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桑悅及其《楚辭評》考論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Sang Yue and His "Chu Ci Ping"

DOI

10.6503/THJCS.2006.36(1).07

作者

陳煒舜(Nicholas L. Chan)

关键词

桑悅 ; 《楚辭評》 ; 《七十二家評楚辭》 ; 楚辭 ; 明代文學 ; Sang Yue ; "Chu Ci Ping" ; "Qi Shi Er Jia Ping Chu Ci" ; "Chu Ci" ; Literature in the Ming Dynasty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6卷1期(2006 / 06 / 01)

页次

237 - 2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代前期,皇權膨脹,道學獨尊,文壇由臺閣作家主導,楚辭學甚為不振。師古說先驅者桑悅的《楚辭評》是明代最早的楚辭學專著。此書從未付梓,久已亡佚,其遺說只有二十五條保留於蔣之翹編《七十二家評楚辭》。本文通過桑悅生平及著作的考辨、其文學思想大要的綜論,探討《楚辭評》之流傳、真偽、成書年代問題;並本於《七十二家評楚辭》所錄桑悅二十五條遺說,考述《楚辭評》原書之內容,進一步了解桑悅的文學思想,以見成化、弘治間楚辭學、文學思潮的特色及學風轉變的實況。

英文摘要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hen the imperial autocracy was expanding and Neo-Confucianism was orthodox, the study of ”Chu Ci” was in a low key. Sang Yue 桑悅 (1447-1503), a forerunner of classicism, composed ”Chu Ci Ping” 楚辭評, the first work about the study of ”Chu Ci”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book was never published and is no longer extant, with only 25 entries of its fragments kept in ”Qi Shi Er Jia Ping Chu Ci” 七十二家評楚辭, edited and published by Jiang Zhi-qiao 蔣之翹 in the late Ming period.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Sang Yue's life and his works and a general depiction of his literary idea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25 entries of ”Chu Ci Ping's” fragment 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circulation, the authenticity, and the composition background of this book. In add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25 entries of the fragments, the original content of ”Chu Ci Ping” is studied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literary thoughts of Sang Yue, the features of the study of ”Chu Ci” and the literary vogu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a changing academic climate in the mid-Ming tim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夫之(2008)。明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 王世貞(1994)。藝苑卮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3. 王逸(1985)。楚辭章句
  4. 王逸章句、洪興祖(2013)。楚辭補註。北京:中華書局。
  5. 王緯(1994)。王忠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6. 王錦修、吳光昇(2011)。柳州府志。海口:海南出版社影印乾隆二十五年(1750)刊本。
  7. 司馬遷(2008)。史記
  8. 永瑢(1976)。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9. 朱子(1998)。楚辭集註。臺北:文津出版社。
  10. 朱彝尊(1994)。明詩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1. 何喬新(1994)。椒邱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2. 吳仰賢、許瑤光(1981)。嘉興府志
  13. 吳企明(1997)。李賀〈楚辭〉評語辨疑。唐音質疑錄
  14. 吳寬(1994)。家藏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5. 宋濂(1994)。文憲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6. 李東陽(1994)。懷麓堂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7. 周拱辰。離騷草木史·離騷拾細。上海: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八年(1803)聖雨齋刻本。
  18. 易重廉(2002)。中國楚辭學史。長沙:湖南出版社。
  19. 林雲銘(1706)。康熙三十四年(1695)杭州抱奎樓刊本
  20. 姜亮夫(2004)。楚辭書目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柳宗元(2003)。柳河東全集。北京:中國書店。
  22. 胡仔。漁隱叢話前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23. 胡應麟(2008)。詩藪·續編
  24. 胡儼(1994)。頤菴文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25. 孫琴安(2010)。中國評點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6. 孫學堂(2012)。明弘治、正德時期吳中文學思想的新變。華僑大學學報,4
  27. 桑悅(2008)。思玄集
  28. 袁震宇、劉明今(2007)。明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張廷玉(2008)。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30. 張浩遜(2016)。明代常熟詩文述論。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3
  31. 張健(1994)。明清文學批評
  32. 許總(2010)。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
  33. 郭紹虞(2010)。中國文學批評史
  34. 陳大康。明代商賈與邕風
  35. 陳田(2004)。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陳書錄(2007)。明代詩文的演變
  37. 陳國球(2001)。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臺北:學生書局。
  38. 焦竑(2008)。國朝獻徵錄
  39. 黃文煥(2008)。楚辭聽直·合論。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崇禎十六年(1643)初刻、順治十四年(1657)續刻本影印。
  40. 黃卓越(2012)。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
  41. 黃宗羲(1994)。明文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2. 楊鍾基(1998)。李賀「楚辭評註]探佚辨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18卷,18
  43. 廖可斌(2005)。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44. 廖道南(1994)。殿閣詞林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5. 臺灣中央圖書館(1989)。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46. 蔣之翹(1637)。七十二家評楚辭
  47. 鄭利華(2006)。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態
  48. 黎靖德(2008)。朱子語類。長沙:岳麓書社。
  49. 錢澄之(2009)。莊屈合詁。合肥:黃山書社。
  50. 錢謙益(1972)。列朝詩集小傳。北京:中華書局。
  51. 簡錦松(2000)。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被引用次数
  1. 陳煒舜(2007)。《績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明代楚辭學著作提要補考。書目季刊,41(3),41-52。
  2. 陳煒舜(2007)。明代前期的臺閣文風、吳中文化與楚辭學。彰化師大國文學誌,15,171-208。
  3. 楊彥妮(2009)。桑悅生平及其詩學思想考論。東華人文學報,14,75-114。
  4. (2017)。博學與尚趣— 明代後期楚辭接受史的一種面貌。中國文學學報,8,25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