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南朝梁劉勰(1976)。文心雕龍。
-
戰國楚屈原(1996)。屈原集校注。
-
「北進想像」專題小組(1997)。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
-
Clifford, James(1997).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Deleuze、 Gilles(1987).A Thousand 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
George, Rosemary Marangoly(1996).The Politics of Home: postcolonial relocations and twentieth-century ficti.
-
Leung, Ping-Kwan(1936).Aesthetics of Opposition: A Study of the Moderni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Poets.
-
Liska, Allan ,Ritzer, George(1997).Touring Cultures: Transformations of Travel and Theory.
-
Rushdie, Salman(1991).Imaginary Homelands.
-
Rushdie, Salman(1984).Shame.
-
Said、 Edward W.(1986).After the Last Sky: Palestinian Lives.
-
Said、 Edward W.(1994).Culture and Imperialism.
-
Wolff, Janet(1999)。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中外文學,27(12)=324,29-49。
-
也斯(1995)。游離的詩。
-
也斯(1995)。香港文化專輯引言。今天,28,71-74。
-
也斯(1993)。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
明報
-
也斯(1996)。越界書簡。
-
也斯(1993)。香港的流行文化。
-
也斯(1996)。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
-
孔丘(1957)。論語會箋。
-
孔誥烽(1997)。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
-
文華殊(1992)。八○年代諾貝爾獎文學選。
-
方東美(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
-
木華(1989)。梁秉均卷。
-
王宏志(1997)。歷史的偶然。
-
王齊樂(1996)。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
-
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
余光中(1992)。守夜人。
-
李歐梵(1995)。香港文化的「邊緣性」初探。今天,28,75-80。
-
周英雄(1999)。重劃疆界。
-
周蕾, Rey(1998).Ethics after Idealism.
-
林文月(1975)。中國山水詩的特質。中外文學,3(8)=32,152-179。
-
洛楓(1991)。空間、歷史、語言的重組─試論梁秉鈞的後現代詩學。詩雙月刊,3(2),38-41。
-
徐復觀(1992)。中國藝術精神。
-
莊子(1985)。莊子集釋。
-
陳清僑(1997)。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
-
葉維廉(1992)。解讀現代‧後現代:生活空間與文化空間的思索。
-
葉維廉(1983)。比較詩學。
-
葉蔭聰(1997)。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
-
廖炳惠(1994)。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
-
劉登翰(1997)。香港文學史。
-
鄭明河(1997)。身份認同與公共文化:文化研究論文集。
-
鄭敏(1989)。梁秉鈞卷。
-
羅貴祥(1986)。後現代主義與梁秉鈞「游詩」。文藝雜誌,18,4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