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Bakhtin, Rabelais(1968).Rabelais and His World.
-
Caruth, Cathy(1996).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
-
Feldman, Burton(1968).Anatomy of Black Humor.Dissent,15,158-160.
-
Freud、 Sigmund(1977).Five Lectures on Pscho-Analysis.
-
Freud、 Sigmund(1976).Joke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Unconscious.
-
Freud、 Sigmund(1958).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
Hasley, Louis(1993).Black Humor: Critical Essays.
-
Janoff, Bruce(1972).Black Humor: Beyond Satire.The Ohio Review,14,5-20.
-
Li, Tuo(1993).Politics, Ideology, and Literary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a.
-
Marinelli, Maurizio(2001).Propaganda Posters and Political Slogans in China.
-
Wedell-Wedellsborg, Anne(1986).China in the 1980s--and beyond.
-
丁柏銓(1990)。新時期小說研究之二---新時期小說思潮與小說流變。
-
方銘(1989)。十年文學潮流。
-
王彬彬(1992)。殘雪、余華:“真的惡聲”?──殘雪、余華與魯迅的一種比較。當代作家評論,1,34-43。
-
王堯(2000)。矛盾重重的“過度狀態”──關於新時期文學“源頭”考察之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2,57-66。
-
王寧(1998)。兩岸後現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
刑建昌(2000)。余華。
-
朱大可(1989)。保衛先鋒文學。上海文學,2,76-80。
-
朱瑋(1990)。十八歲出遠門。
-
朱瑋(1988)。余華史鐵生格非林斤瀾幾篇新作印象。中外文學,3(12)=36,33-38。
-
余華(1999)。我沒有自己的名字。
-
余華(1985)。我的“一點點”──關於《星星》及其他。北京文學,5,79-80。
-
余華(1997)。許三觀賣血記。
-
余華(1999)。黃昏裡的男孩。
-
余華(2000)。內心之死。
-
余華(1994)。余華作品集(二)。
-
吳義勤(1996)。新潮小說的主題話語。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1,77-102。
-
吳義勤(1996)。絕望中的誕生──論新潮長篇小說的崛起。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85-95。
-
李陀(1996)。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困境。作品,4,76-77。
-
李陀、李靜(2001)。漫說“純文學”──李陀訪談錄。上海文學,3,20-31。
-
李劼(1988)。論中國當代新潮小說。鍾山,5,116-138。
-
汪暉(1998)。我能否相信自己:余華隨筆錄。
-
周政保(1999)。精神的出場──現實主義與今日中國小說。
-
季紅真(1990)。無主流的文學浪潮──論「尋根後」小說(一)。當代作家評論,2,28-33。
-
林崗、劉再復(1993)。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
唐小兵(1993)。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
徐俊西(1989)。十年文學潮流。
-
袁可嘉(1984)。外國現代派作品選。
-
張首映(1988)。“偽現代派”與“西體中用”駁義。北京文學,6,53-58。
-
張寧(1990)。文學語言的顛覆與價值語言的紊亂──莫言的長篇《十三步》。當代,6,138-148。
-
陳思和(2000)。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
陳娟(2000)。記憶和幻想。
-
陳曉明(1993)。無邊的挑戰。
-
陳曉明(1989)。現代主義意識的實驗性催化。當代作家評論,3,13-20。
-
陳曉明(1993)。文化潰敗時代的餽贈──先鋒派與當代文化的多邊關係。文藝理論,7,167-175。
-
傅翔(1994)。世紀末:小說絕望的反抗。文學評論,2,43-49。
-
賀桂梅(2000)。世紀末的自我救贖之路──1998年“反右”書籍熱的文化分析。上海文學,4,71-76。
-
黃子平(1993)。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
鄒平(1989)。十年文學潮流。
-
劉禾(1993)。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
摩羅(1997)。論余華的《一九八六年》。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2,173-180。
-
潘旭瀾(1988)。十年文學潮流。
-
鍾本康(1993)。新歷史題材小說的先鋒性及其走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1,8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