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神聖與瘋狂:藏傳佛教的「瘋行者」傳統vs.傅柯瘋狂病史的權力論述

并列篇名

Divinity and Madness: The "Crazy Yogi" Tradi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vs. Michel Foucault's Madness of Clinical History within Power Discourse

DOI

10.6637/CWLQ.2004.32(10).145-171

作者

劉婉俐(Wan-Li Liu)

关键词

傅柯 ; 瘋狂病史 ; 瘋癲與文明 ; 權力論述 ; 瘋行者 ; 藏傳佛教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2卷10期(2004 / 03 / 01)

页次

145 - 17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本文中,對傅柯理論的重點集中在《瘋癲與文明》所涉及的個人/集體、瘋癲/理性、權力論述等議題的思考上,目的在於探討傅柯的瘋狂研究,是否在探覓人類於現代理性機制的操控下獲得個體自由的可能性?或者只是某種虛無主義式的、對龐大(理性)權力結構的抵抗姿態?如果後者這種沒有出口的反叛與質疑是傅柯對瘋狂研究的主旨,那麼是否再度陷入了傅柯自己所企圖鬆動的理性形上傳統的死胡同裡?此外,本文亦將以東方藏傳佛教的「瘋行者」傳統,來對照傅柯的瘋狂論述,藉以呈現東/西方在不同的社會傳統與文明體制下,對瘋狂產生的定義和詮釋差異。除了證明「在不同社會體系與文化制約,對瘋狂的定義與作用會呈現完全不同的精神面向、詮釋、與對應關係」的設論,更希望能夠在傅柯理論的影響下,找出某種屬於東方文化特性的瘋狂論述,以凸顯東/西文化思維下所形成的迥異「瘋狂論述」。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Dowman, Keith(1985).Masters of Mahamudra: Songs and Histories of the Eighty-Four Buddhist Siddhas.
  2. Dreyfus, H. L.(1992)。傅科─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
  3. Foucault, Michelle(1992)。瘋癲與文明
  4. Giddens、 Anthony(1991).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r Modern Age.
  5. Grace, Wendy(1993).A Foucault Primer: Discourse, Power, and the Subject.
  6. Gutting, Gary(1994).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oucault.
  7. Gyatso, Janet(1998).Apparitions of the Self: The Secret Autobiographies of a Tibetan Visionary.
  8. Miller, Jame(1995)。傅柯的生死愛慾
  9. Nietzsche, Friedrich(1979)。悲劇的誕生
  10. Robinson, James Burnell(1996).Tibetan Literature: Studies in Genre.
  11. Sheridan, Alan(1980).Michel Foucault: The Will to Truth.
  12. Shumway, David R.(1989).Michel Foucault.
  13. Smart, Barry(1985).Michel Foucault.
  14. Smart, Barry(1998)。傅柯
  15. Thondup, Tulku(1996).Masters of Meditation and Miracles: The Longchen Nyingthig Lineage of Tibetan Buddhism.
  16. Willis, Janice(1995).Enlightened Beings: Life Stories from the Ganden Oral Tradition.
  17. 呂澂(1982)。印度佛學思想概論
  18. 東杜法王仁波切(1998)。心靈神醫
  19. 東杜法王仁波切(2001)。無盡的療癒:身心覺察的禪定練習
  20. 創巴仁波切(1996)。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21. 舒雅.達(1996)。雪獅的藍綠色鬃毛
  22. 蔡采秀(1998)。傅柯
被引用次数
  1. 曾瓊瑤(2013)。憨山德清「解脫」書寫中的禪觀與意境─以《夢遊集》為中心。成大中文學報,43,127-164。
  2. 黃敬家(2010)。幻化之影:唐代狂僧垂跡的形象及其意涵。臺大佛學研究,20,59-98。
  3. 黃敬家(2014)。禪門散聖與文殊化身: 寒山形象在宋代禪林中的轉化及其意涵。清華學報,44(3),385-418。
  4. 李淑君(2020)。言說之困境與家/國「冗餘者」:論胡淑雯的白色恐怖書寫與政治批判。臺灣文學學報,36,53-92。
  5. 吳品達(2018)。論《密勒日巴大師全集》「物/悟境」之譯相。外國語文研究,29,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