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Some scholars have recently contended that during the Jin Dynasty (266~420), although cloth and other in-kind as mediums of exchange were common, money was still frequently used, and that period remained a monetized financial environment. Lu Bao's ”Chienshen Lun” (”Money God Treatise”) 魯褒錢神論is raised as one of the main proofs for this view.However, there is much textual and archaeological evidences to show that during the Jin money was scarce and so coins were expensive, and that the deflationary cycles made it was impossible to develop a sound monetary economy. Furthermore, under emperor Wu of the Jin, political decadence and bureaucratic greed increased greatly. Since coins were expensive and political corruption was rampant, money could become viewed as a god. But this had little to do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monetary economy.Lu Bao's irony ”Chienshen Lun”, in fact, reflect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deflation, rather than a well-developed monetary economy. The Jin policy of ”no minting” caused long-term deflation, and it thus made the natural economic model more rigid and extended its lifespan.
|
参考文献
|
-
陳彥良(2011)。東漢長期通貨膨脹─兼論「中古自然經濟」的形成。清華學報,新41(4),680-683。
連結:
-
(1974)。二十五史補編。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
何茲全,〈東晉南朝的錢幣使用與錢幣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4本(上海,1949.1),頁21-56。
-
北魏楊衒之(1960)。重刊洛陽伽藍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宋司馬光、元胡三省注(1980)。資治通鑑。臺北:世界書局。
-
南朝梁沈約(1975)。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
唐李百藥(1975)。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
唐李延壽(1981)。北史。臺北:鼎文書局。
-
唐杜佑(198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
唐房玄齡(1995)。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
清嚴可均編(1958)。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北京:中華書局。
-
漢司馬遷(1975)。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1974)。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
Friedman, M.(1969)。The Optimum Quantity of Money and Other Essays。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
-
Mayer, Thomas,Duesenberry, James S.,Aliber, Robert Z.(1984).Money, Banking, and the Economy.New York:Norton.
-
于鳳芝(1984)。廣西荔浦縣發現漢晉窖藏古銅錢。文物,1984(11),40。
-
王怡辰(2007)。魏晉南北朝貨幣交易和發行。臺北:文津出版社。
-
王業鍵(1985)。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上的重要貢獻。食貨,復刊14(11、12),445-458。
-
全漢昇(2003)。中國經濟史研究.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
-
安鄉縣文物管理所(1993)。湖南安鄉西晉劉弘墓。文物,1993(11),1-12。
-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館、王上海執筆(2008)。南昌青雲譜梅湖東晉紀年墓發掘簡報。文物,2008(12),40-48。
-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館、趙德林執筆、李國利執筆(2001)。南昌火車站東晉墓葬群發掘簡報。文物,2001(2),12-41。
-
江西省博物館(1974)。江西瑞昌馬頭西晉墓。考古,1974(1),27-32。
-
江西省博物館、余家棟執筆(1974)。江西南昌晉墓。考古,1974(6),373-378。
-
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1959)。洛陽西郊晉墓的發掘。考古,1959(11),606-607+610。
-
何秉(1985)。廣西蒙山縣出土窖藏古錢。中國錢幣,1985(2),65。
-
