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汕頭話讀本》中的兩類中性問句的句末標記

并列篇名

Two Types of Neutral Question Markers Found in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

DOI

10.6503/THJCS.2015.45(3).05

作者

張靜芬(Jing-Fen Zhang)

关键词

《汕頭話讀本》 ; 中性問句 ; 句末標記 ; 「咩」 ; 否定助動詞 ;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 ; neutral questions ; sentence-final markers ; "mie" ; negative auxiliary verbs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5卷3期(2015 / 09 / 01)

页次

487 - 51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886年出版的《汕頭話讀本》反映了潮州府城話的音系及語法特點,本文即探討《汕頭話讀本》中兩類中性問句的句末標記的分布及兩類標記的可能競爭關係。「咩」[me6]作為中性問句的句末標記在文中大量出現,與現代潮州話的情況不一致,釐清「咩」的來源問題,有助於加深對潮州話中性問句句末標記發展的認識。故本文詳細考察《汕頭話讀本》中的「咩」與否定助動詞(作為中性問句句末標記)的分布情況,以客觀的數據呈現兩者的頻率消長,探討「咩」和否定助動詞可能出現的兩種競爭場景,指出「咩」有「自源型」和「外來型」兩種可能的來源。本文還比較閩南方言、粵語的中性問句,得出兩個方言在中性問句演變過程中的類型特點。

英文摘要

Published in 1886,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汕頭話讀本》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phonology and grammar of the Chaozhou dialect at that time. One of the neutral question markers recorded in this handbook, "mie"咩, is no longer used in the Chaozhou dialect toda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stributions of two types of neutral question markers found in the handbook, namely negative auxiliary verbs and "mi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markers. The paper also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neutral questions of the Southern Min and Yue dialec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Lim, Hiong Seng. Handbook of the Swatow Vernacular. Singapore: The Koh Yew Hean Press, 1886
  2. Dean, W. First Lessons in the Tie-Chiw Dialect. Bangkok: Siam, 1841.
  3. Yue-Hashimoto, Anne O.(1993).The Lexical in Syntactic Change: Lexical Diffusion in Chinese Syntax.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1(2),213-254.
  4. Yue-Hashimoto, Anne O.(1991).Stratification in Comparative Dialectal Grammar: A Case in Southern Min.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2),172-201.
  5. 中國史學會編(1978)。第二次鴉片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 伍巍、陳衛強(2008)。一百年來廣州話反復問句演變過程初探。語言研究,28(3),13-18。
  7. 吳福祥(1997)。從「VP-neg」式反復問句的分化談語氣詞「麽」的產生。中國語文,1,44-54。
  8. 李子玲、柯彼德(1996)。新加坡潮州方言中的三種正反問句。語言研究,31(2),65-73。
  9. 李如龍(2007)。閩南方言語法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0. 施其生(1990)。汕頭方言的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90(3),182-185。
  11. 施其生(2009)。《汕頭話讀本》所見潮州方言中性問句。方言,2009(2),126-133。
  12. 徐宇航(2013)。十九世紀的潮州方言音系。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7,223-244。
  13. 徐宇航(2011)。潮州方言「唔字結構」合音條件及合音演變。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第19 屆年會(IACL-19),天津:
  14. 張敏(199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15. 張敏(2006)。東亞、東南亞大陸語言的語法化聯盟。慶祝李方桂全集出版及中國語言學集刊出版國際學術會
  16. 張敏(2011)。漢語方言雙及物結構南北差異的成因:類型學研究引發的新問題。中國語言學集刊,4(2),87-270。
  17. 張靜芬(2012)。云澳閩方言鼻化韻初探。語言學論叢,北京:
  18. 彭小川(2010)。廣州話助詞研究。廣州=Guangzhou:暨南大學出版社=Jinan University Press。
  19. 楊永龍(2003)。句尾語氣詞「嗎」的語法化過程。語言科學,2(1),29-38。
  20. 詹伯慧(1958)。潮州話的一些語法特點。中國語文,1958(5),218-220。
  21. 劉子瑜(1998)。漢語反復問句的歷史發展。古漢語語法論集,北京:
  22. 劉秀雪(2013)。泉州腔閩南語的中性問句。語言暨語言學,14(2),277-314。
  23. 劉勳寧(1998)。現代漢語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蘇建唐(2017)。閩南語正反問句和程度結構中否定詞的角色:共時和歷時透視。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