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六○年代臺灣新詩本土意識的研究一以「笠詩社」為考查對象

并列篇名

Exploring Nativist Ideologies of the '60s through Modern Taiwanese Poetry: A Case Study of the Li Poetry Club

DOI

10.6637/CWLQ.2001.30(1).84-113

作者

劉游凡(Di-Fan Liu)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0卷1期(2001 / 06 / 01)

页次

84 - 11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64)。笠詩刊
  2. 中國思想研究委員會(1992)。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
  3. 古繼堂(1989)。臺灣新詩發展史
  4. 白萩(1991)。詩與臺灣現實
  5. 羊子喬(1986)。談「笠」的創刊。臺灣文藝,102,12-13。
  6. 羊子喬(1985)。光復前後臺灣新詩的演變。笠詩刊,130,21-22。
  7. 李敏勇(1987)。寧愛臺灣草笠,不戴中國皇冠。笠詩刊,139,1。
  8. 李魁賢(1980)。笠的歷程。笠詩刊,100,36-53。
  9. 李魁賢(1986)。臺灣的現代詩。笠詩刊,135,79。
  10. 杜國清(1989)。「笠」詩社與臺灣詩壇。臺灣文藝,118,19-20。
  11. 杜國清(1985)。「笠」詩刊與臺灣新詩的發展。文學界,13,7。
  12. 林亨泰(1964)。古剎的竹掃。笠詩刊,創刊號,1-4。
  13. 徐復觀(1980)。學術與政治之間
  14. 徐復觀(1971)。徐復觀文錄(四)
  15. 張文智(1993)。當代文學的臺灣意識
  16. 張良澤(1988)。四十五自述:我的文學歷程
  17. 郭成義(1982)。臺灣現代詩的本土意識。臺灣文藝,76,39。
  18. 陳芳明(1989)。鞭傷之島
  19. 彭瑞金(1984)。記1948年前後的一場臺灣文學論戰。文學界,10,7。
  20. 葉石濤(1993)。臺灣文學大綱
  21. 葉石濤(1992)。臺灣文學的困境
  22. 趙天儀(1992)。混聲合唱─「笠」詩選
  23. 鄭金德(1978)。人類學理論發展史
  24. 鄭炯明(1989)。臺灣精神的崛起
被引用次数
  1. (2015)。「民國文學」抑或「現代文學」?-評析當前兩岸學界的觀點交鋒。二十一世紀,150,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