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政治紀念地景的建構與衰落:國父史蹟館的個案研究

并列篇名

Construction and Languishment of Political Memorial Landscapes: A Case Study of the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ouse

DOI

10.6161/jgs.202304_(104).0002

作者

葉韻翠(Yun-Tsui Yeh)

关键词

紀念地景 ; 梅屋敷 ; 國父史蹟館 ; 黨國 ; 地景傳記 ; memorial landscape ; Hotel Umeyashiki ;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ouse ; party-state ; biography of landscape

期刊名称

地理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04期(2023 / 04 / 01)

页次

5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國父史蹟館設立時間早於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二、三十年以上,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時代案例,使我們窺見國民黨黨國機器最初在臺推行孫中山紀念,由建構到衰落的過程。本文以地景作為文本的研究視角,利用歷史文獻分析法,還原史蹟館的地景生命史,並藉由館區內經常性的展示活動,討論其領袖紀念的方式與意涵。1946年11月史蹟館的籌建,名義上進行了國父史蹟保存,卻也造成紀念地景與空間破碎化,限制了往後空間紀念格局。這顯示出在1949年以前,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對於以史蹟館作為孫中山紀念不甚重視的態度。1950年代陳列館的興建、國父行館的整修與碑亭新造,在空間中增添了更多黨國紀念符號。配合6個紀念日舉辦的經常性展示活動為其注入政治活水,在50、60年代不斷述說著國民黨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1972年國父紀念館落成與1986年因鐵路地下化而遷建,使得史蹟館被閒置、挪用,進一步喪失了場址的脈絡性,回歸平凡文化產資。然其曾經在黨化教育上扮演的角色,在訴求轉型正義的今日,值得被銘記與省思。

