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節節蹇蹇、永思喟如-郭店〈性自命出〉亟治德的身心氣書寫

并列篇名

Body, Mind, Qi-Energy and Self-Cultivation in the Guodian Manuscript "Human Nature Arises from Heaven's Mandate"

DOI

10.6503/THJCS.2013.43(1).02

作者

范麗梅(Lee-Moi Pham)

关键词

郭店楚簡 ; 上博楚簡 ; 性自命出 ; 身心之學 ; 氣 ; 樂教 ; Guodian Chu Bamboo Slips ; Shanghai Museum Chu Bamboo Slips ; "Human Nature Arises from Heaven's Mandate" ; learning of the body and mind ; qi-energy ; musical education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3卷1期(2013 / 03 / 01)

页次

53 - 9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結合傳世文獻與郭店楚簡所舖陳「聲味生氣、治氣養心」的思想背景中,本文從關乎身心氣的書寫觀點,來考釋〈性自命出〉中字詞對應多端的「治」字,以及此字所在「亟治之志」與「治其德也」兩個段落的「鬱陶」、「節節」、「蹇蹇」、「餒」、「喟如」等疑難字,同時也進一步解說其中的「居節」、「反善復始」、「出入」等語詞。在〈性自命出〉中,氣正連繫了與音聲、音樂、舞蹈共具充盈流動的特質,可經由目、口、耳、肢體等多重管道相續作用,入發充盈於身心內,形成一套身心氣互動的循環,以完成道德修養。其中未明顯強調身、心、氣的主從關係,但是所述修養不調的心躁動、氣暴衝、身弁疾;氣鬱積、身死亡,或是心不蹇、氣衰餒、身委迤,以及養治順暢的心蹇動、氣喟然、身節度,在治德的成效上皆預設了身心氣三者一體而備的展現。依此反映〈性自命出〉是郭店楚簡中關於身心氣書寫的重要篇章,在作為戰國公共論述「氣」的思想發展脈絡中,占有一席之地。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atic character zhi 治 from the Chu bamboo slips entitled ”Human Nature Arises from Heaven's Mandate.” It moreover analyzes various expressions from the paragraph featuring that character, including yuyao 鬱陶, jiejie 節節, jianjian 蹇蹇, nei 餒, kuiru 喟如, jujie 居節, fanshan fushi 反善復始, and churu 出入. By drawing on the received literary recor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asic import of ”Human Nature Arises from Heaven's Mandate” is found in its discussions of the body, mind, and qi-energy. The text asserts that qi-energy shares with sound and music a flowing and fulfilling quality, which permits music to guide qi-energy in passing through the body and mind, ultimately enabling one to attain moral self-cultivat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Human Nature Arises from Heaven's Mandate” is an important text about qi-energy from the Guodian corpus. It moreover argues that this work deserves a pl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discourse surrounding qi-energ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麗桂(2006)。先秦儒道的氣論與黃老之學。哲學與文化,33(8),5-17。
    連結:
  2. 楊琪, 〈說「治」〉,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99 ,2009 年11 月27 日下載
  3. Schwartz, Benjamin I.(1985).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Cambridge, Mass.: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Yuasa, Yasuo,Nagatomo, Shigenori(trans.),Hull, Monte(trans.)(1993).The Body, Self-cultivation, and Ki-energy.Albany, N. 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5. 小野澤精一編、福永光司編、山井涌編、李慶譯(2007)。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Shanghai:上海人民出版社=Shanghai Renmin Chubanshe。
  6. 山田慶兒、廖育群編譯、李建民編譯(2003)。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臺北:東大圖書。
  7. 中國文字學會編、河北大學漢字研究中心編(2005)。漢字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8. 王先謙(1997)。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9. 王先謙(2008)。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王先謙(2008)。釋名疏證補。北京:中華書局。
  11. 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12. 王念孫(1983)。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13. 王弼注(1999)。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14. 王逸注、洪興祖補注(1986)。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15. 王聘珍(1987)。大戴禮記解詁。臺北:漢京文化。
  16. 司馬遷、瀧川龜太郎考證(1993)。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
  17. 史杰鵬(2006)。上博竹簡(三)注釋補正。考古與文物,2005年增刊,178-182。
  18. 皮錫瑞(1984)。尚書大傳疏證。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9. 石田秀實、楊宇譯(1996)。氣‧流動的身體。臺北=Taipei:武陵=Wuling Press。
  20. 朱德熙(1995)。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21. 朱熹(1980)。四書集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22. 朱駿聲(1998)。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
  23. 何寧(1998)。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4. 李天虹(2003)。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5. 李存智(2010)。上博楚簡通假字音韻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
  26. 李明輝編(1995)。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Preparatory Office, Academia Sinica。
  27. 李零(2002)。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
  28. 李零(2002)。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9. 沈培(2004)。試說郭店楚簡〈性自命出〉關於賚、武|韶、夏之樂一段文字中的幾個字詞。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北京=Beijing:
