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文學的國籍、有國籍馬華文學、與「入臺」(前)馬華作家 兼與黃錦樹和張錦忠商榷

并列篇名

Literary Nationality, Ma Hua Literature with Nationality, and (Former) Ma Hua Writers with Taiwanese Citizenship Cum Discussion with Ng Kim Chew and Tee Kim Tong

DOI

10.6637/CWLQ.2016.45(2).159-190

作者

葉金輝(Kam-Fai Yap)

关键词

文學的國籍 ; 旅臺文學 ; 「在臺」文學 ; 週邊或外緣文學 ; 離散 ; literary nationality ; literature of Ma Hua sojourners in Taiwan ; Ma Hua literature in Taiwan ; peripheral or exotic literature ; diaspora

期刊名称

中外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45卷2期(2016 / 06 / 01)

页次

159 - 1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被指稱為「有國籍」與「無國籍華文文學」的馬華文學,其國籍該以何為判准?馬華旅臺、「在臺」文學與臺灣文學維繫著怎樣的交集關係,它們之間的邊際線為何?過去論者淺涉輒止,令它們處於模棱兩可的迷糊與曖昧地帶。本文取狹義的文學定義立論,以國籍作為文學的身份座標,以便妥當地界定並解答這些疑惑。文學國籍最大的含義是作家的語言與地域語境,作家身世能指的相應所指。此種身份隱喻並非集體編碼或政治掛帥,而是探掘國籍之於文學不可免除的影響,而翻譯馬華文學就是國籍賦予文學意義之歸位。馬華旅臺文學是臺灣週邊或外緣文學,而「在臺」文學也不是臺灣文學。旅臺、「在臺」文學與臺灣文學是歷時性關係,與馬華文學是共時性(又含小部分歷時性)關係,臺灣文學與馬華文學則是共時性關係。入籍臺灣的前馬華作家作品不能再視作馬華文學,否則等於挾臺灣文學劫持馬華文學。唯有強調文學的國籍、去離散精神與去悲觀現代主義,馬華文學方免於迷失方向。