英文摘要

The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ouse, established two or three decades earlier than the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or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may serve as an epochal case study in getting a glimpse of how the Kuomintang Party-state apparatuses initially promoted the commemoration of Sun Yat-sen from construction to decline. Accordingly, the purpose of this historical document analysis paper is to restore the life history of the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ouse as a landscape and to discuss its means of leader commemoration and their meanings by examining its regular exhibitions. Whil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ouse in November 1946 was nominally to preserve Dr. Sun Yat-sen’s legacy, it inevitably led to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memorial landscape and space, consequently limiting its scope as a memorial sp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morial House indicates that it was not taken seriously by the Taiwan Branch of the Kuomintang for commemoration of Dr. Sun Yat-sen. Many party-state symbols were increasingly added to the memorial space during the building of the galleries, renovation of the Dr. Sun Yat-Sen Guesthous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tele pavilion during the 1950s. In addition, regular exhibitions on six memorial days also infused the political source into the Memorial House. In the 1950s and 1960s, it described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Kuomintang. Owing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in 1972 and the relocation of the Memorial House in 1986 due to the underground railway project, the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ouse was left idle and misappropriated, further losing the context of the site and returning to ordinary cultural assets. However, in today's pursuit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its role in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is worth remembering and reflecting 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靜芳(2007)。符號學在臺灣博物館教育研究與實踐上的應用:閱讀國立故宮博物院。博物館學季刊,21(4),27-65。
    連結:
  2. 葉韻翠(2020)。建構記憶之地-中正紀念堂領袖紀念館中的國族地方感。博物館學季刊,34(1),45-64。
    連結:
  3. 蔣雅君(2008)。民族形式與紀念性-臺灣現代主義建築之「地域性」表述。城市與設計學報,19,49-89。
    連結:
  4. 顏亮一(2006)。國族認同的時空想像:臺灣歷史保存概念之形成與轉化。規劃學報,33,91-106。
    連結:
  5. 蘇瑞鏘(2013)。強人威權黨國體制與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輔仁歷史學報,30,167-213。
    連結:
  6. (1954)。商工日報 1954。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http://das.nlpi.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http://das.nlpi.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w.8DRy/webmge?db=mysearchdb
  7.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46a。「國父史蹟紀念館改設新生活賓館案」(1946 年 6 月 15 日),國父史蹟紀念館管理事項。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典藏號:0031292000300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8. (2020)。政黨不動產查詢系統 2020。梅屋敷。https://cipas-pad.nat.gov.tw/ (擷取日期:2020.11.12)。https://cipas-pad.nat.gov.tw/
  9. 臺北地政雲 2020。公地查詢。https://cloud.land.gov.taipei/LandDevel/PubLand.aspx ( 擷取日期:2020.11.12)。
  10.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49。「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指撥國父史蹟紀念館作該會會址案」(1949 年 7 月 13 日),省屬各機關請撥借房屋 (0038/017.1/43/2)。臺灣省級機關,典藏號:0040171004853018。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11. 公論報 1948-1949。全國報紙影像系統。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12. (1990)。聯合晚報 1990-1994。聯合知識庫。https://udndata.com/ndapp/Index (擷取日期:2020.08.10)。https://udndata.com/ndapp/Index
  13. (1952)。聯合報 1952-1998。聯合知識庫。https://udndata.com/ndapp/Index (擷取日期:2020.08.10)。https://udndata.com/ndapp/Index
  14. (1948)。公論報 1950-1953。全國報紙影像系統。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15. 臺灣公司網2020。新生活賓館。https://www.twincn.com/item.aspx?no=39008862(擷取日期:2020.10.28)。
