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老哈姆雷特新詮 從藏傳佛教「中陰身」論述看《哈姆雷特》中的鬼魂

并列篇名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Old Hamlet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Light of Sipa Bardo of Tibetan Buddhism

DOI

10.6637/CWLQ.2016.45(2).117-157

作者

林璄南(Alan Ying-Nan Lin)

关键词

《哈姆雷特》 ; 中陰 ; 心識 ; 業力 ; 輪迴思想 ; Hamlet ; bardo ; consciousness ; karma ; Samsāra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45卷2期(2016 / 06 / 01)

页次

117 - 1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莎翁名劇《哈姆雷特》中的鬼魂一角,也就是哈姆雷特的父王──老哈姆雷特的亡靈,為莎學者經常關注的議題。本文則另闢蹊徑,以藏傳佛教的「中陰身」論述來重新探討此一角色,並對現存早期《哈姆雷特》主要版本中的相關對白、場景與舞台指示進行文本分析、比較與探討。中陰,藏文的原義是「中介境界」。藏傳佛教論述裡的中陰,指的多是死有中陰。按藏傳佛教的法教,當人過世,生命進入了死亡與另一期生命之間的「受生中陰」階段。此時心識已擺脫肉體,再加上業力的作用,因此具備了生前所未曾有的能力或神通。此一介於「臨終中陰」與「投身中陰」階段的實相中陰,為一種意識所生的慾望之身,和血肉之軀畢竟有別。而令人稱奇且值得探究的是,早期《哈姆雷特》主要版本中,鬼魂一角有諸多特性和能力,竟和中陰論述不謀而合。全文除導論與結語之外,將包含(一)中陰的定義與分析(二)《哈姆雷特》中的鬼魂與中陰比對,(三)《哈姆雷特》中的鬼魂與輪迴思想,以及(四)鬼魂與凡夫我執等面向。

