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醫療活動:以病患求醫、入教為中心

并列篇名

The Medical Activities of Folk Secret Religious Sects in Ch'ing Dynasty-A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l and Religious Behavior of the Patients

作者

邱麗娟(Li-Chuan Chiu)

关键词

民間秘密宗教 ; 醫療傳教 ; 民俗醫療 ; 醫病關係 ; 患者 ; Folk Secret Religious Sects ; Preachment by Medicine ; Folk Medicine ; Healer-Patient Relationship ; Patient

期刊名称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07 / 12 / 01)

页次

153 - 18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在下層社會相當盛行,諸多教派師父經常扮演醫者角色,為患者治病療傷,此種醫療功能是其吸引群眾入教的主要緣由之一。這些求治的患者病症各有不同,其患病種類頗多,依其性質大約可分傳染病與身體器官等方面的病痛。患者與秘密教派師父接觸途徑,包括彼此具宗族、鄉鄰等熟識關係,或是透過口碑、引介、乃至師父主動勸說而求醫。基本上,患者在擇醫過程未必深刻瞭解師父醫療背景,只因風聞其治病名聲,旋嘗試前往就醫。 秘密教派師父治病療法包括坐功運氣、跪香念經、畫符念咒、服飲茶水等形式,因療程尚屬簡易,故多數患者皆能依其指示進行治療或虔誠修持。日後患者因被醫癒或師父勸說等緣由入教,將原本的醫病關係深化為師徒關係。總之,秘密教派醫療活動在底層社會仍具生存空間,既能適時提供民眾另一條求醫管道,又能藉機吸收教徒,擴展教派組織。

