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客家話的語言地理學研究:海陸話「韶早」的來源

并列篇名

The Origin of Shau^5-tso^2 'Tomorrow' in Hailu Hakka: A Linguistic Geography Approach

DOI

10.6503/THJCS.2010.40(4).02

作者

鄭曉峯(Hsiao-Feng Cheng)

关键词

語言地理學 ; 客家話 ; 海陸 ; 韶早 ; 明天 ; linguistic geography ; Hakka ; Hailu ; shau^5-tso^2 ; tomorrow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0卷4期(2010 / 12 / 01)

页次

713 - 73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語言地理學藉由分析語言特徵的地理分布,推斷地域變體的歷時演變跟造成變化的原因,善加運用可以處理語言史的不連續性。海陸客家話“明天”說[∫au55 tso13],首字語源不明,學界近來往往寫做「韶」。我們透過語言地理學的研究得到以下結論:客家話「明天」的說法呈環狀分佈,創新形式「天光(日)」在最內側,較古老的「明+X」(X以「朝」或「晡」為主)在最外圍,「晨+X」(多數為「朝」)類、SHAU類、SHA類介乎其中。根據地域連續性的原則我們可以推斷,「韶」(聲調有陰平、陽平、上聲)本是「晨朝」的合音。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a part of the history of Hakka dialects using a geographical approach. The word ”tomorrow” in Taiwanese Hailu Hakka is [∫au55 tso13], of which the first syllable is of unknown origi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omorrow” of the Hakka spoken in the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shows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The most recent innovation 天光(日)is in the center; the older expression,明+X,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most peripheral region; and the 晨+X, SHAU-, and SHA- forms are scattered between the other two areas. Judging from the spatial continuity principle, we conclude that SHAU- is derived from a contraction of 晨朝.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葉祥苓,《蘇州方言地圖集》,東京:龍溪書舍,1921。
  2. 董同龢,<華陽涼水井客家話記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南京:1948,頁81-201。
  3. Ross, Malcolm. Terms for 'yesterday' and 'tomorrow', http://listserv.linguistlist.org/cgi-bin/wa?A2=ind0107b&L=linguist&P=5118, posted in July 2001, downloaded at february 1, 2008.
  4. Dauzat, Albert. La Géographie linguistique. Paris: Ernest Flammarion, 1922.
  5. Ibañez, Ignacio. Diccionario Español-Chino Dialecto de Fu-an (Houc an). Shanghai: Imprimerie Commerciale "Don Bosco" School, 1941-1943.
  6. Hall, Robert A. Jr. "Bartoli's 'Neolinguistica,'" Language, 22.4, 1946, pp. 273-283.
  7. Adams, J. N.(2007).The Regional Diversification of Latin 200 BC-AD 6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Bloomfield, Leonard(1984).Languag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 Branner, David Prager(1995).A Gutyan Jongbao dialect notebook.Yuen Ren Society Treasury of Chinese Dialect Data,1,243-338.
  10. Branner, David Prager(2000).Problems in 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ology: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in and Hakka.Berlin:Mouton de Gruyter.
  11. Branner, David Prager(1996).A Gerchuan Juyu dialect notebook.Yuen Ren Society Treasury of Chinese Dialect Data,2,289-349.
  12. Buck, Carl Darling(1988).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3. Iwata, Ray(1995).Linguistic Geography of Chinese Dialects-Project on Han Dialects (PHD)-.CLAO,24(2),195-227.
  14. MacIver, D.,Mackenzie, M. C.(revised)(1982).A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 Hakka-Dialect as Spoken in Kwang-tung Province.Taipei:SMC.
  15. Matisoff, James A.(1988).The Dictionary of Lahu.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6. Öztopçu, Kurtuluş(1996).Dictionary of the Turkic Languages.London:Routledge.
  17. Rey, Charles(1988).Dictionnaire chinois-français dialecte Hac-ka.Taipei:SMC.
  18. Simmons、石汝傑、顧黔(2006)。江淮官話與吳話邊界的方言地理學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 Tryon, Darrell T.(ed.)(1995).Comparative Austronesian Dictionary.Berlin:Mouton de Gruyter.