英文摘要

The Ghost of Hamlet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Shakespearean scholars. The present essay seeks to reinterpret this figure in the light of Sipa Bardo of Tibetan Buddhism. Along the way it will also shed new light on relevant major characters, dialogues, scenes, and stage directions of the play's early printed texts. In Tibetan Buddhism, "Bardo" originally means "intermediary realm." According to Tantric teachings, when a person dies, his or her mental continuum will leave the physical body. As the consciousness breaks free from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physical body, coupled with the effects of karma, the consciousness will have supernatural powers during the Interim Bardo. The mental continuum, also known as "the mental body," however, differs from the physical body. Interestingly, a few features and capabilities of the Ghost, as found in the early printed texts of Hamlet, coincide with those of bardo as taught in Tantric Buddhism. The entire essay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main bod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ctions: (A) A Definition and Analysis of Bardo (B) The Ghost of Hamlet and Bardo (C) The Ghost and Samsāra in Hamlet, and (D) The Ghost and Human Ego.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2.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3. Egan, Maurice Francis. The Ghost in Hamlet. Freeport: Books for Libraries P, 1906
  4.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5.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6.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7.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8.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9.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10. Dyer, Rev, T. F. Thiselton. Folk-Lore of Shakespeare. New York: Dover, 1883
  11. (2003)。乾隆大藏經。台北縣:世樺國際。
  12.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13.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14.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15. (1996)。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市:新文豐。
  16. Aebischer, Pascale(2004).Shakespeare's Violated Bodies.Cambridge:Cambridge UP.
  17. Andrews, Richard(ed.),Gibson, Rex(ed.)(2005).Hamlet.Cambridge:Cambridge UP.
  18. Barnet, Sylvan(1998).Hamlet.New York:Signet.
  19. Bartlett, Henrietta(1969).Mr. William Shakespeare: Original and Early Editions of His Quartos and Folios, His Source Books and Those Containing Contemporary Notices.New Haven:Yale UP.
  20. Biggs, Murray(Ed.)(1991).The Art of Performance in Elizabethan and Early Stuart Drama.Edinburgh:Edinburgh UP.
  21. Coyle, Martin(Ed.)(1992).Hamlet.London:Macmillan.
  22. Edwards, Philip(ed.)(2003).Hamlet: Prince of Denmark.Cambridge:Cambridge UP.
  23. Fernie, Ewan(Ed.)(2005).Spiritual Shakespeares.London:Routledge.
  24. Frye, Roland Mushat(1984).The Renaissance Hamlet.Princeton:Princeton UP.
  25. Garber, Marjorie(2004).Shakespeare After All.New York:Anchor.
  26. Gill, Roma(ed.)(1992).Hamlet.Oxford:Oxford UP.
  27. Gottschalk, Paul(1972).The Meanings of Hamlet.Albuquerque:U of New Mexico P.
  28. Greenblatt, Stephen(2001).Hamlet in Purgatory.Princeton:Princeton UP.
  29. Greenblatt, Stephen(ed.)(2008).The Norton Shakespeare.New York:Norton.
  30. Grene, Nicholas(1992).Shakespeare's Tragic Imagination.London:Macmillan.
  31. Hibbard, G. R.(ed.)(2008).Hamlet.Oxford:Oxford UP.
  32. Hinman, Charlton(ed.)(1996).The First Folio of Shakespeare.New York:Norton.
  33. Hoy, Cyrus(Ed.)(1992).Hamlet.New York:Norton.
  34. Jenkins, Harold(ed.)(1982).Hamlet.London:Methuen.
  35. Kyd, Thomas,Mulryne, J. R.(Ed.)(1989).The Spanish Tragedy.London:Black.
  36. Lopez, Donald S., Jr.(2011).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A Biography.Princeton:Princeton UP.
  37. Maus, Katharine Eisaman(ed.)(1995).Four Revenge Tragedies.Oxford:Oxford UP.
  38. Moody, Raymond A.(1988).The Light Beyond.Toronto:Bantam.
  39. Padmasambhava,Dorje, Gyurme(Trans.),Coleman, Graham(Ed.),Jinpa, Thupten(Ed.),Dalai Lama(Commentary)(2005).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The Great Liberation by Hearing in the Intermediate States.London:Penguin.