  16. 民報 1946。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http://das.nlpi.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w.8DRy/webmge?db=mysearchdb (擷取日期:2020.08.06)。
  17. (1980)。民生報 1980-1995。聯合知識庫。https://udndata.com/ndapp/Index (擷取日期:2020.08.10)。https://udndata.com/ndapp/Index
  18.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46d。「梅屋敷旅館由秘書處託勵志社經營案」(1946 年 4 月 2 日),秘書處接收梅屋敷旅社。
  19. (1953)。中央日報 1953-2000。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https://www.t bmc.com.tw/zh-tw/product/27 (擷取日期:2020.06.01)。https://www.tbmc.com.tw/zh-tw/product/27
  20. 民國 73 年至 74 年房地產權處理卷,檔號:C5060607701/0073/省 119/001/0001/040。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2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46c。「梅屋敷旅館出租函詢案」(1946 年 4 月 9 日),秘書處接收梅屋敷旅社。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典藏號:0032661007800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22.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1957。臺北市舊航照影像。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 (擷取日期:2020.11.12)。
  23. 旺報 2018。知識贏家。http://kmw.ctgin.com.tw/ (擷取日期:2020.08.10)。
  24.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46e。「梅屋敷旅館接收日人私產清冊及省黨部接收保管清冊函送案」(1946 年 4 月 8 日),接收日產房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典藏號:00326700002013。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25.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46b。「國父史蹟紀念館使用情形會商辦法通知案」(1946 年 7 月 1 日),國父史蹟紀念館管理事項。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典藏號:00312920003001。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26. 中國時報 2000。知識贏家。http://kmw.ctgin.com.tw/ (擷取日期:2020.08.10)。
  27. (1953)。臺灣民聲日報1953。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http://das.nlpi.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http://das.nlpi.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w.8DRy/webmge?db=mysearchdb
  28. Adams, P. C.(ed.),Hoelscher, S.(ed.),Till, K. E.(ed.)(2001).Textures of plac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9. Alderman, D. H., and O. J. Dwyer. 2012. A primer on the geography of memory: The site and situation of commemorative landscapes. https://docsouth.unc.edu/commland/features/essays/alderman_two/ (last accessed 15 October 2021).
  30. Alpers, S.(1991).The museum as a way of seeing.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Washington:
  31. Carbonell, B. M.(ed.)(2004).Museum studies: An anthology of contexts.Malden, MA:Blackwell Publishing.
  32. Cloke, P.(ed.),Crang, P.(ed.),Goodwin, M.(ed.)(2005).Introduction human geographies.London:Hodder Arnold.
  33. Crew, S. R.,Sims, J. E.(1991).Locating authenticity: Fragments of a dialogue.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Washington:
  34. Duncan, J. S.(1995).Landscape geography, 1993-94.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3),414-422.
  35. Duncan, J. S.(1990).The city as text: The politics of landscape interpretation in the Kandyan kingd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6. Duncan, J.,Duncan, N.(1988).(Re)reading the landscape.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6(2),117-126.
  37. Dwyer, O. J.,Alderman, D. H.(2008).Memorial landscapes: Analytic questions and metaphors.GeoJournal,73,165-178.
  38. Foote, K. E.,Azaryahu, M.(2007).Toward a geography of memory: Geographical dimensions of public memory and commemo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ociology,35(1),125-144.
  39. Foxall, A.(2013).A contested landscape: Monuments, public memory, and post-Soviet identity in Stavropol’, Russia.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46,167-178.
  40. Geoghegan, H.(2010).Museum geography: Exploring museums, collections and museum practice in the UK.Geography Compass,4(10),1462-1476.