  20. Wuolle, Aino(1990).Finnish-English English-Finnish Dictionary.New York:Hippocrene Books.
  21. 中村幸彥編、岡見正雄編、阪倉篤義編(1982)。角川古語大辭典。東京:角川書局。
  22. 王李英(1993)。增城方言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3. 王輔世(1994)。宣化方言地圖。東京:國立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
  24.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95)。漢語方言詞彙。北京:語文出版社。
  25. 甘甲才(2003)。中山客家話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6. 白宛如(2003)。廣州方言辭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7. 石汝傑(1996)。漢語方言研究的新天地─評平田昌司主編『中國の方言と地域文化』。CLAO,25(2),279-288。
  28. 宋長棟、余偉文、莊益群(1995)。雲浮方言志。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9. 李永明編(2001)。湖南省志第25卷 方言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0. 李如龍(1999)。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31. 李如龍(2001)。福建縣市方言志十二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2. 李如龍編、張雙慶編(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33. 李如龍(2007)。再說廣州話「聽日」和「琴日」及詞彙音變。中國語文,5,466-469。
  34. 李如龍(1996)。客家方言本字考。方言與音韻論集,香港=Hong Kong:
  35. 周日健(1990)。新豐方言志。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36. 岩田禮(2003)。方言地圖の作成とその解釋─中國語言語地理學序說(續)─。金澤大學中國語學中國文學教室紀要,7,1-32。
  37. 岩田禮(2007)。中國語の言語地理學:歷史、現狀及び理論的課題。金澤大學中國語學中國文學教室紀要,11,1-25。
  38. 岩田禮編(2007)。方言地圖及其解釋
  39. 岩田禮編(1992)。漢語諸方言の總合的研究(1)
  40. 岩田禮、蘇曉青(1999)。江蘇省連雲港地區方言的語言地理學研究概要。漢語現狀與歷史的研究 首屆漢語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文集,北京:
  41. 岩田禮(2007)。漢語方言‘明天’、‘昨天’等時間詞的語言地理學研究。中國語學,254,1-28。
  42. 岩田禮(1995)。漢語方言史の不連續性─中國語言語地理學序說─。靜岡大學人文學部人文論集,45(2),43-77。
  43. 林立芳、莊初昇(1995)。南雄珠璣方言志。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44. 河內良弘(1996)。滿洲語文語文典。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45. 侯精一編、溫端政編(1993)。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46. 張屏生(2007)。臺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臺南:開朗雜誌。
  47. 張振興(1984)。福建省龍巖市境內閩南話與客家話的分界。方言,3,165-178。
  48. 曹志耘編(2008)。漢語方言地圖集。北京=Beijing:商務印書館=Commercial Press。
  49. 陳秀琪(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
  50. 陳章太編、李行健編(1996)。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彙集。北京:語文出版社。
  51. 陳曉錦(1993)。東莞方言說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52. 陳鴻邁(1996)。海口方言辭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53. 曾少峰(1994)。客家話與閩南話的接觸─以平和縣九峰客話爲例。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
  54. 曾獻飛(2006)。汝城方言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55. 賀登崧、石汝傑譯、岩田禮譯(2003)。漢語方言地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6. 項夢冰(2002)。連城(文亨鄉文保村)方言同音字匯。開篇,22,203-221。
  57. 項夢冰(1997)。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58. 黃典誠編(1998)。福建省志方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59. 黃雪貞(1983)。永定(下洋)方言詞彙(一)。方言,2,148-160。
  60. 詹伯慧編、張日昇編(1988)。珠江三角洲方言詞彙對照。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61. 劉叔新(2007)。東江中上游土語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62. 劉綸鑫編(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3. 劉鎮發(2004)。香港原居民客語。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64. 潘家懿(1999)。廣東南塘客家話的歷史演變。方言,3,197-204。
  65. 橋本萬太郎(1972)。客家語基礎語彙集。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
  66. 賴維凱(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客語所。
  67. 謝建猷(2007)。廣西漢語方言研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68. 謝留文(1998)。雩都方言辭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69. 羅美珍編、林立芳編、饒長溶編(2004)。客家話通用詞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70. 羅肇錦(1989)。瑞金方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1. 蘭玉英(2007)。泰興客家方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邱湘雲(2013)。海陸客家詞彙的趨同趨異表現。臺灣語文研究,8(2),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