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白先勇研究在大陸:1979-2000

并列篇名

The Studies of Pai Hsien-yung in Mainland China: 1979-2000

DOI

10.6637/CWLQ.2001.30(2).155-172

作者

劉俊(Jun Liu)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0卷2期(2001 / 07 / 01)

页次

155 - 1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晉民(1980)。白先勇小說選
  2. 王晉民(1981)。論白先勇的創作特色。中山大學學報,1981(1)
  3. 王晉民(1987)。一部多層面的小說。華人世界,3
  4. 王瑞華(2000)。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
  5. 朱偉誠(1998)。〈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國族:一個家庭羅曼史的連接=(‘Comrade' Pai Hsien-yung's) Women, Queers, and Nation: An Articulation by Way of Family Romance。中外文學,26(12)=312,47-66。
  6. 朱磊(2000)。面向新世紀
  7. 朱學群(1984)。試論白先勇小說的悲劇意識。臺灣研究集刊,1984(2)
  8. 文匯報
  9. 吳俊(1991)。生命的悲劇意識─白先勇小說意蘊管窺。上海文論,1
  10. 吳福輝(1993)。背負歷史記憶而流離的中國人─白先勇小說新論。文藝爭鳴,1993(3)
  11. 李夏(1992)。論白先勇小說的「女性文學」傾向。當代文壇,1992(5)
  12. 易明善(1984)。略論白先勇短篇小說的語言描寫藝術。當代作家評論,1984(6)
  13. 林青(1988)。小說《遊園驚夢》與同名話劇比較分析:兼談崑曲對白先勇創作的影響。臺灣研究集刊,1988(2)
  14. 夏志清(1969)。白先勇論(上)。現代文學,39
  15. 徐學(2000)。白先勇創作國際研討會
  16. 徐學(1985)。白先勇短篇小說的抒情特色。臺灣研究集刊,1985(3)
  17. 殷國明(1988)。一個世界性主題:種族的困惑:兼從比較的角度評論白先勇的《紐約客》。當代作家評論,1988(6)
  18. 袁良駿(1992)。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論辯。河北學刊,1
  19. 袁良駿(1990)。「融傳統于現代」─論白先勇小說的現代特色。廣東社會科學,1990(4)
  20. 袁良駿(1989)。一個舊時代的輓歌:論白先勇小說的悲劇藝術。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89(4)
  21. 袁良駿(1990)。論白先勇小說的傳統特色。文學評論,1990(3)
  22. 袁良駿(1990)。論白先勇筆下的知識份子形象。江淮論壇,1990(6)
  23. 袁良駿(1990)。白先勇與《紅樓夢》三題。臺灣研究集刊,1990(1)
  24. 袁良駿(1990)。紅樓海外放奇葩─論白先勇與《紅樓夢》。紅樓夢學刊,1990(1)
  25. 袁良駿(1990)。白先勇創作道路初探。華文文學,1990(1)
  26. 常征(1987)。深遂,在複雜豐富的底層─論《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中金兆麗的性格。新疆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3)
  27. 張小虹(1998)。臺灣現代小說綜論
  28. 張禹(1985)。論白先勇和他的《臺北人》。藝譚,1985(1)
  29. 清明(1982)。白先勇短篇小說選
  30. 陳青(1983)。首屆臺港文學討論會專輯
  31. 陳思和(2000)。「同志」你好進步!─試論臺灣文學創作中的同性戀描寫之一(意象一:「野鳳凰」─來自白先勇的《孽子》)。萬象,2(3)
  32. 陸士清(1990)。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論文選
  33. 陸士清(1988)。白先勇《遊園驚夢》的藝術追求。文學報
  34. 華桂玲(2000)。面向新世紀
  35. 溫斌(1993)。試論白先勇短篇小說的悲劇意識。鄭州大學學報,1993(6)
  36. 葉公覺(1984)。試論白先勇短篇小說的風格。藝譚,1984(1)
  37. 葉德宣(1998)。兩種「露營/淫」的方法:《永遠的尹雪艷》與《孽子》中的性別越界演出。中外文學,26(12)=312,67-89。
  38. 葉德宣(1995)。陰魂不散的家庭主義魑魅:對詮釋《孽子》諸文的論述分析。中外文學,24(7)=283,66-88。
  39. 劉俊(1991)。論白先勇小說的語言藝術。南京大學學報,1991(2)
  40. 劉俊(2000)。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
  41. 歐陽子(1976)。王謝堂前的燕子:「臺北人」的研析與索隱
  42. 曉立(1981)。白先勇短篇小說的認識價值。讀書,1981(7)
  43. 曉立(1982)。夕陽殘照、斷壁頹垣─評白先勇的短篇小說。文學評論叢刊,12
  44. 龍應台(1985)。龍應臺評小說
  45. 應紅(1986)。從《現代文學》看臺灣的現代派小說。文學評論,1986(2)
  46. 闕豐齡(1983)。首屆臺港文學討論會專輯
  47. 顏元叔(1969)。白先勇的語言。現代文學,37
  48. 黨鴻樞(1986)。略論白先勇的美學觀。廣西大學學報,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