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陳白沙自然之學的定位問題

并列篇名

A Re-Evaluation of Chen Baisha's Learning of Nature

DOI

10.6503/THJCS.2008.38(4).03

作者

黃敏浩(Simon Man Ho Wong)

关键词

陳白沙 ; 自然 ; 靜坐 ; 致虛 ; Chen Baisha ; nature ; sitting meditation ; void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卷4期(2008 / 12 / 01)

页次

599 - 6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代大儒陳白沙學宗自然,歷來學者對其思想的評價當以明末的黃宗羲為代表,但本文認為劉蕺山對白沙的批評也不應被忽略。本文擬就黃宗羲的評語論述白沙學的主要內容,並從黃宗羲對白沙自然觀念的定位帶出劉蕺山的批評,藉以說明白沙自然境界之限度。當中也論及古今一些學者對白沙學說的評判。本文認為, 必須以黃宗羲及劉蕺山的評價相觀並看,才能得白沙自然之學之實。

英文摘要

Huang Zongxi's commentary on the great Ming Confucian scholar Chen Baisha and his learning of nature is well-know; Liu Jishan's, on the other hand,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This article first examines Huang Zongxi's commentary and points out its weaknesses. Second, through examining Liu Jishan's criticism of Chen Baisha, we reveal the limitations of Chen's theory. Final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other comments on Chen's theory from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scholarship. We conclude that Liu Jishan's critique is as important as Huang Zongxi's in the evaluation of Chen Baisha's learning of na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陽明。陽明全書
  2. 王龍溪(1970)。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 牟宗三(1981)。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4. 牟宗三(2003)。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 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 呂妙芬(1996)。胡居仁與陳獻章。臺北:文津出版社。
  7. 林繼平(1984)。明學探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姜允明(2007)。王陽明與白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9. 姜允明、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主編(1986)。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深圳:東方出版社。
  10. 唐君毅(1990)。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 陳郁夫(1984)。江門學記―陳白沙及湛甘泉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 陳應燿編(1952)。白沙先生紀念集。香港:陳氏耕讀室。
  13. 陳獻章(1987)。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
  14. 章沛(1984)。陳白沙哲學思想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5. 彭國翔、楊儒賓、祝平次編(2005)。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16. 黃宗義編著(1973)。明儒學案。臺北:世界書局。
  17. 黃宗義、全祖望(1973)。宋元學案。臺北:世界書局。
  18. 劉蕺山(1822)。劉子全書
  19. 鄭宗義(1999)。明儒陳白沙學思探微―兼釋心學言覺悟與自然之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337-388。
  20. 羅汝芳(2007)。羅汝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史甄陶(2011)。東亞儒家靜坐研究之概況。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8(2),3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