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滿洲軍事家族與清初政治:長白山鈕祜祿家族的個案研究

并列篇名

Manchu Military Families and Politic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h'ing Dynasty: Research on the Case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Niohuru Family

DOI

10.6243/BHR.2011.046.169

作者

葉高樹(Kao-Shu Yeh)

关键词

鈕祜祿 ; 額亦都 ; 車爾格 ; 圖爾格 ; 益爾登 ; 遏必隆 ; Niohuru ; Eidu ; Cergei ; Turgei ; Ilden ; Ebilun

期刊名称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6期(2011 / 12 / 01)

页次

169 - 22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初的政權結構,一方面是以宗室王公、異姓重臣共同組成的親貴集團為骨幹,維持著以血緣關係為中心的氏族政治的特徵;另一方面,則隨著汗的權力逐漸集中,又朝向集權專制的皇權發展。當統治者嘗試擴張皇權,勢必破壞既有政治傳統,亦即皇權政治與氏族政治的互動和消長,影響著政局的穩定與否,也是觀察清初政治變遷的重要關鍵。開國以來的異姓重臣,都以軍功起家,子弟、族人相繼投入戰爭,他們也常因努爾哈齊對政治婚姻的操作,得以和愛新覺羅家族建立血緣親屬關係,進而共享政權,成為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軍事家族。其中,又以額亦都為首的長白山鈕祜祿家族對戰爭投入最多,與愛新覺羅家族通婚最為頻繁。戰績顯赫的鈕祜祿家族,歷經皇權形成、宗室攝政、異姓輔政等政治體制的變動,在政治上也佔有一席之地,尤其額亦都位居努爾哈齊的「五大臣」,其子車爾格、圖爾格、益爾登等分任皇太極時代的「八大臣」或「十六大臣」,遏必隆也被指定為康熙皇帝的「四輔臣」,家族成員進入決策集團或成為汗(皇帝)親信者甚眾,其對汗權(皇權)的態度,既關係著家族政治事業的前途,又牽動著政治局勢的發展。因此,本文擬以鈕祜祿氏額亦都父子兩代為中心,透過他們的軍事、政治活動,用以解析清初政權結構的演變,進而探究軍事家族的勢力起伏,及其與皇權的互動關係。

