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顛覆性的模倣與雜匯:由朱天文的《荒人手記》談台灣文學的後現代

并列篇名

Subversive Imitation and Appropriation: Chu T'ien-wen's Notes of a Desolate Man and Taiwan Literary Postmodernism

DOI

10.6637/CWLQ.2002.30(10).156-171

作者

陳綾琪(Chei-Ling Letty Chen)

关键词

模仿 ; 佔用 ; 摹擬 ; 諧擬 ; 模擬 ; 抄襲 ; 後現代小說 ; 後殖民文學 ; 文化雜匯 ; 虛擬 ; 再現 ; 合法性 ; 全球性文化體系 ; imitation ; appropriation ; mimesis ; parody ; pastiche ; plagiarism ; cultural hybridity ; simulation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0卷10期(2002 / 03 / 01)

页次

156 - 17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談論的是文化雜匯的問題。透過對模仿(imitation)、佔用(appropriation)、抄襲(plagiarism)等西方後現代小說中常見的敘述策略的了解,以及藉由追蹤摹擬(mimesis)這個概念在西方文學的歷史演變過程,來比照今日後殖民文學對諧擬(parody)、模擬(pastiche)、抄襲(plagiarism)的演用及其所影射文化、政治、身份認同的意涵。所閱讀的文本是朱天文的《荒人手記》。所有理論性的討論最後將落實在對這本小說的分析上。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54).The Dialogues of Plate.
  2. (1958).A Philosophical Eng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3. (1961).An Essay of Dramatic Poesy and Other Critical Essays.
  4. Barth, John(1975).Surfiction: Fiction Now -- and Tomorrow.
  5. Coleridge, Samuel Taylor(1908).Coleridge's Literary Criticism.
  6. Harvey, David(1969).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7. Jameson、 Fredric(1984).Postmodernism.
  8. Mahoney, John L.(1985).The Whole Internal Universe.
  9. McHale, Brian(1987).Postmodern Fiction.
  10. Wordsworth, William(1974).The Prose Works of William Wordsworth.
  11. 朱天文(1996)。花憶前身
  12. 朱天文(1994)。荒人手記
  13. 朱偉誠(1995)。受困主流的同志荒人─朱天文《荒人手記》的同志閱讀。中外文學,24(3)=279,141-152。
  14. 紀大偉(1995)。在荒原上製造同性戀聲音。島嶼邊緣,2
  15. 中國時報:人間週刊
  16. 中國時報:人間週刊
  17. 廖炳惠(1994)。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
  18. 中國時報:人間週刊
  19. 劉亮雅(1995)。擺盪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朱天文近期作品中的國族,世代,性別,情慾問題。中外文學,24(1)
  20. 中國時報:人間週刊
  21. 中國時報:人間週刊
被引用次数
  1. 陳春燕、陳春燕(2008)。全球情境,荒人觀點。中外文學,37(1),117-152。
  2. 李明哲(2021)。一朵綻放他鄉的陰性陽體之花-論《荒人手記》及其英譯本的異托邦意識型態。臺灣文學學報,38,77-107。
  3. 廖勇超(2003)。尋求認同,洞穿幻見:《荒人手記》中(同性情欲)創傷空間與認同政治的對話。中外文學,32(3),79-103。
  4. 林運鴻(2018)。前衛文類的歷史軌跡:反思「台灣後現代小說」的西方根源與在地實踐。東海中文學報,35,85-126。
  5. 張瑞芬(2003)。明月前身幽蘭谷—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臺灣文學學報,4,141-201。
  6. 張志維(2003)。從假聲借題到假身借體:紀大偉的酷兒科幻故事。中外文學,32(3),1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