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不確定的「回報的義務」:論牟斯

DOI

10.6637/CWLQ.2004.33(6).33-50

作者

艾倫.泰斯塔(Aiain Testart);黃惠瑜

关键词

禮物 ; 交換 ; 誇富宴 ; 回去的義務 ; 制裁 ; 債權人 ; 負債者 ; gift ; exchange ; potlatch ; obligation to reciprocate ; sanction ; creditor ; debtor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3卷6期(2004 / 11 / 01)

页次

33 - 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本文中,泰斯塔(Alain Testart)針對牟斯(Marcel Mauss)所宣稱的「普遍性回報義務」提出批評與詮釋。泰斯塔認為,牟斯的觀點將回報的義務置於強制執行的必然性中,導致無法回報恩惠或償還借貸的負債者受到束縛與奴役。泰斯塔舉出不求回報的捐贈、非義務性的回報、社會公眾的制裁、原始社會對於債務償還的特殊規則,以及現代社會中法律在債務與債權上的規範等論點,來強調回報的義務並非侷限於牟斯所謂的普遍強制性。此外,文中更舉出「以一個人的名字做為擔保」這樣的例子,來說明回報的義務並未賦予債權人束縛負債者人身自由的權利。換句話說,回報的義務的確存在,但這樣的義務並非全面性地壓迫負債者。泰斯塔認為,這是一種權利上的規範。藉由分析回報的義務,泰斯塔闡釋了「禮物」與「交換」之間的差別:禮物是不求回報的贈與,而交換則是在等值回報的前提下,進行物品的轉讓。然而,禮物與交換這兩種不同的轉讓形式也同時相互重疊,構成「禮物交換」與「交換禮物」的交叉情境。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2).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langue francaise.
  2. Boas, F.(1895).Rep. Amer. Nat. Mus..
  3. Codere, H.(1950).Fighting with Property: A Study of Kwakiutl Potlatching and Warfare, 1792-1930.
  4. Curtis, E. S.(1915).The Kwakiutl, The North American Indians (Vol. 10).
  5. Malinowski、 Bronislaw(1922).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6. Mauss, M.(1990).The Gift: The Form and Reason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7. Veyne, Paul(1976).La pain et le cirque.
  8. Vidal, D.(1991).Les trios Grâces ou l'allégorie du don.Gradhiva,9,30-47.
被引用次数
  1. 賴俊雄(2005)。上帝的禮物:再探禮物與交換經濟。中外文學,33(9),16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