吳榮曾(1956)。中國古代的錢幣。考古通訊,1956(4),60-61。
-
呂思勉(1969)。兩晉南北朝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
沈端民(2005)。魯褒〈錢神論〉對貨幣本質的揭示。六朝貨幣與鑄錢工藝研究,南京:
-
周裕興、顧蘇寧(1988)。南京江寧晉墓出土瓷器。文物,1988(9),81-89。
-
宜昌地區博物館、宜都縣文化館(1988)。湖北宜都發掘三座漢晉墓。考古,1988(8),718-724。
-
林鐘雄(1990)。貨幣銀行學。臺北:三民書局。
-
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組(1973)。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文物,1973(4),36-46。
-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李蔚然執筆(1959)。南京老虎山晉墓。考古,1959(6),288-295。
-
南京市博物館(2000)。南京呂家山東晉李氏家族墓。文物,2000(7),21-35。
-
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玄武區文化局、祁海寧執筆(1998)。江蘇南京市富貴山六朝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998(8),35-47。
-
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雨花臺區文化局、陳大海執筆、祁海寧執筆(2008)。南京雨花臺東晉紀年墓發掘簡報。文物,2008(12),35-48。
-
南波(1976)。南京西崗西晉墓。文物,1976(3),55-60。
-
姚大中(1986)。魏、晉、南北朝史。基隆:福明印刷公司。
-
柿沼陽平(2010)。晉代貨幣經濟の構造とその特質。東方學,120,18-33。
-
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1996)。洛陽谷水晉墓。文物,1996(8),37-45。
-
洛陽區考古發掘隊(1959)。洛陽燒溝漢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
胡寄窗(1998)。中國經濟思想史.中冊。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韋伯、康樂編譯(1990)。經濟與歷史:韋伯選集(IV)。臺北:遠流出版社。
-
益陽地區文化工作隊、益陽縣文化館(1983)。湖南省益陽縣晉、南朝墓發掘簡報。文物資料叢刊,8,45-47。
-
益陽地區文化工作隊、益陽縣文化館、盛定國執筆(1983)。湖南省益陽縣晉、南朝墓發掘簡報。文物資料叢刊,8,47-48。
-
張鴻亮、盧青峰(2009)。洛陽三十里鋪西晉紀年墓出土錢幣。中國錢幣,2009(2),36-39。
-
陳公柔(1955)。白沙唐墓簡報。考古通訊,1955(1),22-27。
-
陳明光(2005)。東晉南朝錢幣的「私鑄」與「剪鑿取銅」辨析。六朝貨幣與鑄錢工藝研究,南京:
-
陳彥良(2007)。四銖錢制與西漢文帝的鑄幣改革─以出土錢幣實物實測數據為中心的考察。清華學報,新37(2),321-360。
-
陳寅恪、萬繩楠整理(1995)。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臺北:雲龍出版社。
-
勞榦(1980)。魏晉南北朝史。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
喬棟、刁淑琴(1997)。洛陽谷水西晉墓出土的曹魏五銖。中國錢幣,1997(4),26-29。
-
彭信威(2007)。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曾詠霞、夏暉(2010)。蒲江出土的窖藏「蜀漢五銖」錢。中國錢幣,2010(1),18-24。
-
湖南省博物館、傅舉有執筆(1984)。湖南資興晉南朝墓。考古學報,1984(3),335-360。
-
賀興武(1983)。衡陽市發現東晉紀年墓。文物資料叢刊,10,193-194。
-
馮務建(2005)。鄂州六朝墓出土錢幣芻議。六朝貨幣與鑄錢工藝研究,南京:
-
黃留春、黃越(1992)。觀台出土窖藏漢晉時期錢幣簡報。中國錢幣,1992(2),38-42。
-
新昌縣文管會、潘表惠執筆(1983)。浙江新昌縣七座兩晉墓清理概況。文物資料叢刊,8,54-59。
-
瑞安縣文物館、俞天舒執筆(1983)。浙江瑞安隆山晉墓清理簡報。文物資料叢刊,8,50-53。
-
葉世昌、李寶金、鍾祥財(2003)。中國貨幣理論史。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
福建省博物館、浦城縣文化館(1988)。福建浦城呂處塢晉墓出土簡報。考古,1988(10),918-920。
-
福建省博物館、浦城縣文化館、林忠干執筆、陳子文執筆(1988)。福建浦城呂處塢晉墓出土簡報。考古,1988(10),926-960。
-
趙振華(1981)。洛陽出土西晉「合背」五銖銅錢。中原文物,1981(3),15。
-
劉和惠(1978)。江蘇丹徒東晉窖藏銅錢。考古,1978(2),130-135。
-
劉建國(1983)。鎮江東晉墓。文物資料叢刊,8,16-39。
-
劉建國、高嵐(1988)。三國吳錢初探。中國錢幣,1988(1),19。
-
劉馳(2010)。十六國時期的金屬貨幣。中國史研究,2010(4),107-128。
-
廣州市文物管理處、黎金執筆(1983)。廣州晉墓清理簡報。文物資料叢刊,8,60-64。
-
廣西梧州市博物館(1983)。梧州市晉墓、南朝墓發掘簡報。文物資料叢刊,8,40-44。
-
廣西梧州市博物館、黃鴻植執筆(1983)。梧州市晉墓、南朝墓發掘簡報。文物資料叢刊,8,40-44。
-
閱南京市博物館、江寧縣文管會、王志高執筆(1998)。江蘇江寧縣下坊村東晉墓的清理。考古,1998(8),48-52。
-
霍宏偉(2008)。郾師李村窖藏錢幣。洛陽錢幣與河洛文明,北京:
-
彌耳、周憲文譯(1966)。經濟學原理(下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
薩孟武(1983)。中國社會政治史(二)。臺北:三民書局。
-
羅宗真(1957)。江蘇宜興晉墓發掘報告─兼論出土的青瓷器。考古學報,1957(4),83-106。
-
譚家健(2001)。魯褒的〈錢神論〉及其影響(上)。國文天地,17(3),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