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和素及其譯作《七本頭》(Ci Ben Deo)研究
|
并列篇名
|
A Study on Hesu and his Collection of Translations Ci Ben Deo
|
DOI
|
10.6243/BHR.201712_(58).0003
|
作者
|
黃麗君(Huang, Li-chun)
|
关键词
|
和素 ; 七本頭 ; 康熙皇帝 ; 內務府包衣 ; 滿文翻譯家 ; Hesu ; Ci Ben Deo ; Kangxi Emperor ; Booi bondservant of the Imperial Household Department ; Manchu translator
|
期刊名称
|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58期(2017 / 12 / 01)
|
页次
|
91
-
15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和素是清代著名的滿、漢文翻譯家,存世的作品種類多元。本文據其代表譯作《七本頭》,比對傳記、自序與相關檔案,擬先考訂和素的生平細節,分析其翻譯經驗與理念如何受到康熙皇帝與父親阿什坦兩方面的影響,藉以呈現清初滿、漢文化的交融匯通之處,以及皇權和內務府包衣之間的互動情況。另外,透過《七本頭》文本與出版形式的比較研究,亦欲闡明和素的重要性不僅於翻譯文名的廣泛流傳,其譯作在道德教化層面、語言表述與知識傳遞的多重意義,在清代的旗人社會產生深遠的實際影響。
|
英文摘要
|
Hesu is a renowned translator from the Qing dynasty who translated between the Manchu and Chinese languages, and whose extant translations are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subjects. Based on Ci Ben Deo (a collection of his translations), his biography, and relevant archiv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etails of his life, and how his translations were influenced by his father and the Kangxi Emperor, in an attempt to observe the dynamics occurring between the Manchu and the Han Chinese cultures in the early-Qing era,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perial power and Booi bondservants within the Imperial Household Department. In additi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Ci Ben Deo and its content indicates that Hesu is a significant figure not only because of his famous and widely circulated translations, but also due to the fact that his translations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ver the eight-banner society regarding moral education, language transfer and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n the Qing dynasty.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王揚宗(2006)。康熙、梅文鼎與「西學中源」說再商榷。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刊,10,59-63。
連結:
-
王揚宗(2006)。康熙、梅文鼎與「西學中源」說再商榷。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刊,10,59-63。
連結:
-
陳國棟(2012)。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活躍於「禮儀之爭」事件中的一位內務府人物。故宮學術季刊,30(1),87-134。
連結:
-
陳國棟(2012)。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活躍於「禮儀之爭」事件中的一位內務府人物。故宮學術季刊,30(1),87-134。
連結:
-
清.清聖祖撰,清.和素譯,《御製三角形推算法論》,小倉文庫本,東京:早稻田大學藏。
-
Mollendorff, Paul Georg von. “Essay on Manchu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4, 1889, pp. 1-45.
-
清.和素輯,《孝經》,收入《七本頭》,滿漢合璧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版本b。
-
明.洪應明撰,清.清聖祖敕譯,《滿漢文菜根譚》,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武英殿刻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清.和素編譯,《性理一則》,收入《七本頭八種》,康熙四十六年(1707)本,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
清.和素編譯,《醒世要言》,滿文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版本b。
-
清.和素輯,《菜根譚》,滿漢合璧本,北京:中國民族大學圖書館藏。
-
