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從源到匯之觀點探討臺灣西南外海沈積物散佈系統及傳輸之意義

并列篇名

Sediment Dispersal System and Transport from Mountain Source to Oceanic Sink off Southwestern Taiwan

DOI

10.30069/MM.201212.0001

作者

熊衎昕(K. H. Hsiung);俞何興(H. S. Yu)

关键词

臺灣西南海域 ; 澎湖深海水道 ; 馬尼拉海溝 ; 沈積物傳輸 ; 沈積物散佈系統

期刊名称

鑛冶: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會刊

卷期/出版年月

56卷4期(2012 / 12 / 01)

页次

7 - 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利用臺灣西南外海的水深剖面資料,辨識出海底沈積形貌特徵,主要有位於南海棚坡(被動大陸邊緣)與高屏棚坡(活動大陸邊緣)之間的澎湖海底峽谷、澎湖深海水道、及北馬尼拉海溝。此三段大致呈南北走向且相互連接的槽狀線性溝渠,分佈在臺灣到呂宋島之間南海海盆東緣水深最深處,形成一道沈積物輸送管道。來自臺灣造山帶及中國大陸邊緣的沈積物,可經由此沈積物輸送管道,將沈積物傳輸到馬尼拉海溝堆積。澎湖深海水道位於樞鈕位置,北接澎湖海底峽谷,南邊為馬尼拉海溝。南海陸坡上的福爾摩沙峽谷與高屏棚坡上的高屏峽谷皆匯入澎湖海底峽谷,此三條峽谷,是主要沈積物散佈管道,將沈積物匯集到南海海盆。此一沈積物輸送管道,由北到南反應著由臺灣弧陸碰撞帶到馬尼拉隱沒帶的區域地質背景,同時受到構造與沈積作用的相互影響下,其沈積形貌特徵逐漸改變:水深由淺到深,槽狀溝渠橫剖面由窄到寬,縱剖面坡度由陡到緩,反應由侵蝕到以堆積的沈積作用。此一沈積物輸送管道給予活動大陸邊緣沈積物傳輸相關研究提供一理想之範例,從將近四千公尺高的臺灣造山帶源頭,到四千公尺水深的馬尼拉海溝匯集處,相距僅僅只有三百公里,即有由海底峽谷及深海水道組成的完整樹枝狀沈積物散佈系統,其特徵為軸部縱向傳輸及沈積物側向補充。此一完整的系統可類比至其他活動大陸邊緣與沈積物傳輸相關的議題。本研究以動態變化觀點研究臺灣西南外海陸棚與陸坡上沈積物侵蝕、傳輸、堆積的過程,探討沈積物傳輸機制及可能的相應沈積環境,並進一步建立區域性沈積物散佈系統架構。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礦冶與冶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