英文摘要

What are the criteria of nationality when Ma Hua literature is known as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with nationality" and "without nationality"? What is the intersection among the literature of Ma Hua sojourners in Taiwan, Ma Hua literature in Taiwan, and Taiwanese literature per se? These questions have been examined inconclusively.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that conclusions might be reached if a narrow definition of literature is brought to bear, i.e. literary nationality. Literary nationality means the personalized language and regional context of a writer. It deigns to explore the inevitable influences that nationality exerts on literature- but not in political respects. Thus, translation of Ma Hua literature into Malay language marks a significant return to literary nationality. The literature of Ma Hua sojourners in Taiwan might just be considered a peripheral or exotic par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while Ma Hua literature in Taiwan is not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due to their diachronic relationship. As for the writers who became citizens of Taiwan, their works can no longer be called examples of Ma Hua literature, lest Ma Hua literature be appropriated by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 only way to prevent Ma Hua literature from losing its direction is by emphasizing its literary nationality, versus diasporic emotion and pessimistic modern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外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錦樹(2008)。Negaraku:旅臺、馬共與盆栽境遇。文化研究,7,75-104。
    連結:
  2. 黃錦樹(2006)。馬華文學與(國家)民族主義:論馬華文學的創傷現代性。中外文學,34(8),172-96。
    連結:
  3. 黃錦樹(2006)。無國籍華文文學:在臺馬華文學的史前史,或臺灣文學史上的非臺灣文學─一個文學史的比較綱領。文化研究,2,211-5。
    連結:
  4. 黃錦樹。2005。〈愛國主義者的指控〉。《星洲日報‧ 副刊》1 月16 日: 第8 版
  5. 黃錦樹。2009。〈十年來馬華文學在臺灣〉。《南洋商報‧ 副刊》9 月1 日: D14-15 版
  6. 黃錦樹。2005。〈在兩地本土論的夾縫裏〉。《星洲日報‧ 副刊》1 月30 日: 第6 版
  7. 黃錦樹。2015。〈巡遊在河海之間〉。《南洋商報‧ 副刊》3 月31 日: D13 版
  8. 李福瑩。2012。〈李永平艱苦而又辛酸地叫一聲「祖國」〉。《深圳晚報‧ 閱讀大家》6月11 日: A16 版
  9. (1999)。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亞洲週刊,6 月14 日,36-37。
  10. 張錦忠。2011b。〈一位小說家中的小說家─李永平側寫〉。《東方日報‧ 東方名家》10 月9 日。《有人部落》。10 月8 日。網路。2015 年1 月3 日
  11. 陳澍。2009。〈政治與生活無法切割─淺讀普拉姆迪亞〉。《南洋商報‧ 副刊》9 月1 日: D12 版
  12. Anderson, Benedict(2003).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Philippine:Anvil.
  13. Habermas, Jürgen,Cronin, Ciaran(Trans.)(1998).The Inclusion of the Other: Studies in Political Theory.Massachusetts:MIT P..
  14. Heidegger, Martin,Hofstadter, Albert(Trans.)(1975).Poetry, Language, Thought.New York:Harper & Row.
  15. Kristeva, Julia,Roudiez, Leon S.(Trans.)(1993).Nations without Nationalism.New York:Columbia UP.
  16. Orwell, George(1953).England Your England and Other Essays.London:Secker & Warburg.
  17. Sartre, Jean-Paul,Frechtman, Bernard(Trans.)(1967).What Is Literature?.London:Methuen.
  18. 方修(1987)。戰後馬華文學史初稿。吉隆玻: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19. 方修(1971)。馬新文學史稿。新加坡:星洲世界書局有限公司。
  20. 方修(1974)。馬華文學及其歷史輪廓。新加坡:萬里文化企業公司。
  21. 史書美、楊華慶譯(2013)。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2. 史書美、趙娟譯(2013)。反離散:華語語系作為文化生產的場域。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16,1-21。
  23. 朱崇科(2003)。本土性的糾葛─淺論馬華文學史書寫的主線貫穿。學海,2,184-89。
  24. 吳子文整理(2005)。馬華文學「醞釀期」的終結者─黃錦樹的學思歷程。大馬青年,12,38-46。
  25. 李永平(2012)。大河盡頭:溯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6. 李有成編、張錦忠編(2010)。離散與家國想像─文學與文化研究集稿。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7. 林木海編(1983)。國家文化備忘錄特輯(華文、英文及國文)。吉隆玻:全國十五個華團領導機構。
  28. 林碧繡整理、黃正春整理(2005)。外省流亡文學與馬華文學在臺灣─駱以軍對談黃錦樹。大馬青年,12,104-29。
  29. 封德屏編(2008)。2007 臺灣作家作品目錄。臺北:國立臺灣文學館。
  30. 唐金海編、周斌編(2003)。20 世紀中國文學通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31. 格羅塞,阿爾弗雷德、王鯤譯(2010)。身份認同的困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2. 張永修編、張光達編、林春美編(2002)。辣味馬華文學─90 年代馬華文學爭論性課題文選。吉隆玻:雪蘭莪中華大會堂。
  33. 張錦忠(2011)。馬來西亞華語語系文學。雪蘭莪:有人出版社。
  34. 張錦忠(2003)。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臺北:麥田出版社。
  35. 莊華興(2011)。陳映真和馬華(民族)文學。陳映真:思想與文學,臺北:
  36. 陳大為(2012)。從馬華「旅臺」文學到「在臺」馬華文學。華文文學,6,43-49。
  37. 陳芳明(2011)。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8. 陳雪風(2009)。我們要另有期待。馬華文藝布羅閣,14,1-2。
  39. 陳雅玲(1998)。臺北「異鄉人」─ 速寫李永平。光華(中英文東南亞版),8,108-11。
  40. 曾慶豹(1991)。困惑與尋路─當代旅臺知識社群的反思。臺北: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
  41. 黃錦樹(1996)。馬華文學的醞釀期─從經典形成,言/文分離的角度重探馬華文學史的形成。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玻:
  42. 黃錦樹(1996)。新/後移民:漂泊經驗、族群關係與閨閣美感─論潘雨桐的小說。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玻:
  43. 黃錦樹(1996)。神州:文化鄉愁與內在中國。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玻:
  44. 黃錦樹(2004)。東南亞華人少數民族的華文文學:政治的馬來西亞個案─論大馬華人本地意識的限度。重寫馬華文學史論文集,臺灣:
  45. 黃錦樹(1996)。內/外:錯位的歸返者王潤華和他的(鄉土)山水。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玻:
  46. 黃錦樹(2006)。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臺北:麥田出版。
  47. 黃錦樹(2006)。國家文學─宰製與回應。吉隆玻:雪隆興安會館。
  48. 黃錦樹(2012)。對於《馬華當代文學大系》的幾點意見。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
  49. 黃錦樹(2007)。死在南方。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50. 黃錦樹(2013)。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1. 黃錦樹(1996)。華文/中文:「失語的南方」與語言再造。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玻:
  52. 黃錦樹(1990)。「旅臺文學特區」的意義探究。大馬青年,1,39-45。
  53. 黃錦樹(1998)。詞的流亡─張貴興和他的寫作道路。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
  54. 黃錦樹編(1998)。一水天涯:馬華當代小說選。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55. 黃錦樹編、張錦忠編、李宗舜編(2014)。我們留臺那些年。雪蘭莪:有人出版社。
  56. 楊伯峻譯註(1997)。論語。香港: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57. 楊松年(2000)。新馬華文現代文學史初編。新加坡:BPL 教育出版社。
  58. 詹閔旭(2008)。大河的旅程─李永平談小說。印刻文學生活志,10,175-83。
  59. 魯迅(2005)。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0. 鍾怡雯(2014)。麻雀樹。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詹閔旭(2017)。多地共構的華語語系文學:以馬華文學的台灣境遇為例。臺灣文學學報,30,81-110。
  2. (2018)。寫於家國之外:黃錦樹的馬共小說書寫。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34,7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