清.陸宗鄭等,《姚州志》,光緒十一年(1884)本,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元.潘榮,和素編譯,《滿漢潘氏總論》,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藏版本a。
-
清.清聖祖撰,清.和素譯,《御製三角形推算法論》,康熙四十六年(1707)本,柏林:德國國家圖書館藏,2012 上線。
-
元.潘榮,和素編譯,《潘氏總論》,滿漢合璧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版本b。
-
明.洪應明撰,清.和素譯,《菜根譚》,滿漢合璧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
-
明.章日炌,清.和素譯,《父母唯其疾之憂》,柏林:德國國家圖書館藏本。
-
清.孟保譯,《翻譯醒世要言》,同治六年(1867)滿漢合璧本,柏林:德國國家圖書館藏。
-
清.和素編譯,《黃石公素書》,收入《七本頭八種》,康熙四十三年(1704)本,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和素譯,《醒世要言》,康熙四十八年(1709)滿文本,柏林:柏林國家圖書館藏。
-
清.清世祖,《御定孝經注》,滿文本,北京:民族宮文化宮圖書室藏。
-
元.潘榮著,清.阿什坦譯,《潘氏總論》,雍正五年(1727)武英殿刊滿漢合璧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清.和素輯,《黃石公素書》,收入《七本頭》,滿漢合璧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版本b。
-
清.松筠,《百二老人語錄》,烏絲欄清稿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
秦.黃石公撰,宋.張商英注,清.達海譯,《黃石公素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武英殿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清.清聖祖撰,清.和素譯,《御製三角形論》,收入《七本頭八種》,康熙四十六年(1707)本,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
明.洪應明,清.和素譯,《菜根譚》,康熙四十七年(1708)滿漢合璧本,柏林:德國國家圖書館藏。
-
清.和素譯,《資治通鑑綱目前編》,康熙三十年(1691)滿文刻本,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
元.潘榮,清.和素編譯,《潘氏總論》,收入《七本頭八種》,康熙四十六年(1707)本,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
明.洪應明撰,清.和素譯,《滿漢合璧菜根譚》,滿漢合璧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
-
清.留保,《完顏氏文存》,清寫本,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
Rosso, Antonio Sisto, Apostolic Legations to China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outh Pasadena: P.D. and Ione Perkins, 1948.
-
(1992).알알알語學論考:文獻과文法.首爾:民俗苑.
-
清.永瑢等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Humme, Arthur W.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S. Govt. Print. Off., 1943.
-
明.呂得勝,《小兒語》,收入《呂新吾先生全集》,康熙年間呂氏重刻本,第37冊,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研究所藏。
-
(2000)。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
-
元王実甫、清和素満文訳、徳野伊勅訳(1996)。満文西廂記:満族文化の偉大な硏究家金啟孮先生に捧げます。北九州:北九州中?書店。
-
明潘檉章(2011)。松陵文獻。揚州:廣陵書社。
-
清伊桑阿(1992)。大清會典(康熙朝)。臺北:文海出版社。
-
清昭槤(1980)。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
-
清英和(1991)。恩福堂筆記.詩鈔.年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
清徐珂(1984)。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
清恩華(2006)。八旗藝文編目。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
清馬齊修(1985)。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
清陳康祺(1984)。郎潛紀聞。北京:中華書局。
-
清鄂爾泰修(1985)。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
清鄂爾泰修(1985)。大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
清鄂爾泰編(1985)。八旗通志初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
清愛新覺羅福臨、清和素譯(2012)。孝經。
-
清錢儀吉編(1993)。碑傳集。北京:中華書局。
-
清麟慶(1984)。鴻雪因緣圖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Mungello, David E.(ed.)(1994).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Its History and Meaning.Nettetal:Steyler Verlag.
-
Poppe, Nicholas,Hurvitz, Leon,Okada, Hidehiro(1964).Catalogue of the Manchu-Mongol section of the Tokyo Bunko.Tokyo:The Tokyo Bunko.
