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吃齋與清代民間宗教的發展機制

并列篇名

Practice of Abstinence from Meat and the Mechanism of Civilian Religious Development in the Ching Dynasty

DOI

10.6243/BHR.2005.033.079

作者

林榮澤(Jung-Tse Lin)

关键词

吃齋 ; 素食 ; 持齋戒殺 ; 民間宗教 ; 秘密社會 ; 吃齋教團 ; Practice of abstinence from meat ; vegetarian ; practice of abstinence from killing living beings ; civil religions ; secret society ; vegetarian sects

期刊名称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05 / 06 / 01)

页次

79 - 13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清代民間宗教發展機制上的一個問題:教派是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展起來的,也就是當一位傳教者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傳教,他是憑借什麼方式,能吸引一批人,形成一個以此一教首為核心的教團。這個問題,以往學術界的看法,不外乎從教首所宣揚的教義及其個人的一些特質來論。如果教首會替人治病,或者具有一些特異的功能,就能藉此吸引一批人跟從他。然而廣大的民間宗教教派,並非每一教首都有一些足以吸引人的特異功能。就本文針對民間宗教吃齋問題的研究發現,“吃齋”可能是大多數清代民間宗教教派吸引信眾,形成教團的一項主要依據。從檔案的記載來看,一位傳教的教首,似乎很清楚的了解,只要改變了一個人吃的內容,就能改變他的人際生活圈,就能堅定的留住這個人,成為自己忠實的信徒。這是從吃的觀點來切入,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發現有些不同以往的有趣現象。

英文摘要

The present thesis is mainly intended to probe into an issue in the religious development in the civil sector in the Ching (Manchurian) Dynasty: How did a sect come into being in a completely strange land? To put it in more understandable terms, when a preacher promoted religions in a strange land, how could he lure a crowd of people to form the core religious organization? Previously, scholars used to view such issue by aiming at the doctrines disseminated by the founder and his characteristics. If the founder could cure diseases magically or could exercise extraordinary skills, he must be able to lure huge crowds to follow him. Among numerous religious sects, nevertheless, it would be absolutely impossible for all founders to possess such extraordinary skills. The present study notices that the ”practice of abstinence from meat” might be the major grounds to attract followers. Archives indicate that a religion founder seemed to be clearly able to tell that as long as the style of eating was changed, the enti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ircle could be changed and the founder must be able to, in turn, firmly keep such person to stay and to become his disciple. Through such viewpoint, we may put this issue into account afresh and, in turn, notice lots of interesting findings differing from the previous on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王爾敏(1981)。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之生態環境與社會功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55。
    連結:
  2. 莊吉發(1983)。從院藏檔案談清代秘密宗教盛行的原因。故宮學術季刊,1(1),9-112。
    連結:
  3. 明清民問宗教經卷文獻:寶卷初集。
  4. 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古佛當來下生彌勒出西寶卷。
  5. 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弘陽後續天華寶卷。
  6. 明清民問宗教經卷文獻:泰山東嶽十王寶卷。
  7. (1994)。宮中檔嘉慶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8. (1986)。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9. (1979)。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10. (1832)。上諭檔。台北:故宮博物院。
  11. (1985)。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12. 明清民問宗教經卷文獻:素一老人十六條規註解。
  13. (1997)。宮中檔嘉慶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14. 老官齋案。史料旬刊,29
  15. (1991)。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
  16. 銷釋悟明祖貫行覺寶卷: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
  17. 軍機處檔·月摺包。台北:故宮博物院。
  18. 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大聖彌勒化度寶卷。
  19. 浙江長生教案。史料旬刊
  20. 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歸原寶筏。
  21. (1977)。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22. (1991)。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
  23. (1978)。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24. (1963)。史料旬刊
  25. 明清民問宗教經卷文獻:彌勒佛說地藏十王寶卷。
  26. (2002)。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7. (1979)。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28. (1979)。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
  29. (1845)。道光朝宮中檔
  30. (1991)。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
  31. (1986)。明清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
  32. 老官齋案。史料旬刊,27
  33. 明清民問宗教經卷文獻:多羅妙法經。
  34. 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天緣結經寶卷。
  35. 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金不換。
  36. (1986)。明清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
  37. Johnson, Andrew J. Nathan (Edited),Evelyn S. Rawski(1985).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8. Naquin, Susan,Rawski, Evelyn S.(1987).Chinese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39.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1983)。清代農民戰爭史資料選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1)。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
  4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0)。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廣西:廣西師範大學。
  42. 王見川、林萬傳主編(1999)。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源流法脈。台北:新文豐。
  43. 王治心(1986)。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44. 李世瑜(1975)。現代華北秘密宗教。台北:古亭書屋。
  45. 孟森(1959)。滿文老檔譯件論證之一。明清史論著集刊,350。
  46. 林榮澤(2004)。入教吃齋:論清代民問宗教齋戒活動的社會影響。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6,187-241。
  47. 林榮澤撰(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48.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
  49.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3
  50.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1979)。清代檔案史料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51. 馬西沙、王見川、蔣竹了編(1996)。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台北:商鼎文化。
  52.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
  53. 馬西沙、韓秉方。收元教、混元教的傳承與演變。中國民間宗教史。
  54.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
  55. 馬西沙、韓秉方(1992)。中國民問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6. 馬西沙、韓秉方。從聞香教到清茶門教。中國民間宗教史。
  57.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
  58. 馬西沙、韓秉方。羅教與青幫。中國民問宗教史。
  59. 張希舜主編(1994)。寶卷初集:皇極金丹九蓮正信皈真還鄉寶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60. 淺井紀(1976)。東洋史學。九州:九州大學東洋史研究室。
  61. 莊吉發(1985)。清代民間宗教信仰的社會功能。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8(2),132。
  62. 莊吉發。清代青蓮教的發展。大陸雜誌,71(5)
  63. 莊吉發(1985)。清代青蓮教的發展。大陸雜誌,71(5)
  64. 連立昌(1989)。福建秘密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5. 連立昌(1989)。福建秘密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6. 喻松青(1982)。清茶門教考析。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天津:
  67. 載玄之(1990)。中國秘密宗教與密秘會社。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8. 蔡少卿(1989)。中國秘密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69. 澤田瑞穗(1975)。增補寶卷の研究。東京:圖書刊行會。
  70. 濮文起(1991)。中國民問秘密宗教。杭州:浙斗人民出版社。
  71. 濮文起。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
  72. 韓秉方、湯一介主編(1992)。中國宗教:過去與現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3. 瞿宣穎纂輯(1972)。中國社會史料叢鈔。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被引用次数
  1. 闞正宗(2022)。晚清臺灣齋堂題匾之官紳。佛光學報,8(1),243-274。
  2. 羅士傑(2015)。民間教派、宗教家庭與地方社會─以十七至十九世紀中葉浙江慶元姚氏家族為中心。臺大歷史學報,56,8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