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香港文學或是台灣文學:論「香港三部曲」之敘述視野

DOI

10.6637/CWLQ.2004.33(7).129-152

作者

黃英哲

关键词

殖民主義 ; 反殖民主義 ; 東方主義 ; 認同 ; colonialism ; anti-colonialism ; Orientalism ; identity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3卷7期(2004 / 12 / 01)

页次

129 - 15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施叔青所撰寫的「香港三部曲」系列,之所以在其文學生涯中顯得特殊,在於其撰述的時間點上。作家選在香港回歸之前所完成的香港三部曲,使一位「異鄉客」找到一個得以介入香港歷史的空間。「香港三部曲」中隱藏了作家對香港風情的鑑賞視野,因此「香港三部曲」中所呈顯的異國情調也常引起港人的不同意見。基本上「香港三部曲」是以「傳奇」的效果來營造小說的氛圍,透過「傳說」來建立文本的敘述脈絡,因此也造成了讀者與敘事者多元的對話方式,在多重的觀看與傳說之間,「香港」的圖像也在這多重傳說之中被勾勒出來。一九七七年,施叔青從台灣至香港,此時正值香港經濟上百花齊放之際,金融業、觀光業以及酒店事業的蓬勃,使得香港經濟到達了鼎盛的顛峰時期,真正成為一座幻象之都。施叔青任職香港藝術中心並負責節目策劃,基於這個因緣,作家開始出入香港上流社會,周旋於殖民地的統治者與上流華人之間,真正見識了香港物質文化的極致,並開始了他對香港殖民地統治階層的觀察,也奠定了其後撰寫「香港三部曲」的基本視野。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Benedict(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
  2. Hobsbawm, Eric. J.(1997)。帝國的年代
  3. 也斯(1993)。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4. 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
  5. 王賡武(1997)。香港史新編
  6. 可兒弘明(1991)。香港および香港問題の研究
  7. 白先勇(1989)。韭菜命的人
  8. 西野由希子(1999)。香港小說概觀─施叔青の作品を通して。お茶の水女子大學中國文學会報,18,34-35。
  9. 李小良(1997)。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
  10. 李小良(1997)。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
  11. 施叔青(1997)。寂寞雲園
  12. 施叔青(1993)。施叔青集
  13. 施叔青(1993)。她名叫蝴蝶
  14. 施叔青(1994)。從四○年代到九○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
  15. 施叔青(1993)。她名叫蝴蝶
  16. 施叔青(1976)。琉璃瓦
  17. 施叔青(1993)。我寫《維多利亞俱樂部》。聯合文學,100,98-99。
  18. 張京媛(1995)。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
  19. 張愛玲(1995)。流言
  20. 廖炳惠(1996)。從蝴蝶到洋紫荊:管窺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之一、二=On Shih Shu-ching's Hong Kong Trilogy: I and II。中外文學,24(12)=288,91-104。
  21. 劉紀蕙(2000)。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
  22. 蔡榮芳(2001)。香港人之香港史
  23. 鄭樹森(1998)。追跡香港文學
  24. 應宇力(1999)。香港文學簡史
被引用次数
  1. 謝世宗(2011)。性別圖像與階級政治:否想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國現代文學,19,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