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并列篇名

Lyrical Vision and Politics of Feeling: The Southern Society Revisited

DOI

10.6503/THJCS.2013.43(4).04

作者

張春田(Chun-Tian Zhang)

关键词

南社 ; 抒情 ; 詩歌 ; 情感結構 ; 文化政治 ; the Southern Society ; lyricism ; poetry ; structure of feeling ; cultural politics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3卷4期(2013 / 12 / 01)

页次

673 - 70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南社是清末民初一個重要的文學社團,與抒情傳統的關係至為密切。在南社人的作品中,體現出經典意義上的抒情傳統的延續和回歸。在很大程度上,南社可以說是一個情感共同體。南社人在詩歌作品中不僅將精神失去傳統依靠以及面對現實的困惑,深刻地呈現了出來;並且從感覺、從個別性的層面,對同質的、抽象的普遍性提出了質詢。南社人的抒情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情感結構甚至歷史哲學。南社所表現出的情感政治,促使我們進一步去理解流動狀態的文學文化與政治。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thern Society (Nanshe,南社), an important literary group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nd the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The Southern Society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community united by common feelings and affections. The members' writings, especially their classic poetry, give structure to the intellectuals' feelings during a period of political turmoil. The lyricism of the Southern Society represents a specific kind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about Chinese modernity, and i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literary milieu and cultural politics of a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鄭毓瑜(2003)。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1-32。
    連結:
  2. 朱錫梁,〈從軍行(甲辰之作)〉,《大漢報》(蘇州),1911年12月11-12 日。
  3. 柳亞子,〈酒後痛哭書示同人〉,《光華日報》(上海),1911年3月20日。
  4. 高 旭,〈風馬兒〉,《神州日報》(上海),1907年9月10日。
  5. 陳去病,〈南社長沙雅集紀事〉,《民吁日報》(上海),1909年11月26 日。
  6. 葉楚傖,〈將去申江席上贈南社同人〉,《天鐸報》(上海),1911 年 12 月 20日。
  7. 哀 蟬(高旭),〈神州八章為《神州日報》一周年紀念而作也〉,《神州日報》(上海),1908年4月4日。
  8. 時 若(高燮),〈簡鄧秋枚〉,《政藝通報》癸卯第 1 號(上海),1903 年 2 月 12日。
  9. 天 梅,〈鈍根將回楚,索詩,成四章以應之,時湘中光復軍大起,而為清軍所敗,遂大索黨人,網羅益以嚴密矣,有志之士扼腕三歎〉,《復報》第 11 期(上海),1907年8月15日。
  10. 甯調元,〈南社詩序〉,《民吁日報》(上海),1909年10月29日。
  11. 太 一(甯調元),〈哀蟬音問隔絕一年,頃見報端所作〈神州八絕〉,慨然和之,即為《神州日報》周年紀念,未審哀蟬見之,以為何似也〉,《神州日報》(上海),1908年 4月 21日。
  12. 柳亞子,〈懷人詩〉,《復報》第9期(上海),1907年5月12日。
  13. 鈍 根,〈海上留別劍公〉,《復報》第11期(上海),1907年8月 15日。
  14. 天 梅,〈亞盧為我題〈萬樹梅花繞一廬〉卷子,感誦數過,為之惘然,殆亦古之傷心人耶!君言愁,我亦欲愁矣。步韻以答,可以見,林逋雖死,世固有同調者〉,《復報》第7期(上海),1906年12月15日。
  15. 陳去病,〈南社詩文詞選序〉,《民吁日報》(上海),1909年10月28日。
  16. 亞 子,〈海上即事〉,《神州日報》(上海),1908年1月11日。
  17. (1996)。南社叢刻。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
  18. 亞 子,〈乙酉七月二十七夜海上歸舟成懷人詩十四章〉,《民吁日報》(上海),1909年11月7日。
  19. 鈍 劍,〈自題願庵詩集〉,《中華新報》(汕頭),1909年6月17日。
  20. Gimpel, Denise(2001).Lost Voice of Modernity: A Chinese Popular Fiction Magazine in Context.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1. Lee, Leo Ou-fan(ed.)(1980).The Lyrical and the Epic: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2. Průšek, Jaroslav(1970).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Collection of Studies.Dordrecht, Holland:D. Reidel Publishing.
  23. Santagnelo, Paolo(2003).Sentimental Education in Chinese History: An Interdisciplinary Textual Research on Ming and Qing Sources.Leiden:Brill.
  24. 王汎森(2003)。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新史學,14(4),177-194。
  25. 王德威(2010)。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北京:三聯書店。
  26. 王德威(2011)。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7. 李歐梵、王宏志譯(2010)。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北京:新星出版社。
  28. 阮元校刻(1979)。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9. 林香伶(2009)。南社文學綜論。臺北:里仁書局。
  30. 柳亞子(1985)。磨劍室詩詞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1. 柳亞子、柳無忌編(1983)。南社紀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2. 孫之梅(2003)。南社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3. 殷安如編、劉穎白編(2009)。陳去病詩文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4. 高燮、高銛編(1999)。高燮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5. 張夷編(2009)。陳去病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張春田(2012)。重思南社的文化政治與「近代性」。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75-84。
  37. 張春田(2012)。晚清文化場域中的南社。東吳學術,2012(2),92-101。
  38. 張春田(2012)。歷史記憶與民族想像的建構─以清末部分南社知識人為中心。澳門理工學報,2012(3),194-202。
  39. 張春田(2013)。批評空間與「公共性」的危機─以清末民初南社人的文化實踐為中心。文藝爭鳴,2013(1),44-52。
  40. 張春田(2012)。南社人的「革命」話語。南國人文學刊,2012(4),49-60。
  41. 曹礎基注說(2008)。莊子。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42. 郭長海編、金菊貞編(2003)。高旭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3. 陳建華(2011)。抒情傳統的上海雜交─周瘦鵑言情小說與歐美現代文學文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18。
  44. 陳國球(2011)。結構中國文學傳統。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45. 陳國球(2013)。抒情中國論。香港:三聯書店。
  46. 陳國球編、王德威編。抒情之現代性。北京:三聯書店。
  47. 楊天石編、曾景忠編(2008)。甯調元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48. 楊天石、王學莊(1995)。南社史長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9. 楊天石、劉彥成(1980)。南社。北京:中華書局。
  50. 劉人鵬編、鄭聖勛編、宋玉雯編(2010)。憂鬱的文化政治。臺北:蜃樓出版社。
  51. 鄭文惠編、顏健富編(2011)。革命.啟蒙.抒情─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思錄。臺北:允晨文化。
  52. 鄭逸梅(2006)。南社叢談:歷史與人物。北京:中華書局。
  53. 盧文芸(2008)。中國近代文化變革與南社。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4. 盧卡契、杜章治譯(1992)。歷史與階級意識。北京:商務印書館。
  55. 蕭馳編、柯慶明編(2009)。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一個現代學術思潮的論文選集,臺北:
  56. 欒梅健(2007)。民間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上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被引用次数
  1. (2022)。俱分進化:真情、革命與大俠魂。東亞觀念史集刊,20,6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