英文摘要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ecret religious sects flourished in Ch'ing period. The sects were widely prevalent among the lower strata society. Many masters of the sects often played the roles of healers to cure the patients, and preached their sects by means of medical treatment, which was one of most important reasons to attract common people to joint their religious activities. The types of patients' diseases were different, and they maybe were divided into contagious disease or other organic suffering. There were some ways that the patients could inquire about the medical skills of the masters. First, the patients made acquaintance with the masters, and there were some clan or neighborhood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Secondly, the patients contacted the masters by public praise, or introduce of other people. Thirdly, the patients were persuaded by the initiative urge of the masters. Basically, the patients did not know the background or medical methods of the masters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healers. When they just heard the information about medical ability of the masters, they tried to come to cure eagerly. The medical methods of the sects which the masters often utilized included circulation of breath, burning joss sticks, reciting scripture and incantation, drawing charms, drinking charm water, etc. Because the folk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se masters was simpler and easier, the patients were willing to follow the direction of the masters or to learn the lessons of the sects sincerely. The patients were often easy to attend the sects because they were cured very well or persuaded by the masters, and their healer-patient relation turned into master- believer relation deeply. In short, there was some space of development about the religious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sects among the lower strata society. For the sects provided medical treatment for many patients timely, it was useful for the sects to attract more believers and to extend their organ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王爾敏(1981)。祕密宗教與祕密會社之生態環境與社會功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42-55。
    連結:
  2. 林富士(2002)。中國早期道士的醫療活動及其醫術考釋:以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傳記」資料為主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1),100。
    連結:
  3. 邱仲麟(2004)。明代北京的瘟疫與帝國醫療體系的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2),371-375。
    連結:
  4. 邱麗娟(2006)。清代民間秘密宗教活動中「男女雜處」現象的探討。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5,155-158。
    連結:
  5. 邱麗娟(2007)。清代一炷香教的跪香療法。輔仁宗教研究,15,158-162。
    連結:
  6. 邱麗娟(2007)。清乾隆至道光年間民間秘密宗教的醫者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7
    連結:
  7. (1816)。軍機處檔·月摺包。
  8. (1972)。那文毅公奏摺。臺北:文海出版社。
  9. (1972)。那文毅公奏摺。臺北:文海出版社。
  10. (1816)。方本。上諭檔。
  11. (1845)。宮中檔道光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2. 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3. (1815)。上諭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4. (1837)。外紀檔。
  15. (1813)。軍機處錄副奏摺,8829(29)
  16. (1809)。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7. (1985)。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8. 供單。軍機處檔·月摺包。
  19. (1995)。道光朝宮中檔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 東案口供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1. (1789)。軍機處檔·月摺包。
  22. (1979)。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3. (1838)。宮中檔道光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4. (1794)。硃批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25. 梅郭氏供單。軍機處檔·月摺包。
  26. (1816)。軍機處檔·月摺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7. (1837)。外紀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8. (1963)。史料旬刊,16,309。
  29. (1988)。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30. (1814)。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31. (1963)。史料旬刊,11
  32. (1814)。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33. 明謝肇涮(1971)。五雜俎。臺北:新興書局。
  34. 美費俠莉原著、甄橙譯(2006)。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960-1665)。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5. 英麥高溫原著、朱濤、倪靜合譯(1998)。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北京:時事出版社。
  36. 清俞蛟(1994)。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37. 清黃育楩、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1982)。清史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38. 清黃育楩、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1982)。清史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39. Angela Ki Che Leung(2003).Medical Instr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Ming-Qing China.Late Imperial China,24(1),147.
  40. Christopher Cullen(1993).Patients and Heal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Jinpingmei.History of Science,31(92),121.
  41. H. Zurndorfered.(1999).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Leiden:Brill.
  42. Paul U. Unschuld(1979).Medical Ethics in Imperial China.Berkel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3.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檔案系中國政治制度史教研室合編(1979)。康雍乾時期城鄉人民反抗鬥爭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44.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1983)。清代農民戰爭起義史資料選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3)。清代檔案史料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4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1983)。清代農民戰爭起義史資料選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7. 孔祥濤、蔡少卿主編(1998)。中國秘密社會概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48. 王善慶(1999)。民間醫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49. 余新忠(2003)。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50. 余新忠(2001)。嘉道之際江南大疫的前前後後-基于近世社會變遷的考察。清史研究。
  51. 余新忠著(2004)。瘟疫下的社會拯救-中國近世重大疫情與社會反應研究。北京:中國書店。
  52. 宋軍(2002)。清代弘陽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3. 宋軍(2002)。清代弘陽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4. 李貞德。性別、醫療與中國史。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
  55. 林富士(2004)。中國疾病史研究當議。四川大學學報,1,88。
  56. 林富士(1995)。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3),715-716。
  57. 林富士(2001)。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臺北:三民書局。
  58. 林富士(2005)。中國的「巫醫」傳統。「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59. 邱仲麟(2005)。明代的醫療社會史鄉-以執業樣態、醫病關係為中心的考察。「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60. 邱仲麟。明代的醫療社會史-以執業樣態、醫病關係為中心的考察。
  61. 邱麗娟(2006)。畫符念咒: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符咒療法。人文研究學報,40(2),33-38。
  62. 邱麗娟。清乾嘉道時期紅陽教的醫療傳教。
  63. 邱麗娟(2006)。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誦經療法。人文研究學報,40(1),73-76。
  64. 邱麗娟。以茶治病:清代中期紅陽教的茶療法。
  65. 邱麗娟(2005)。以茶治病:清代中期紅陽教的茶療法。南大學報,39(2),79-80。
  66. 邱麗娟(2001)。清乾嘉道時期民間秘密宗教教首傳教活動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34,318-319。
  67. 邱麗娟(200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68. 侯杰、范麗珠(1994)。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69. 俞蛟。昭代叢書
  70. 洪美華(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71. 胡幼慧(1996)。性別與另類療法之社會空間。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38/39,2。
  72. 祝平一(2005)。明、清之際江南地區的醫病關係。「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73. 祝平一。明、清之際江南地區的醫病關係。
  74. 祝平一。明、清之際江南地區的醫病關係。
  75. 馬伯英(1994)。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6. 張苙雲(2002)。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臺北:巨流出版社。
  77. 張劍光、陳蓉霞、王錦(2005)。流行病史話。臺北:遠流出版社。
  78. 梁其姿原著、蔣竹山譯、、李貞德、梁其姿主編(2005)。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79. 梁其姿、張國剛主編(2001)。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北京:中華書局。
  80. 梁景之(2004)。清代民間宗教與鄉土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1. 莊吉發。從取締民間秘密宗教律的修訂看清代的政教關係。
  82. 莊吉發。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
  83. 莊吉發(1991)。清代民間宗教的源流及其社會功能。大陸雜誌,80(2),4-13。
  84. 莊吉發(1985)。清代八卦教的組織及信仰。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17,67。
  85. 莊吉發(2002)。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86. 莊吉發(1991)。從取締民間祕密宗教律的修訂看清代的政教關係。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87. 曾雨萍(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88. 閔宗殿(2004)。明清時期東南地區疫情研究。明清史(複印報刊資料),2,24-23。
  89. 楊念群(2006)。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0. 鈴木中正編(1982)。千年王國的民眾運動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91. 雷祥麟(2003)。負責任的醫生與有信仰的病人。新史學,14(1),477。
  92. 熊秉真(1999)。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臺北:聯經出版社。
  93. 熊秉真(1995)。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臺北:聯經出版社。
  94. 趙獻海、常建華主編(2006)。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95. 劉子揚(1986)。清代祕密宗教檔案史料概述。歷史檔案,3,127-128。
  96. 劉子揚、張莉編。清代查辦秘密社會案。
  97. 劉子揚、張莉編(2006)。清代查辦秘密社會案。北京:線裝書局。
  98. 劉金源(2003)。追蹤歷史長河中的幾次重大瘟疫。歷史月刊,186,40-46。
  99. 劉淑芬(2005)。從藥方洞到惠民局-僧人、國家和醫療的關係。「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100. 蔣竹山、於孫遜、楊劍龍主編(2006)。都市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01. 蔣竹山、孫遜、楊劍龍主編(2006)。都市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02. 黎青主編(1999)。清代秘密結社檔案輯印。北京:
被引用次数
  1. 羅士傑(2015)。民間教派、宗教家庭與地方社會─以十七至十九世紀中葉浙江慶元姚氏家族為中心。臺大歷史學報,56,87-132。
  2. 邱麗娟(2009)。清代官方對民間秘密宗教醫療傳教活動的審理—乾嘉道時期為例。興大歷史學報,21,39-69。
  3. 王一樵(2011)。清朝乾嘉時期庶民社會的邪教恐懼與秩序危機:以檔案中的民間秘密宗教案件為中心。政大史粹,20,95-139。
  4. (2017)。大眾組織與晚清地方政治─以1900 年浙江溫州神拳會事件為討論中心。新史學,28(2),18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