  41. Goh, R. B. H.,Yeoh, B. S. A.(2003).Theorizing the Southeast Asian city as text: Urban landscapes, cultural documents, and interpretative experiences.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42. Jones, R.,Shaw, B. J.(2006).Palimpsests of progress: Erasing the past and rewriting the future in developing societies-Case studies of Singapore and Jakar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12(2),122-138.
  43. Lavine, S. D.,Karp, I.(1991).Introduction: Museums and multiculturalism.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Washington:
  44. Marschall, S.(2009).Landscape of memory: Commemorative monuments, memorials and public statuary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Leiden:Brill.
  45. Meinig, D. W.(ed.)(1979).The interpretation of ordinary landscapes: Geographical essay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6. Mitchell, D.(2000).Cultural ge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47. van der Schriek, M.(2019).Landscape biographies of commemoration.Landscape Research,44(1),99-111.
  48. Warf, B.(ed.)(2006).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Inc..
  49. 山川朝章 1925。臺灣風景寫真帖。臺北:統計時報社。
  50. 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1995).臺北市都市計畫事典.臺北:臺北市都發局.
  51. 內政部 1982。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1982 年 10 月 29 日修正發布。https://glrs.moi.gov.tw/LawQuery.aspx (擷取日期:2020.12.28)。
  52. 內政部警政署 1946。「函請轉飭林正峰等遷出梅屋敷以便修繕」(1946 年 6 月 25 日),警務處接收日產房屋。內政部警政署,檔號:A301010000C/0036/017.1/17/1/021。臺北:檔案管理局藏。
  53. 公園處。公園處年代不詳。逸仙公園摺頁。臺北:臺北市工務局公園處。
  54. 公園處2021。逸仙公園。https://parks.taipei/parks/m2/pkl_parks_m2C.php?sid=645 ( 擷取日期:2021.06.03)。
  55. 方鵬程(1987)。國父史蹟館遊客不絕。中央月刊,20(4),41-43。
  56. 立法院 2000。文化資產保存法。2000 年 1 月 14 日修正、2000 年 2 月 9 日公布。https://lis.ly.gov.tw/lglawc/lglawkm (擷取日期:2021.08.25)。
  57. 立法院 1992b。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 81 (30): 163-4。
  58. 立法院 1992a。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 81 (17): 230。
  59. 交通部鐵路局 1981。國父史蹟館拆遷,檔號:A315290000H/0070/R9408/1。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60. 交通部鐵路局 1985a。國父史蹟館遷建工程,檔號:A315290000H/0074/R1305/1。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61. 交通部鐵路局 1985b。國父史蹟館遷移案,檔號:A315290000H/0074/R7207/1。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62. 佚名 1914。臺北梅屋敷に於けろ第九回記念大會出席員。臺灣土地調查紀念會記事 9: 封面後 3-4。
  63. 佚名 1913。臺北梅屋敷ニ於ケル第八回紀念大會出席員。臺灣土地調查紀念會記事 8: 封面後 2-4。
  64. 吳佳育(2018)。吳子瑜、吳燕生父女生平事蹟考述。被遺忘的臺灣人:林子瑾、吳子瑜、吳燕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
  65.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
  66. 李秉垚 1950。國父史蹟紀念館調查報告,館藏號:會 6.41/277。臺北:國民黨黨史館藏。
  67. 李威宜(2005)。去殖民與冷戰初期臺灣博物館建制的國族想像(1945-1971)。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臺中:
  68. 李恭忠(2009).中山陵:一個現代政治符號的誕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9. 李雲漢(2000)。黨史會七十年。近代中國,140,109-142。
  70. 阮毅成(2007)。中央工作日記(十七)。傳記文學,90(1),118-126。
  71. 卓遵宏(編),陳憶華(編)(2014).立法院長倪文亞傳記.臺中: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72. 周俊宇(2011)。黨國體制下神化孫中山的歷史:以中華民國國父紀念日為例 (1925-2008)。臺灣史學雜誌,10,138-173。
  73. 周俊宇(2007)。「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蔣中正在臺時期的祝壽現象及其領袖形象塑造。臺灣文獻,58(3),117-148。
  74. 周俊宇(譯),小野寺史郎(2014).國旗、國歌、國慶:近代中國的國族主義與國家象徵.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5. 林秀澧(編),高名孝(編)(2015).計劃城事: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臺北:田園城市.
  76. 林桶法(2005)。逐漸模糊的偉人塑像-國父誕辰紀念日相關報導的分析(1950-2004)。第八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77. 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1949。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陳請指撥國父史蹟紀念館作會址案。民國 36-39 年黨產相關,檔號:C5060607701/0036/省 044/002/0002/033。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78. 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1948。籌建國父紀念碑亭議決採用蘇澳大理石相關說明。國父史蹟紀念館卷,檔號:C5060607701/0035/省 042/001/0001/029。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79. 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1951b。國父史蹟紀念館房屋收回後使用辦法草案之主張。財務、經費、糾紛類雜卷,檔號:C5060607701/0040/省 059/001/0003/010。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80. 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1984)。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1984。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函送國父史蹟紀念館暨新建大樓工程計畫協調會議紀錄案。