  30. 阮元審定(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1. 阮元審定(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2. 阮元審定(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3. 阮元審定(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4. 阮元審定(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5. 阮元審定(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6. 阮元審定(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7. 周鳳五(2004)。上博三〈仲弓〉篇重探。多元視野中的中國歷史:第二屆中國史學國際會議,北京:
  38. 周鳳五(1999)。郭店楚簡識字劄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
  39. 周鳳五(2005)。上博〈性情論〉「金石之有聲也,弗叩不鳴」解。語言文字學研究,北京=Beijing:
  40. 周鳳五(2004)。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Shanghai:
  41. 屈守元(1996)。韓詩外傳箋疏。成都:巴蜀書社。
  42. 施謝捷(2010)。說「(ㄙ司)[難字,請見原文] 」及相關諸字(上)。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43. 段玉裁(1988)。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孫詒讓(1995)。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
  45. 容庚編(1998)。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46. 徐元誥(2002)。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47. 徐在國(2004)。上博簡〈性情論〉補釋一則。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
  48. 徐在國、黃德寬(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性情論》釋文補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1-6。
  49. 徐時義(2008)。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0. 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51. 馬承源編(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2. 馬承源編(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3. 馬承源編(200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4. 馬承源編(2004)。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5. 馬承源編(2006)。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6. 高亨、董治安(1989)。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
  57. 張志聰(2002)。黃帝內經集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58. 郭沂(2001)。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9. 郭慶藩輯(1961)。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60. 郭錫良(2010)。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61. 陳士軻輯(1987)。孔子家語疏證。上海:上海書店。
  62. 陳偉(1999)。郭店楚簡〈六德〉諸篇零釋。武漢大學學報,5,29-33。
  63. 陳偉(2004)。郭店簡書〈性自命出〉校釋。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
  64. 陸德明、黃焯彙校(2006)。經典釋文彙校。北京:中華書局。
  65. 華學誠(2006)。揚雄方言校釋匯證。北京:中華書局。
  66. 黃生、黃承吉合按(1984)。字詁義府合按。北京:中華書局。
  67. 黃暉(1996)。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68. 黃綺(1992)。之、魚不分,魚讀入之。河北學刊,1992(2),34-40。
  69. 黃綺(1983)。論古韻分部及支、脂、之是否應分為三。河北學刊,1983(3),144-162。
  70.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1995)。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1. 黑田源次(1977)。氣の硏究。東京:東京美術。
  72. 楊儒賓編(1993)。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
  73. 楊儒賓(2008)。儒家身體觀。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Preparatory Office, Academia Sinica。
  74. 楊儒賓(2000)。子思學派試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Wuhan:
  75. 虞萬里(2001)。榆枋齋學術論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76. 裘錫圭(1992)。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77. 裘錫圭(2011)。是「恆先」還是「極先」?。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論文集,臺北:
  78. 裘錫圭(2009)。說(「女司」)。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Taipei:
  79. 廖名春(2001)。新出楚簡試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80. 聞一多(2002)。聞一多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81. 趙建偉(1999)。郭店竹簡〈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釋。中國哲學史,1999(2),34-39。
  82. 劉向集錄(1990)。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
  83. 劉昕嵐(20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箋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84. 劉信芳(2000)。簡帛五行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
  85. 劉釗(2003)。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86. 劉釗(2000)。讀郭店楚簡字詞劄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87. 鄭宗義(2005)。論儒學中「氣性」一路之建立。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
  88. 鄭張尚芳(2003)。上古音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9. 鄧少平(2011)。郭店〈成之聞之〉23號簡試釋。中國文字,新36,81-88。
  90. 閰振益、鍾夏(2000)。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91. 謝榮娥(2007)。秦漢楚方言區文獻中的脂部與微部。長江大學學報,2007(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