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梁武帝的功臣集團與梁初的權力結構

并列篇名

Liang Wu Dee's Meritorious Courtier Group and the Power Structure in the Early Liang Dynasty

DOI

10.6243/BHR.2011.046.077

作者

呂春盛(Chuen-Sheng Leu)

关键词

南朝 ; 梁武帝 ; 功臣集團 ; 權力結構 ; 門閥政治 ; 皇權政治 ; the Southern Dynasties ; Liang Wu Dee ; the creditable courtier group ; power structure ; the powerful family politics ; the imperial authority politics

期刊名称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6期(2011 / 12 / 01)

页次

77 - 11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學界對於梁武帝在南朝時期雍州地域社會成形的過程中,結合荊州、雍州在地豪族的武裝力量而建立政權,已有不少認識,然而對於梁武帝的功臣集團以及梁初的權力結構,尚缺乏全面而完整的考察。本文在承繼學界的研究成果之下,首先從梁武帝創建政權的過程,全面考察梁武帝功臣集團的成員,並分析這些成員的特色,其次從梁武帝即位後所任命的將相大臣,論述梁代初期的權力結構,最後再探討梁武帝功臣集團與梁代初期權力結構的關係。梁武帝的功臣集團人物,依其背景可歸為三類。第一類,蕭衍的元從舊屬及其雍州府僚或下官;第二類,齊和帝與蕭穎冑的荊州府僚及其下官;第三類,個別來附的文武官員。整體言之,這些功臣集團人物,在齊末多為中低級的官員,他們的門第階層,除少數為新進的甲族高門之外,大多屬於所謂「次門層」或「寒門」,再就族群、地域來看,他們絕大部分為僑人,其中在前線衝鋒陷陣的武將,則多為襄陽地區的「晚渡北人」。不過,梁武帝的功臣集團人物雖然從龍有功,並在梁初的權力結構中掌握許多軍政要職,但在整個梁初權力結構中並未佔有絕對的優勢。梁初的權力結構可略分為皇族宗室、非功臣集團的高門士族及功臣集團人物三個群體,三者分享政權。功臣集團中能晉昇為將相大臣者,大多原本就是門第較高的中上級官員,其中又以具備才學者較受重用,至於功臣集團中缺乏文才的寒族、豪族武人,其職位或門第在梁初雖然普遍得到提升,但仍難在高層的權力結構中嶄露頭角。

英文摘要

Based on th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the study, at first, intends to institute detailed and full researches on the members of the creditable courtier group of the emperor Liang's sovereign as well as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the study is engaged in the power structure of the early Liang Dynasty by looking into the appointed generals, ministers as well as prime minister after the emperor Liang asended the throne. In the long run, the study also does rea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ditable courtier group of the emperor Liang's sovereign and the power structure in the early Lia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呂春盛(2010)。「寒人掌機要」的實情與南朝政治的特質─以中書舍人為中心之考察。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4
    連結:
  2. 余嘉錫,〈釋傖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冊(1949),頁47-52。
  3. 萬斯同,〈梁將相大臣年表〉,收於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編,《二十五史補編》(上海:開明書店,1936),頁4349。
  4.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注(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5.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注(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6.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注(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7. 宋歐陽修(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8. 唐李延壽(1975)。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9. 唐李延壽(1975)。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10. 唐李延壽(1975)。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11. 唐李延壽(1975)。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12. 唐李延壽(1975)。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13.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14.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15.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16.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17.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18.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19.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0.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1.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2.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3.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4.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6.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7.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8.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29.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30.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31. 唐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32. 唐魏徵(1973)。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33. 梁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34. 梁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35. 梁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36. 梁蕭子顯(1972)。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37. 梁蕭子顯(1972)。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38. 川勝義雄(1982)。六朝貴族制社會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39. 安田二郎(2003)。六朝政治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40. 何德章(2010)。魏晉南北朝史叢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41. 呂春盛(2001)。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台北:稻鄉出版社。
  42. 李天石(1999)。蕭衍覆齊建梁考論。江蘇社會科學,1999(2),109-115。
  43. 杜志强(2008)。蘭陵蕭氏家族及其文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44. 肖黎(1983)。論梁武帝。史學月刋,1983(3),21-26。
  45. 周一良(1985)。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46. 周一良(1991)。魏晉南北朝史論集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7. 林大志(2005)。梁武帝代齊之前仕歷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34。
  48. 唐長孺(1983)。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49. 宮川尚志(1984)。六朝史研究‧政治社會篇。京都:平樂寺書店。
  50. 祝總斌(1990)。兩晉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1. 張金龍(2004)。魏晉南北朝禁衛武官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52. 張琳(1997)。南朝時期的雍州中下層豪族。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6),76-80。
  53. 張琳(1997)。東晉南朝時期襄宛地方社會的變遷與雍州僑置始末。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武昌:
  54. 張燦輝(2001)。雍州勢力與梁代政治。文史,2001(3),81-89。
  55. 曹道衡(2001)。論梁武帝與梁代興亡。齊魯學刊,2001(1),45-54。
  56. 野田俊昭(1988)。南朝における家格の變動をめぐって。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16,79-99。
  57. 野田俊昭(1997)。宋齊時代の參軍起家と梁陳時代の蔭制。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25,79-99。
  58. 野田俊昭(2002)。南朝における家格の變動‧再考。久留米大學文學部紀要‧國際文化學科編,19,13-26。
  59. 陳寅恪(2009)。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三聯書店。
  60. 陳琳國(1991)。論南朝襄陽的晚渡士族。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4),20-27。
  61. 陳啓雲(1997)。漢晉六朝文化‧社會‧制度。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62. 章義和(2002)。地域集團與南朝政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63. 森三樹三郎(1956)。梁の武帝。京都:平樂寺書店。
  64. 越智重明(1961)。領軍將軍と護軍將軍。東洋學報,44(1)
  65. 越智重明(1967)。州將蕭衍の舉兵をめぐって。軍事史學,第9號,21-41。
  66. 越智重明(1992)。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
  67. 越智重明(1982)。魏晉南朝の貴族制。東京:研文。
  68. 萬繩楠整理(1987)。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
  69. 熊清元(1994)。南朝之揚州刺史及其治所考析。黄岡師專學報,14(2),56-60。
  70. 趙以武(2006)。梁武帝及其時代。南京:鳳凰出版社。
  71. 鄭敬高(1987)。南朝的將門。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137-143。
  72. 錢汝平(2011)。蕭衍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3. 韓樹峰(2003)。南北朝時期淮漢迤北的邊境豪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4. 蘇紹興(1987)。兩晉南朝的士族。台北:聯經。
被引用次数
  1. 呂春盛(2013)。東晉時期「晚渡北人」的形成及其不遇的原因。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0,1-32。
  2. 呂春盛(2015)。南朝時期「晚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漢學研究,33(4),14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