-
川原秀城(1997)。《律曆淵源》與河圖洛書。科史薪傳:慶祝杜石然先生從事科學史研究40週年學術論文集,瀋陽: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1996)。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方豪(1985)。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 清代篇。臺北:明文書局。
-
王重民編、黃永武編(1986)。敦煌古籍敍錄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滿文編輯部編(2008)。北京地區滿文圖書總目。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
北京圖書館藏金石組編(1999)。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
安雙成(2007)。禮儀之爭與康熙皇帝(上)。歷史檔案,2007(1),74-80。
-
安雙成(2007)。禮儀之爭與康熙皇帝(下)。歷史檔案,2007(2),32-41。
-
寺村政男(1994)。満洲旗人による近世漢語の翻訳の実態—金瓶梅と西廂記を中心に。中国語学,241,39-48。
-
何冠彪(1998)。清初君主與《資治通鑑》及《資治通鑑綱目》。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7,103-132。
-
克勞婷.蘇爾夢編(1989)。中國傳統小說在亞洲。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
-
吳旻、韓琦(2004)。禮儀之爭與中國天主教徒:以福建教徒和顏璫的衝突為例。歷史研究,2004(6),83-91。
-
吳雪珍編、張念洪編(1989)。圖書館學辭典。北京:海天出版社。
-
呂宗力、中村璋八譯(1990)。菜根譚の作者の本籍と版本の源流についての考察。駒澤大學外國語論集,31,195-202。
-
李其霖編(2017)。海洋與宮廷的交匯。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
杜赫德編、朱靜譯(2005)。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鄭州:大象出版社。
-
季永海(2007)。滿文本《金瓶梅》及其序言。民族文學研究,2007(4),65-67。
-
定宜莊(2007)。滿族士大夫群體的產生與發展:以清代內務府完顏世家為例。清史論叢:商鴻逵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集,北京:
-
邸永君(2007)。清代翰林院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恆慕義編(1990)。清代名人傳略。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
-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編、遼寧省圖書館編(1995)。清代內府刻書目錄解題。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春花(2008)。清代滿漢文詞典研究。瀋陽:遼寧出版社。
-
祝平一(2005)。伏讀聖裁—《曆算疑問補》與〈三角形推算法論〉。新史學,16(1),51-84。
-
張兆平(2014)。《滿漢合璧菜根譚》考辨。滿語研究,2014(4),64-66。
-
張西平(2006)。中西文化的一次對話:清初傳教士與《易經》研究。歷史研究,2006(3),74-85+190。
-
張西平(2005)。《易經》研究:康熙與法國傳教士白晉的文化對話。文化雜誌,54,83-94。
-
張雅晶(2011)。清代完顏和素事蹟考。滿學論叢第一輯,瀋陽:
-
陳文石(1991)。明清政治社會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富麗(1983)。世界滿文文獻目錄(初編)。北京: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
-
馮明珠(2002)。堅持與容忍—檔案中所見康熙皇帝對中梵關係生變的因應。中梵外交關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馮明珠(2011)。紅票:一封康熙皇帝寄給羅馬教皇的信。盛清社會與揚州研究,臺北:
-
黃潤華(1996)。滿文官刻圖書述論。文獻,1996(4),178-201。
-
黃潤華(1986)。略論滿文譯本《金瓶梅》。金瓶梅論集,北京:
-
黃潤華(2010)。國家圖書館藏滿文文獻圖錄。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黃潤華、屈六生(1991)。全國滿文圖書資料聯合目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
黃麗君(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
楊素寰(1989)。素書譯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
楊豐陌編、張本義編(2006)。大連圖書館藏少數民族古籍圖書綜錄。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
葉高樹(2002)。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臺北:稻鄉出版社。
-
趙志忠(1996)。滿文《菜根談》小議。滿族研究,1996(3),90。
-
趙志強(1992)。論清代的內翻書房。清史研究,1992(2),22-26。
-
趙爾巽(1981)。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
-
劉厚生(1989)。滿文本《金瓶梅序》今譯。滿語研究,1989(2),50-57。
-
歐純純(2002)。《太公家教》與後代童蒙教材的關係。東方人文學志,1(1),131-137。
-
盧秀麗編、閻向東編(2002)。遼寧省圖書館滿文古籍圖書綜錄。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
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大連市圖書館文獻研究室編、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1992)。清代內閣大庫散佚滿文檔案選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閻崇年(1996)。滿學研究第三輯。北京:民族出版社。
-
韓琦(1998)。白晉的《易經》研究和康熙時代的「西學中源」說。漢學研究,16(1),185-201。
-
韓琦(2004)。再論白晉的《易經》研究—從梵蒂岡教廷圖書館所藏手稿分析其研究背景、目的及反響。中外關係史:新史料與新問題,北京:
-
羅麗達(1994)。一篇有關康熙朝耶穌會士禮儀之爭的滿文文獻─兼及耶穌會士的宣言書《Brevis Realtio》。歷史檔案,1994(1),9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