  81. 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1951a。電復中央改造委員會關於收回國父史蹟紀念館案。財務、經費、糾紛類雜卷,檔號:C5060607701/0040/省 059/001/0003/009。新北:檔案管理局藏。
  82. 紀俊臣(2001)。臺灣古蹟管理之課題與方法。臺灣文獻,52(1),35-46。
  83. 范銘如(2015).空間/文本/政治.臺北:聯經.
  84. 唐香燕(1981)。國父史蹟紀念館。漢聲,10,62-64+109。
  85. 時事週報雜誌社(1966)。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本質。時事週報,12(22),1。
  86. 時事週報雜誌社(1965)。基層宣傳工作上應注意的一些事。時事週報,9(26),8。
  87. 時事週報雜誌社(1967)。基層宣傳工作上應注意的一些事。時事週報,14(1),6。
  88. 時事週報雜誌社(1963)。如何加強宣傳工作研討結論。時事週報,6(1),4-6。
  89. 國父紀念館。國父紀念館年代不詳。國立國父紀念館摺頁。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90. 國父紀念館(2022)。國父紀念館 2022。國父紀念館中山學術資料庫國館紀要檢索系統。https://sunology.yatsen.gov.tw/cgi-bin/gs32/s6gsweb.cgi/ccd。https://sunology.yatsen.gov.tw/cgi-bin/gs32/s6gsweb.cgi/ccd=YzodOf/webmge?db=facts&
  91. 國史館 1987。臺灣新生報底片民國七十六年 (一)。臺灣新生報,數位典藏號:150-032600-0001-016。臺北:國史館藏。
  92. 國民黨黨史會(1990).汗青一甲子.臺北:國民黨黨史會.
  93.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a。支援大陸青年反共革命運動全國青年代表大會。http://search.ctfa.org.tw/TFDBSearch/index.php (擷取日期:2021.01.15)。
  94.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b。紀念國父誕辰。http://search.ctfa.org.tw/TFDBSearch/index.php (擷取日期:2021.01.13)。
  95. 許坤榮,蔡佩熒,張峻誠(1996)。日式傳統木構造建築及其營造系統-以國父史蹟館為例。空間雜誌特別增刊建築技術,10,113-129。
  96. 陳佳聲(2016)。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97. 陳國寧(計畫主持)(1991).博物館巡禮:臺閩地區公私立博物館專輯.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98. 陳鵬仁(編)(1999).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非常委員會及總裁辦公室資料彙編.臺北:近代中國.
  99. 陳蘊茜(2010)。光復初期臺灣的孫中山崇拜。江蘇社會科學,5,198-207。
  100. 陳蘊茜(2009).崇拜與記憶-孫中山符號的建構與傳播.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01. 黃春成(纂修)(1958).臺北市志稿卷八:文化志名勝古蹟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02. 黃英哲(2007).「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
  103. 楊蓮福(2018)。孫中山 1913 年訪臺之行與國父史蹟館:梅屋敷。導遊資訊,117,45-63。
  104. 漢學研究通訊編輯部(1987)。學界消息。漢學研究通訊,6(2),94-106。
  105. 臺北市文化局(2007)。臺北市文化局 2007b。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 12 次會議紀錄 (摘錄審議案二)。臺北:臺北市文化局藏。
  106. 臺北市文化局(2007)。臺北市文化局 2007a。「國父史蹟紀念館」文化資產價值鑑定案現場會勘紀錄。臺北:臺北市文化局藏。
  107. 臺北市政府 2007。公告「國父史蹟館」登錄為本市歷史建築 (2007 年 10 月 17 日)。臺北市政府公報冬(22): 7-12。
  108. 臺北市議會 2007。第 9 屆第 26 次臨時大會議決案市府提案預算案。臺北市議會公報 75 (2): 373-555。
  109. 臺北市議會 2002。文化局工作報告 (2002 年 8 月 14 日)。臺北市議會公報 65 (24): 4930-66。
  110. 臺北市議會 1982。書面答覆民政部第一組 (1982 年 6 月 2 日)。臺北市議會公報 25 (5): 370-8。
  111. 臺北市議會2014。中山區公所書面工作報告 (2014 年 4 月 10 日)。臺北市議會公報 96 (4): 1373-85。
  112.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典藏號:00326610078001。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113. 臺灣省政府 1954。紀念日 (或節日) 紀念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 43 (夏 20): 266。
  114. 臺灣省新聞處編 1948。臺灣指南。臺中:臺灣省新聞處。
  115. 劉碧蓉(2014)。孫中山來臺交通之探索。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39,15-23。
  116. 潘光哲(2006).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臺北:三民.
  117. 蕭阿勤(2010).回歸現實:臺灣一九七〇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118. 薛宏甫(2019)。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119. 鍾聲,高祥宇(2011)。全面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孫中山紀念與儀式政治-以《申報》為中心的考察(1937.7-1938)。三明學院學報,28(4),24-31。
  120. 韓興興,蔡菁菁(2001).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吳鸞旂墓園研究規畫.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121. 顏亮一(2005)。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42,1-24。
  122. 羅久芳 (註記),邵銘煌 (校讀)(2000)。羅家倫先生日記-民國四十二年 (上)。近代中國,138,171-195。
  123. 鐵路地下化通車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編)(1989).行者常至為者常成:鐵路地下化通車紀念文集.臺北:交通部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
被引用次数
  1. 葉韻翠(2023)。威權時期國父紀念館的展示政治與國族想像。博物館學季刊,37(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