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陸西星的丹道與易道

并列篇名

Lu Xixing's Views of Neidan and I-Ching

DOI

10.6503/THJCS.2006.36(1).03

作者

賴錫三(Hsi-San Lai)

关键词

陸西星 ; 內丹 ; 先天易 ; 周易參同契 ; 易經 ; 隱喻 ; Lu Xixing ; neidan ; Xiantian-Yi ; Zhou Yi Cantongqi ; Book of Changes ; metaphor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6卷1期(2006 / 06 / 01)

页次

73 - 10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東派丹道家陸西星的丹道思想,尤其鎖定其丹道與易道之關係。內丹之道重在身心修煉和宗教解脫,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這一套性命、死生之實踐超脫,亦有其形上學的結構做為其世界觀的基礎。一言以蔽之,內丹家的形上學結構融合了老莊和易經,是一種心性論、身體觀、工夫論、氣論、存有論的統合式之表達。並且由於內丹家對易經的獨特領會和運用,其結果造成先天易學之新說和易圖之學的興盛。我以為內丹家的易學殊勝和豐富,若未受到足夠的彰顯,一則是易學史上的缺漏,二則對內丹的哲學基礎之建立將是很不利的。然而,丹道和易道的關係探討之所以困難重重,除了內丹家的修煉系統向來屬玄秘傳承之外,恐怕亦和它隱晦的語言風格有關;而這個語言的隱晦,除了涉及超越語言之層次外,它還使用了多重圖像象徵和文字隱喻,而這些象徵和隱喻,其實是內丹家的存在體驗之詩歌性表達,可以說是一種前概念的原初性體驗語言。我們有必要站在:可以講清楚的應儘量講清楚的現代學術立場,給予進一步地揭露。而《金丹大旨論》在陸西星的著作中,是最足以將丹道和易道之關係,與及丹家的象徵和隱喻之語言風格給呈現出來的一部精練之著,本論就順此文獻, 在細部詮解的過程中,一一涉及陸西星的丹道和易道之內涵。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deas of Lu Xixing who was the chief of the Eastern School in the Ming dynasty. I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er alchemy (neidan) and I-Ching. The inner alchemy is not only a skill about the body and spiritual practice but also a metaphysical perspective on the world. The expressions of the inner alchemy contain various styles such as spiritu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practice language, energy (chi) language, and ontology language. In my opinion, the superfi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so many kinds of languages can be melted into a harmony system. In order to focus upon this subject, this article selects a special text from Lu Xixing's writings, entitled ”The summary points of inner alchemy.” The text has two special features. One concerns the material contents contained in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er alchemy and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other concerns the language formula expressed with a symbol and metaphor styl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金丹大旨圖。,553。
  2. 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555-566。
  3. 易傳。易傳。
  4.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易傳。
  5. 金丹就正篇·上篇。方壺外史,546。
  6. 金丹大旨圖。,554。
  7. 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553。
  8. 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561。
  9. 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
  10. 易傳。道教內丹的先天學與後天學之發展和結構―精、氣、神、虛系統下的道論與氣論,30-39。
  11. 金丹就正篇·後序。方壺外史,551。
  12. 火符論。玄膚論,534。
  13. ○(圓)之宗教學和心理學上的象徵意義。心理學與煉金術。
  14. 參同契。它們皆同是涉及元氣論的補充和轉化。只不過,內丹將外丹藥物之精氣,轉向男女身心內在之精氣的烹煉,但原理是相同的,皆是天地陰陽的坎離結構,因此,它可以藉由外丹用語來作為內丹之隱喻。
  15. 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563-564。
  16. (1995)。參同契。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洪丕謨編道藏氣功要集·下,1459-1452。
  17. (1991)。清華大學中文研究博士論文,新竹。
  18. 七破論。方壺外史,571-572。
  19. 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562。
  20. (2002)。週易參同契的先天-後天學與內養-外煉一體觀。漢學研究,20(2),109-140。
  21. (2001)。新竹清華大學。
  22. 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559-560。
  23. (1996)。水與先秦諸子。語文、情性、義理一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24. 丹道和易學。專文討論內丹的易學。
  25. 內丹家的存有論結構之系統(1989)。金丹大旨論。心體與性體,357-415。
  26. 巴什拉、顧嘉琛。水與夢一論物質的想像。
  27. 玄膚論。先天後天論。方壺外史。
  28. 玄膚論。陰陽互藏之論。方壺外史。
  29. 玄膚論。元精元熙元神論。方壺外史,521。
  30. 玄膚論。內外藥論。方壺外史,516。
  31. 石田秀實楊宇(1996)。氣、流動的身體,296-312。
  32. 伊利亞德、楊素娥(2001)。聖與俗一宗教的本質。
  33. 印度。摩奴法典,8-9。
  34. 如如陸西星(1994)。七破論中的破偽論。方壺外史。
  35. 老子(1999)。道與玄牝。台灣哲學研究,2,163-195。
  36. 艾克哈特、史泰司。冥契主義與哲學,114。
  37. 坎伯、朱侃如(1995)。神話。圓是人類最偉大的基本意象。
  38. 李西月。道竅談。道教養生術。
  39. 李豐橄。雲氣。
  40. 狄奧尼修斯(1996)。第二章-神秘的神學。神秘的神學。
  41. 杭氏。太極圖。無求備齋·易經集成·147。
  42. 金液還丹、命修煉形。玄膚論金液玉液論。方壺外史,523-524。
  43. 俞談。易外別傳。正統道藏,34,538-550。
  44. 高亨(1998)。周易大傳今注。
  45.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無求備齋·易經集成,109。
  46. 參見聾雋。中國禪宗史上的方便通經。禪學發微,227-326。
  47. 清·李西月。道竅談。對所謂玄竅和黃庭的說明。
  48. 混沌。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雲渡七籤·卷二。
  49. 陸西星。金丹大旨論。方壺外史,537。
  50. 陸西星。神火。玄虛論對神,528-532。
  51. 陸西星。金丹就正篇·上篇。方壺外史,543。
  52. 陸西星。玄膚論。方壺外史,517-518。
  53. 陸西星。太極分陰陽之圖和陰陽互藏之圖。於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54. 陸西星。周易參同契的先天一後天學與內養一外煉一體觀漢學研究。20(2),109-140。
  55. 審查書A。超象數的圖書易學這樣的概念能成立嗎?。超象數的圖書易學。
  56. 審查書B。為何作者能否定易傳、宋明理學家的先天境界、道德形上學的先天境界呢?似乎作者需要至少加-註解說明。易傳。
  57. 審查意見書。先天和後天的關係是複雜的。內丹家的終極關懷,總是在先天對後天的超越。至於,在這個超越的過程中,先、後天的多層複雜辯譚關係
  58. 審查意見書A。創造性的詮釋。
  59. 鄭吉雄。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易圖象與易詮釋。
  60. 蕭進銘(2002)。太乙金華宗旨。丹道文化,26
  61. 羅斯布魯克。冥契主義與哲學,113。
  62. 關永中。師長艾克哈所提示的靈修歷程,218-219。
被引用次数
  1. 賴錫三(2008)。《夢溪筆談》〈象數〉門中的「象數」與「環中」——論沈括的命理觀與象數觀。政大中文學報,10,121-144。
  2. 賴錫三(2008)。陸西星的男女双修觀與身體心性論—內丹男女双修的批判性反思。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307-350。
  3. 賴錫三(2008)。論《太乙金華宗旨》的心性、身體、魂魄觀—內丹學的「氣、光」身心修証與冥契體驗—。成大中文學報,21,1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