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北宋士人對「文臣統兵」的合理化論述

并列篇名

Literati Arguments Justifying the Policy, "Civil Officials Command Troops"(文臣統兵), in Northern Song China

DOI

10.6503/THJCS.2014.44(4).02

作者

吳挺誌(Ting-Chih Wu)

关键词

北宋 ; 文臣統兵 ; 儒將 ; 才兼文武 ; 士人 ; Northern Song ; "civil officials command troops" ; Confucian generals ; combining literary and military talents ; literati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4卷4期(2014 / 12 / 01)

页次

589 - 6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宋代是一個儒將輩出的時代,這與宋代「文臣統兵」的傳統有極大的關係。在北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文臣逐漸取代武臣,取得各地軍隊的控制權,並主導邊境防務,形成所謂宋代「文臣統兵」的傳統。本文探討一些較武臣不熟悉軍務的北宋士人,入朝為文臣後,如何從不同面向將「文臣統兵」予以合理化。首先,提倡儒將的文臣以「才兼文武」作為統帥的先備條件,認為只有文臣有文化素養,有智謀,有能力兼掌地區兵民,並維繫區域的秩序。其次,他們將文臣定位為在後方規畫戰局的指揮者,而將武臣定位為上陣殺敵的「鬥將」,只能任偏將受到文臣統帥的指揮。最後,他們質疑武臣對朝廷的忠誠,主張在邊區統兵的武帥,會威脅宋政權的長治久安。質言之,對文臣統兵論者而言,文臣統兵可行且應行。

