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我城》與存在主義-西西自〈東城故事〉以來的創作軌跡

并列篇名

Existentialism and "My City"-Xixi's Trace of Writing since "Story of Dongcheng"

DOI

10.6637/CWLQ.2012.41(3).85-115

作者

梁敏兒(Man-Yee Leung)

关键词

西西 ; 存在主義 ; 《薛西弗斯的神話》 ; 死亡 ; 《我城》 ; Xixi ; existentialism ; "The Myth of Sisyphus" ; death ; "My City"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41卷3期(2012 / 09 / 01)

页次

85 - 1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我城》是西西創作的轉捩點,是告別存在主義時期的代表作。本文嘗試提出另一個看法,認為存在主義時期的創作,對於解讀《我城》的某些章節,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西西的存在主義思想受加謬的影響最深,這和香港文壇重視存在主義對讀者的負面影響有關,本文將圍繞著加謬的《局外人》和《薛西弗斯的神話》兩部著作,分析其對《我城》的影響,以及其在她的作品中如何不斷地創造性演化。全文大約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目的在論證《我城》和存在主義的關係,並指出將存在主義對西西的影響集中在加謬的原因。第二部分著眼於《我城》對存在主義思想的演繹,並以存在主義的幾個主題為綱來討論,其中包括《薛西弗斯的神話》中提到的「都很好」的精神、對待死亡的態度、自殺的自由、絕望式的希望、人與人的溝通等。

英文摘要

Xixi's classic "My City"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ignifying her adieu to Existentialism and turn into another stage of writing. However, this article suggests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by emphasizing the vital function of interpreting certain sections of "My City" in light of her writings during the Existentialism period. Xixi's thinking in Existentialism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Albert Camus,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the special attention given to Camus among other existentialists by the Hong Kong literary circle at the time due to its concern with readers' response to their various stances. Hence this article centers on two writings by Camus, "The Stranger" and "The Myth of Sisyphus", analyzing their influence on "My City" as well as their continual transmutations in her other writings. The article mainly has two parts. The first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 City" and Existentialism and explains why Xixi's interest in Existentialism was centered on Camus. The second suggests a vantage for interpreting the Existentialism in "My City". Identifying several themes that are rooted in Existentialism, the discussion relates them to Camus's reflection, in "The Myth of Sisyphus", that "all is well"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death, freedom from suicide, the despairing hope, and the imposs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etc.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潔儀(2008)。西西《我城》的科幻元素與現代性。東華漢學,8,231-53。
    連結:
  2. 十三妹。1960。〈存在主義的文藝思潮〉。《香港時報•淺水灣》4月16日: 3張10版 。
  3. 李吻冰節譯。1962。〈存在主義與現代危機〉。W•巴雷特。《香港時報•淺水灣》3月2日: 3張10版 。
  4. 幻影。1960。〈淺談存在主義小說〉。《香港時報•淺水灣》7月12日: 3張10版 。
  5. (2008)。香港文學展顏。香港:香港市政局圖書館。
  6. 馬婁。1960。〈存在主義小說簡介〉。《香港時報•淺水灣》3月16日: 3張10版 。
  7. 三野博司(2002)。カミュ「異鄉人」を讀む:その謎と魅力。東京:彩流社。
  8. 卡謬、張富貴譯(1992)。異鄉人。台南:南台圖書。
  9. 卡謬、張漢良譯(1996)。薛西弗斯的神話。台北:志文。
  10. 白瑞德,威廉、彭鏡禧譯(1979)。非理性的人:存在哲學研究。台北:志文。
  11. 西西(1982)。交河。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
  12. 西西(2008)。母魚。台北:洪範。
  13. 西西(1999)。我城。台北:洪範。
  14. 西西(1991)。象是笨蛋。台北:洪範。
  15. 何福仁(1983)。胡說怎麼說:與西西談她的作品及其他(2)。素葉文學,17-18,45-49。
  16. 何福仁(2004)。時間、空間和房間:和西西對談。印刻文學生活誌,2004(5月號),30-41。
  17. 何福仁(1983)。胡說怎麼說:與西西談她的作品及其他(3)。素葉文學,19,25-28。
  18. 沙特、施康強選譯(1991)。薩特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
  19. 徐崇溫編(1987)。存在主義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 徐霞(2008)。文學•女性•知識:西西『哀悼乳房』及其創作譜系研究。天地圖書:香港。
  21. 馬朗(1959)。卡繆和《異客》簡介。文藝新潮,2(3),80。
  22. 張學玄(1961)。存在主義與中國青年。中國學生周報,468
  23. 陳義勇(1963)。卡繆之存在主義思想分析。大學生活,9(1),52-55。
  24. 陳燕遐(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香港,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25. 勞思光、張燦輝編(1998)。存在主義哲學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6. 編者(1963)。為專號說幾句話。大學生活,9(1),4。
  27. 翼文(1956)。法蘭西文學者的思想鬥爭。文藝新潮,1(1),2-9。
  28. 魏子雲編(1985)。法國椅子中國席。台北:時報文化。
被引用次数
  1. 梁敏兒(2015)。童話小說:《我城》的人物、魔幻與喜劇手法。東華漢學,21,175-200。
  2. 梁敏兒(2015)。西西〈浮城誌異〉的想像軌跡。淡江中文學報,33,169-192。
  3. 梁敏兒(2015)。西西筆下的角色建構:《飛氈》的女主人公葉重生。東華漢學,22,209-232。
  4. 謝曉虹(2018)。城市漫遊者及「我-們」的「本土」:重讀西西《我城》。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56(2),73-113。
  5. 趙曉彤(2020)。從電影到文學的存在主義:論西西〈象是笨蛋〉。中國現代文學,38,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