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陳培豐, Pei-feng(2015)。類似、差異和混雜:重新思考臺灣的漢文和近代文學。中外文學,44(1),145-151。
連結:
-
鍾秩維, Chih-wei(2019)。抒情的政治、理論與傳統:重探一個台灣文學的批判論述。中外文學,48(2),169-226。
連結:
-
鍾秩維, Chih-wei(2019)。設想台灣人的華語語系觀點:關於「中國」與「共同體」的提問。臺灣文學學報,34,133-164。
連結:
-
簡義明(訪談), Yi-ming(interview)(2014)。冷戰時期台港文藝思潮的形構與傳播:以郭松棻『談談台灣的文學』為線索。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8,207-240。
連結:
-
Culler, Jonathan(2015).Theory of the Lyric.Cambridge, MA:Harvard UP.
-
David Kishik,Pedatella, Stefan(2009)."What Is an Apparatus?" and Other Essays.Stanford:Stanford UP.
-
Wang, David Der-wei(2017).Introduction: Worlding Literary China.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Cambridge, MA:
-
王德威, David Der-wei(2017).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份子與藝術家.台北=Taipei:麥田=Rye Field.
-
白先勇, Hsien-yung(2002).臺北人.台北=Taipei:爾雅=Erya.
-
李渝(編), Yu(Ed.),簡義明(編), I-ming(Ed.)(2014).郭松棻文集:保釣卷.台北=Taipei:印刻=INK.
-
柄谷行人(2008)。定本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東京=Tokyo:岩波=Iwanami。
-
張誦聖, Sung-sheng Yvonne(2015).現代主義‧當代台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台北=Taipei:聯經=Linking.
-
郭松棻, Song-fen(2012).驚婚.台北=Taipei:印刻=INK.
-
陳映真(編), Ying-chen(Ed.)(2008).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左翼傳統的復歸.台北=Taipei:人間=Renjian.
-
陳培豐, Pei-feng(2013).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台北=Taipei:群學=Socio Publishing.
-
陳培豐, Pei-feng(2006).「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文化認同.台北=Taipei:麥田=Rye Field.
-
陳培豐, Pei-feng(2020).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台北=Taipei:衛城=Acro Polis.
-
舞鶴(訪談), He(interview),李渝(整理), Yu(Ed.)(2005)。不為何為誰而寫:在紐約訪談郭松棻。印刻,23,36-54。
-
蕭阿勤, A-Chin(2010)。回歸現實世代、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與抗日集體記憶。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Taipei:
-
謝世宗, Shr-tzung Elliott(2019).階級攸關:國族論述、性別政治與資本主義的文學再現.台北=Taipei:群學=Socio Publishing.
-
鍾秩維, Chih-wei(2021)。「詩歌」與「港歌」: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聯合文學,440,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