英文摘要

Generals with a civil background ("Confucian generals") came out in large numbers in Song China. This phenomenon correlated closely with the Song government's policy, "civil officials command troops" (文臣統兵), which appointed civil officials as military regional commanders. In Song China, literati, who became civil officials after entering the political stratum, were considered to be more familiar with Confucianism than with military affairs. However, after the Qingli 慶曆Period (1041-1048), the Song government gradually began to appoint civil officials to military regional commanding posts, asking them to control armies and manage border defens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everal types of literati arguments justifying the "civil officials command troops" policy. First, supporters of the policy thought that military regional commanders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combine literary and military talents. That is, they thought civil officials, not military officials, had the ability to administer both soldiers and common people and maintain social and political order in military regions. Second, supporters of the "civil officials command troops" policy positioned civil officials as plan-makers during the war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s "fighting generals" who could only be assistant generals and follow the martial plans laid out by civil officials. Finally, supporters of the policy doubted the loyalty of military officials, arguing that they might rebel against the government, causing it to collapse. In sum, for literati who supported the "civil officials command troops" policy, civil officials could and should be military regional commande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方震華(2012)。才兼文武的追求─唐代後期士人的軍事參與。臺大歷史學報,50,1-31。
    連結:
  2. 方震華(2004)。文武糾結的困境─宋代的武舉與武學。臺大歷史學報,33,1-42。
    連結:
  3. 伍伯常(2006)。北宋初年的北方文士與豪俠─以柳開的事功及作風形象為中心。清華學報,36(2),295-344。
    連結:
  4. 邢義田(2004)。允文允武─漢代官吏的一種典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2),223-282。
    連結:
  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2003)。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2003)。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
  1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 Cosmo, Nicola Di(ed.)(2009).Military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8. Fang、 Cheng-hua(2009).Power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Imperial China: Civil and Military Power from Late Tang to Early Song ynasties (A.D. 875-1063).Saarbrücken:VDM Verlag Dr. Muller.
  19. Labadie, John Richard(1981).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 Tsang、 Shui-lung(1997).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
  21.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編(2002)。中國歷代戰爭年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2. 中國軍事通史編委會編(1998)。中國軍事通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23. 文瑩、鄭世剛點校、楊立揚點校(1984)。玉壺清話。北京:中華書局。
  24. 王 稱(1991)。東都事略。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25. 王曾瑜(1984)。宋朝的文武區分和文臣統兵。中州學刊,1984(2),107-111+120。
  26. 司馬光、李文澤校點、霞紹暉校點(2010)。司馬光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7. 司馬光、胡三省音註、標點資治通鑑小組校點(1956)。資治通鑑。北京:古籍出版社。
  28. 伍伯常(2008)。北宋初年的文武界線─以出身文官家庭及文士背景的武將為例。宋學研究集刊,2008(1),32-43。
  29. 伍伯常(1994)。易州失陷年月考─兼論南宋至清編纂北宋歷史的特色。宋史論文集─羅球慶老師榮休紀念專輯,香港:
  30. 伍伯常(2013)。蘇緘仕宦生涯考述:兼論北宋文臣參與軍事的歷史現象。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6,101-141。
  31. 何玉紅(2011)。武將知州與「以文馭武」─以南宋吳氏武將知興州為中心。中國史研究,2011(4),101-119。
  32. 何忠禮(2008)。南宋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33. 何冠環(1999)。敗軍之將劉平( 973-1040 後)─兼論宋代的儒將。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8,103-137。
  34. 宋史座談會編(1995)。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
  35. 宋史座談會編(1995)。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
  36. 李之亮(2001)。宋代郡守通考。成都:巴蜀書社。
  37. 李心傳(1956)。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北京:中華書局。
  38. 李昌憲(2002)。宋朝路制研究。國學研究,2002(9),89-128。
  39. 李昌憲(1999)。宋代安撫使制度(中)。文史,48,57-68。
  40. 李昌憲(1997)。宋代安撫使考。齊魯書社。
  41. 李埴(1967)。皇宋十朝綱要。臺北:文海出版社。
  42. 李華瑞(2010)。宋夏關係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3. 李貴彔(2002)。宋朝「右文抑武」政策下的文臣與武將關係。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52-61。
  44. 李燾、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45. 林瑞翰(1989)。宋代政治史。臺北:正中書局。
  46. 姚建根(2010)。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47. 柳立言(1997)。從御駕親征看宋太祖的創業與轉型。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石家莊:
  48. 范仲淹、范能濬編集、薛正興校點(2004)。范仲淹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49. 徐 松輯(1957)。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
  50. 張方平、鄭涵點校(1992)。張方平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51. 張明福(1980)。試論北宋慶曆年間的兵變。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2),49-54。
  52. 張載、章錫琛點校(1978)。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53. 脫脫、楊家駱編(1980)。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54. 陳芳明(1975)。宋初弭兵論的檢討(960-1004)。國立編譯館館刊,4(2),47-64。
  55. 陳峰(2004)。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56. 陳峰(2006)。論北宋後期文臣與宦官共同統軍體制的流弊。國學研究,2006(17),63-76。
  57. 陳峰(2000)。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現象透析。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58. 陶晉生(2003)。宋遼金元史新編。臺北:稻香出版社。
  59. 曾瑞龍(2010)。北宋种氏將門之形成。香港:中華書局。
  60. 曾瑞龍(2006)。拓邊西北─北宋中後期對夏戰爭研究。香港:中華書局。
  61. 黃鈺棋(2004)。試論北宋仁宗時期的文武關係─以狄青作為一個案探討。史苑,64,35-75。
  62. 楊仲良(2006)。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63. 葉夢得、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1984)。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
  64. 趙 園(2006)。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5. 趙冬梅(2009)。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6. 趙冬梅(2004)。北宋前期邊防統兵體制研究。文史,68,23-47。
  67. 趙汝愚編、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校點整理(1999)。宋朝諸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8. 趙雨樂(1994)。唐宋變革期之軍政制度─官僚機構與等級之編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69. 趙雨樂(2007)。從宮廷到戰場:中國中古與近世諸考察。香港:中華書局。
  70. 齊覺生(1968)。北宋縣令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18,275-314。
  71. 劉子健(1987)。從儒將的概念說到歷史上對南宋初張浚的評論。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臺北:
  72. 劉靜貞(1996)。皇帝和他們的權力:北宋前期。臺北:稻香出版社。
  73. 歐陽修、李逸安點校(2001)。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74. 鄧小南(2006)。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聯書店。
  75. 韓琦、李之亮箋注、徐正英箋注(2000)。安陽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
  76. 羅文(2002)。北宋文臣統兵的真相。宋史研究論文集:國際宋史研討會暨中國宋史研究會第九屆年會編刊,保定:
  77. 蘇軾、孔凡禮點校(1988)。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78. 蘇轍、曾棗莊點校、馬德富點校(1987)。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陳安迪(2019)。北宋陣圖問題再檢討。漢學研究,37(2),95-131。
  2. 柳立言(2018)。五代治亂皆武人─基於宋代文人對「武人」的批評和讚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9(2),33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