  40. Sogyal, Rinpoche,Gaffney, Patrick(Ed.),Harvey, Andrew(Ed.)(1994).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New York:Harper San Francisco.
  41. Thomson, Ann(ed.),Taylor, Neil(ed.)(2006).Hamlet: The Texts of 1603 and 1623.London:Cengage Learning.
  42. Wofford, Susanne L.(ed.)(1994).Hamlet.Boston:St. Martin P.
  43. 一行禪師(2003)。你可以不怕死。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44. 卞之琳譯(1999)。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台北市:貓頭鷹。
  45. 卞之琳譯(1999)。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台北市:貓頭鷹。
  46. 方平譯、莎士比亞(2001)。哈姆萊特。新店市:木馬文化。
  47. 卡魯仁波切、廖本聖譯(2006)。藏傳佛教的第一堂課。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48. 尼爾,莎朗、殷小路譯(2009)。盲眼靈媒眼中的世界。台北市:三采文化。
  49. 伊文思溫慈、趙洪鑄譯、王武烈譯(2005)。西藏生死救度密法。台北縣:大千。
  50. 伊喜‧措嘉、郭淑清譯(2009)。蓮師傳:蓮花生大士的生平故事。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51. 全佛編輯部(2006)。佛教的精靈鬼怪。台北市:全佛文化。
  52. 朱文光(1984)。西方神祕學。台北市:老古文化。
  53. 朱生豪譯(1996)。哈姆雷特。台北市:世界。
  54. 朱立民(1993)。愛情‧仇恨‧政治:漢姆雷特專論及其他。台北市:三民。
  55. 竹清嘉措仁波切、陳履安譯(2007)。仁波切,我有問題。台北市:全佛文化。
  56. 坎伯,喬瑟夫、莫比爾、朱侃如譯(1995)。神話。台北縣:立緒文化。
  57. 李淑君譯(2008)。佛說入胎經今釋。台北市:老古。
  58. 貝瑪仁增仁波切(2009)。世界心精華寶:札昂林巴大伏藏師的傳奇與教法。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59. 宗喀巴大師、法尊法師譯(1993)。菩提道次第廣論。台北市:福智之聲。
  60.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馬君美譯、楊憶祖譯、陳冠中譯(2011)。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新北市:親哲文化。
  61. 拉諦仁波切、傑佛瑞‧霍普金斯、翁仕杰譯(2004)。穿越生死:藏傳佛教中的死亡、中陰與轉世。台北市:春天。
  62. 旺賈仁波切,單津、林如茵譯(2012)。西藏睡夢瑜伽。台北市:橡實文化。
  63. 東杜法王仁波切、金吉祥女譯(2015)。藏密臨終寶典。新北市:眾生文化。
  64. 東度法王仁波切、鄭振煌譯(1998)。心靈神醫。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65. 林大煜(2008)。進入聖經的世界。台中市:腓利門。
  66. 林忠億編(1999)。佛學名詞中英巴梵彙集。台北市:慧炬。
  67. 波卡仁波切、項慧齡譯(2011)。死亡的藝術。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68. 南懷瑾(2007)。人生的起點和終點。台北市:老古。
  69. 姚一葦(1989)。戲劇與文學。台北市:聯經。
  70. 洪啟嵩(2015)。伏藏傳奇:蓮花生大士全傳。台北市:商周。
  71. 耶喜喇嘛,圖敦、項慧齡譯(2007)。拙火之樂:那洛六瑜伽修行心要。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72. 孫大雨譯、莎士比亞(1999)。哈姆雷特。台北市:聯經。
  73. 朗欽加布仁波切、馬步芳整理、劉國威校正(1995)。中陰入門教授。台北市:慧炬。
  74. 烏金仁波切,祖古、項慧齡譯(2010)。如是。台北市:橡實文化。
  75. 烏金仁波切,祖古、項慧齡譯(2010)。如是。台北市:橡實文化。
  76. 索甲仁波切、黃朝譯(1997)。生死無懼。新北市:圓明。
  77. 索甲仁波切、鄭振煌譯(2013)。西藏生死書。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78. 張有為編(1993)。因果與輪迴。台北縣:長春樹。
  79. 張宏實(2009)。圖解西藏生死書:認識中陰聞教救度大法。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80. 梁實秋譯、莎士比亞(1999)。哈姆雷特。台北市:遠東。
  81.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丁乃竺譯(2003)。大圓滿。台北市:心靈工坊。
  82.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丁乃竺譯(2003)。達賴生死書。台北市:天下雜誌。
  83.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大谷幸三取材構成、江之地譯(1995)。生命之不可思議。新店市:立緒。
  84.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陳世威譯(2001)。抉擇未來。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85.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陳琴富譯(2011)。安住於清淨自性中。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86.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傑佛瑞‧ 霍普金斯譯、伊莉莎白‧ 納珀譯、施郁芬譯、廖本聖譯(2009)。慈悲與智見。台北市:橡實文化。
  87.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傑佛瑞‧霍普金斯編譯、莊媖婷譯(2006)。真愛無限。台北市:天下雜誌。
  88.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楊書婷譯、張敏儀譯、張新儀譯(2008)。達賴喇嘛遇上耶穌。台北市:大是文化。
  89.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葉文可譯(1996)。慈悲:達賴喇嘛與八位精神治療、心理輔導界人士的對談。台北縣:立緒文化。
  90.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趙曉鳳譯(2004)。新覺醒。台北市:春天出版國際。
  91.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鄭振煌譯(2014)。達賴喇嘛在哈佛:談四聖諦、輪迴、敵人。台北市:立緒。
  92. 創巴仁波切,丘揚、鄭振煌譯(2005)。藏密度亡經。中和市:知識領航。
  93. 堪布卡塔仁波切、耶喜嘉措喇嘛譯、噶瑪策凌卻準譯(2011)。中陰:死亡時刻的解脫。台北市:方廣。
  94. 堪布慈囊仁波切(2007)。西藏生死導引書。台北市:全佛文化。
  95. 堪布慈囊仁波切(2007)。西藏生死導引書。台北市:全佛文化。
  96. 尊者世親、玄奘譯(2012)。阿毗達磨俱舍論。台北市:方廣文化。
  97. 彭鏡禧譯、莎士比亞(2014)。哈姆雷。台北市:聯經。
  98. 慈誠羅珠勘布、索達吉堪布譯(2007)。輪迴的故事。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99. 鳩摩羅什譯(2002)。大佛頂首楞嚴經。台北市:白馬書局。
  100. 劉小儂譯、宗喀巴大師、法尊法師譯(2009)。菩提道次第廣論。台北市:橡樹林文化。
  101. 蓮華生大士、徐進夫譯(1995)。西藏度亡經。台北市:天華。
  102. 蓮華生大士、確印卓瑪尼師譯(2010)。中陰聞即解脫。台北市:喜笑之歌。
  103. 蔡東照譯(2003)。白話本西藏度亡經。台北縣:曼尼文化。
  104. 談錫永(1998)。密宗名相。台北市:全佛文化。
  105. 噶千仁波切、霍博雅譯、張昆晟譯(2015)。中陰與破瓦。新北市:眾生文化。
  106. 龍樹菩薩、鳩摩羅什譯(2006)。大智度論。台北市:新文豐。
  107. 羅德喇嘛、林慧卿譯(2013)。死亡與轉生:中陰身的秘密和轉世之道。新北市: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