史館藏。
  64. 〈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 35 次會議紀錄〉,1953.5.27,黨史館藏。
  65. 〈土地改革資料彙編(二)〉,《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5-00005-021。
  66. 〈行政院會議議事錄臺第三五冊二六五至二六九〉,《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062-001。
  67.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0
  68. 〈雷正琪離臺飛返日,蔣總統昨曾予接見〉。《中央日報》,1951.6.30,第 1 版。
  69.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08
  70.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16
  71. 〈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0801-00002-020
  72. 〈(工商服務欄)土地實物債券,兌付稻谷辦法〉,《中國時報》1956.1.13,第 6 版。
  73. 〈令臺灣省所屬各機關為轉發「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希知照〉,《臺灣省政府公報》,42,春,44: 502-503。
  74. 〈水泥公司股東常會通過每股配息八角決議增加資金三千萬發行優先股三百萬股〉。《聯合報》,1957.3.21,第 3 版。
  75. 〈省議會昨開座談會,討論公營事業出售民營問題,咸認估價過高不合實際,決定作成意見提出請願〉。《聯合報》,1952.12.20,第 3 版。
  76. 〈實物土地債券,已有間接交易,價格有買進賣出之分〉。《中央日報》,1953.9.10,第 4 版。
  77. Shiau, Chyuan-Jenq(1984).Philadelphia, PA,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78. 土地改革月刊資料室(1953)。即將轉移民營之紙、泥、礦、林等四公司資產額。土地改革,3(11),17。
  79. 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1952).農村典型調查報告:臺灣農家經濟.臺北: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
  80. 中央委員會第五組(編)(1955).農運工作聯合視導團視導報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五組.
  81. 王益滔(1991)。臺灣之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王益滔教授論文集第一冊,臺北:
  82.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編)(1953).內政考察團考察報告.臺北:立法院內政委員會.
  83.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編)(1952).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草案關係文書.臺北:立法院內政委員會.
  84. 吳生賢(編)(1992).臺灣光復初期土地改革實錄專集.臺北:內政部.
  85. 吳若予(2010)。1950 年代臺灣土地改革的政治起源及其對臺灣政治發展影響初探。土地流轉與鄉村治理:兩岸的研究,北京:
  86. 吳澄泉(編)(1996).臺肥五十年.高雄:臺灣肥料公司.
  87. 改造出版社(編)(1952).自由中國的土地改革.臺北:改造.
  88. 洪嘉鴻(2013)。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89. 美援會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編)(1963).臺灣證券輯要:五十一年度.臺北:美援會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
  90. 徐世榮,廖麗敏,萬曉彤(2014)。戰後耕者有其田政策對「地主」衝擊的再檢討。轉型關鍵:嚴家淦先生與臺灣經濟發展,臺北:
  91. 徐世榮,蕭新煌(2003)。戰後初期臺灣業佃關係之探討——兼論耕者有其田政策。臺灣史研究,10(2),35-66。
  92. 徐世榮,蕭新煌(2001)。臺灣土地改革再審視——一個「內因說」的嘗試。臺灣史研究,8(1),89-124。
  93. 張炎憲(採訪記錄),高淑媛(採訪記錄)(1996).衝擊年代的經驗:臺北縣地主與土地改革.臺北縣板橋市: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94. 莊濠賓(2018)。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95. 許志成(201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96. 陳兆勇(201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97.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1992).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臺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臺北:瞿海源發行.
  98. 陳誠(1961).臺灣土地改革紀要.臺北:中華.
  99. 陳榮富(1956).六十年來臺灣之金融與貿易 1895-1955.臺北:三省.
  100. 湯惠蓀(編)(1954).臺灣之土地改革.臺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101. 黃天才(2011)。辜振甫與臺灣土地改革。臺灣文獻,62(4),347-366。
  102. 黃登忠(編)(1997).臺灣百年糧政資料彙編:第二篇近百年來糧食統計資料.臺北:臺灣省政府糧食處.
  103. 經濟部(編)(1953)。臺灣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概況。經濟參考資料,65,1-7。
  104. 經濟部(編)(1953)。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概況。經濟參考資料,67,1-5。
  105. 經濟部(編)(1955)。四大公司如何移轉民營。經濟參考資料,98,1-15。
  106. 經濟部(編)(1953)。臺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概況。經濟參考資料,66,1-6。
  107. 經濟部(編)(1953)。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概況。經濟參考資料,68,1-8。
  108. 經濟部(編)(1952)。設立證券交易所問題之檢討。經濟參考資料,48,1-10。
  109. 經濟部(編)(1953)。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概況。經濟參考資料,64,1-5。
  110. 經濟部證券管理委員會(編)(1965).證券統計要覽.臺北:經濟部證劵管理委員會.
  111. 葉青(1952)。我對於「扶植自耕農條例」的意見。土地改革,2(11),7-8。
  112.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編)(1959).臺北市統計要覽.臺北: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113.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編)(1964).臺灣省統計要覽.南投縣:臺灣省政府主計處.
  114.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地政局(編)(1949)。《實行「三七五」減租》。臺北: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地政局。
  115.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編)(1971).土地改革.臺中:臺灣省各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六十年紀念籌備委員會.
  116.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祕書處(編)(1953).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第四次大會專輯.臺北: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祕書處.
  117. 劉志偉(1998)。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118. 劉志偉,柯志明(2002)。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臺灣史研究,9(1),107-180。
  119. 劉進慶,王宏仁(譯),林繼文(譯),李明俊(譯)(1992).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
  120. 鄧文儀(編)(1955).臺灣省實施耕者有其田紀實.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121. 顏吉利(1989)。國營生產事業、巨型民營企業與資源始用效率——兼論建立自由、公平產業競爭環境之有效途徑。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