英文摘要

The political power during the early Ch'ing consisted of the royal families, important colleagues with different clans, rem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an politics based on kinsmanship;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centralization of the Han's power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yrannic imperior, the rulers's attempt to expand their power would undermine the original political tradition in other word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rises and falls of the royal and clan politics had an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conditions, and also, a crucial point to help observe the political changes during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The important colleagues with different clans all started from the army medals,they participated the battles, also got kinship with Aisin Gioro family through political marriage by the manipulation of Nurgaci. Among these, the Changbai Mountain Niohuru Family was the most who involved battles, and often intermarry with Aisin Gioro. They had enormous records during the battles, experienced the changes about political system included the formation of royal power, royal families' regent, assisted by different clans, then they took a place on the politics, especially Eidu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ve Ministers during the regime of Nurgaci, his son Cergei, Turgei, Ilden were members of the Eight Ministers or the Sixteen Ministers during the age of Hong Taiji, Ebilun was assigned to be one of the Four Assistant Ministers for Emperor K'ang-hsi, many of the members of family get into the police decision group or became confidants of Han (emperor), the attitude toward the power of Han (the imperial power), was related the future of family political enterprise, and conn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ituation. Thenc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Eidu and his sons the two generations of Niohuru Family, with their activities about military and political to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ruggle of politics in early Ch'ing, the ups and downs of military families,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imperial pow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內田直文(2009)。鈕祜祿氏額亦都家族與清初內廷侍衛。成大歷史學報,36,32-41。
    連結:
  2. 尤淑君(2005)。從朱昌祚之死看康熙朝初年的圈地問題。政大史粹,9,53-65+73-76。
    連結:
  3. 葉高樹(2010)。滿洲親貴與清初政治:都英額地方赫舍里家族的個案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3,212-213。
    連結:
  4. (1986)。滿洲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86)。滿洲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8. (1987)。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9. (2003)。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北京:線裝書局。
  10. (2003)。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1. (1986)。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2. (2003)。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3. (2003)。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4.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1969)。瀋陽狀啟。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
  16. 明陳子龍輯(1964)。皇明經世文編。臺北:國風出版社。
  17. 清卾爾泰修(1989)。八旗通志‧初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8. 清卾爾泰修(1989)。八旗通志‧初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 清卾爾泰纂(1989)。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瀋陽:遼瀋書社。
  20. 清卾爾泰纂(1989)。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瀋陽:遼瀋書社。
  21. 《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編、四川大學圖書館編(1993)。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
  22. 《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編、四川大學圖書館編(1993)。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
  23. 《清史論叢》編委會編(1996)。清史論叢‧1996年號。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2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1972)。明清史料。臺北:維新書局。
  2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1972)。明清史料。臺北:維新書局。
  2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9)。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譯註(1990)。滿文老檔。北京:中華書局。
  2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譯註(1990)。滿文老檔。北京:中華書局。
  29. 王思治(1985)。多爾袞攝政後滿洲貴族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中國史研究,1985(4),117-125。
  30. 王思治(1986)。康熙帝繼位與四大臣輔政的由來。史學月刊,1986(1),41-42。
  31. 白新良(2005)。康熙擒鰲拜時間考。滿族研究,2005(3),74-77。
  32. 何曉芳(1997)。試論清入關前滿族軍事家群體的形成與特點。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54-55。
  33. 李鴻彬、郭成康(1984)。八旗建立年代考異。社會科學輯刊,1,95-98。
  34. 杜家驥(2008)。八旗與清朝政治論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35. 杉山清彥(2003)。ヌルハチ時代のヒヤ制─清初侍衛考序說。東洋史研究,62(1),114-117。
  36. 周遠廉(1986)。清朝興起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37. 周遠廉、趙世瑜(1993)。清帝列傳‧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38. 周曉光(1994)。論多爾袞─多鐸聯盟與順治初年政局。故宮博物院院刊,2,24-28。
  39. 孟森(1981)。明清史講義。北京:中華書局。
  40. 定宜庄(1999)。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1. 唐邦治(1967)。清皇室四譜。臺北:文海出版社。
  42. 徐凱(2006)。清初攝政、輔政體制與皇權政治。史學集刊,2006(4),36-37。
  43. 神田信夫(1958)。清初の貝勒について。東洋學報,40(4),1-13。
  44. 國史編纂委員會編(1973)。朝鮮王朝實錄。漢城:探求堂。
  45. 國史編纂委員會編(1973)。朝鮮王朝實錄。漢城:探求堂。
  46.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1977).宮中檔康熙朝奏摺‧滿文諭摺一.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7.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1980).宮中檔康熙朝奏摺‧滿文諭摺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8. 張晉藩、郭成康(1988)。清入關前國家法律制度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49. 清高宗(1993)。清高宗(乾隆)御製詩文全集‧御製詩四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0. 陳康祺(1997)。郎潛紀聞初筆。北京:中華書局。
  51. 黃培(1988)。清初的滿洲貴族:婚姻與開國(一五八三─一六六一)。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臺北:
  52. 黃培(1986)。清初的滿洲貴族(1583-1795)─鈕祜祿族。中國歷史論文集,臺北:
  53. 楊珍(1994)。康熙皇帝一家。北京:學苑出版社。
  54. 楊珍(2001)。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北京:學苑出版社。
  55. 楊珍(2000)。後金八王共治國政制研究。中國史研究,2000(1),121-123。
  56. 鄒蘭欣(1999)。簡述滿語賜號「巴圖魯」。滿族研究,1999(4),67-68。
  57.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58.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59.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0.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1.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2.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3.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4.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5.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6.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7.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8.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69. 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1988)。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70. 劉小萌(2001)。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71. 劉小萌(1998)。滿族的社會與生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72. 潘喆編(1985)。清入關前史料選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3. 蔣良騏(2005)。東華錄。濟南:齊魯書社。
  74. 遼寧大學歷史系編(1978)。清初史料叢刊。瀋陽:遼寧大學歷史系。
  75. 閻崇年(1983)。努爾哈赤傳。北京:北京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陳章(2016)。軍功與清代侍衛制。暨南史學,19,103-138。
  2. 葉高樹(2012)。葉赫納喇氏與清初政治:以蘇納、蘇克薩哈父子為中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7,12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