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iddle-Chinese Ri-initial descends from voiced velar stop(s) plus Closed-Mouth Division III in Old Chinese, by means of phonological rules (labiolization of velars), Xiesheng and dialect comparison. This analysis not only gets rid of drawbacks of the two reconstructions *nz and *n in the literature, but also sucessfully explains irregular pronunciations of some Middle-Chinese initials in various dialects. Yet, whether the Ri-initial originates from *g^h or *g, *g^h both awai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Two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current analysis are: (a) consonant-cluster porposals are unnecessary to solve the Xiesheng problem, and (b) pronunciations of h, x, h, v by Cizhuo initials derive directly from sound changes. Different from Qieyun which focuses on individual characters and uses limited dialect materials, this paper advocates that a more adequate and convincing methodology to ensure diachronic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phonology appeals to Xiesheng and a wide range of synchronic phonologies.
|
参考文献
|
-
吳中杰(2009)。宜蘭壯圍詔安客家話的音韻及詞彙特點試析。臺灣語文研究,3,215-237。
連結:
-
李存智(2014)。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聲母。政大中文學報,21,163-212。
連結:
-
李存智(2014)。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聲母。政大中文學報,21,163-212。
連結:
-
洪惟仁(2012)。閩南語入字頭(日母)的音變潮流。臺灣語文研究,7(2),1-34。
連結:
-
陳筱琪(2012)。客語高元音的擦化音變與閩客接觸時的規律轉變。清華學報,42(4),733-775。
連結:
-
陳筱琪(2010)。漳平永福方言的音系演變。清華中文學報,4,73-120。
連結:
-
小學堂網站: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字典: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gb
-
Grierson, Sir George A. “Spontaneous Nasalization in the Indo-Aryan Languages,”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 (New Series) 54.3, 1922, pp. 381-388. doi: 10.1017/S0035869X00053570
-
Simmons, Richard V. “The Evolution of Mandarin as Reflect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Sihu,”Talk given a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sinchu, 16 May 2016..
-
Chen, Matthew Y.,Wang, William S-Y.(1975).Sound Change: Act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Language,51(2),255-281.
-
Fallon, Paul J.(2002).Th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honology of Ejectives.New York:Routledge.
-
Fox, Anthony(1995).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Hsu, Hui-chuan(2003).A Particle Analysis of /y/ in Chinese.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33(1),173-198.
-
Huffman, M. K.(ed.),Krakow, R. A.(ed.)(1993).Nasals, Nasalization, and the Velum,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Series, Vol. 5].San Diego, CA:Academic Press.
-
Hume, Elizabeth V.(2003).Language Specific Markedness: The Case of Place of Articulation.Studies in Phonetics,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9(2),295-310.
-
Hume, Elizabeth V.,Tserdanelis, Georgios(2002).Labial Unmarkedness in Sri Lankan Portuguese Creole.Phonology,19(2),441-458.
-
Jakobson, Roman,Fant, Gunnar,Halle, Morris(1951).Preliminaries to Speech Analysi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ir Correlates.Cambridge, Mass.:MIT Press.
-
Jun, Jungho(2015).Korean n-insertion: A Mismatch between Data and Learning.Phonology,32(3),417-458.
-
Kenstowicz, Michael(1994).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mar.Oxford, UK:Blackwell.
-
Ladefoged, Peter,Maddieson, Ian(1996).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Oxford, UK:Blackwell.
-
Lee, Yongsung,Lee, Minkyung(2006).n-Insertion and y-Devocalization in Korean.Kore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31(3),413-440.
-
Lipski, John M.(1992).Spontaneous Nasal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fro-Hispanic Language.Journal of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7(2),261-305.
-
Maddieson, Ian(1984).Patterns of Sounds.Cambridge, 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Ohala, John J.(1986).Against the Direct Realist View of Speech Perception.Journal of Phonetics,14,75-82.
-
Ohala, John J.(1981).The Listener as a Source of Sound Change.Papers from the Parasession on Language and Behavior,Chicago:
-
Ohala, John J.(1979).The Contribution of Acoustic Phonetics to Phonology.Frontier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Research,London:
-
Schane, Sanford A.(1984).The Fundamentals of Particle Phonology.Phonology Yearbook,1,129-155.
-
丁邦新(1998)。漢語方言接觸的幾個類型。語言學論叢,20,149-165。
-
卜玉平(1999)。淮陰方言同音字匯(二)。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5(3),71-74。
-
中西裕樹(2003)。畬語海豐方言基本詞彙集。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
亢婷(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
文遠東(2000)。東安蘆洪市話文白異讀現象初探。零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1(1),38-40。
-
方炳翰(1992)。雲南金平紅頭瑤話幾組聲母的歷史演變初探。民族語文,1992(2),18-50。
-
方健波(2012)。江西南康市鏡壩鎮方言的音韻特點。現代語文,2012(4),20-22。
-
毛秉生(1995)。湖南衡山方言音系。方言,1995(2),112-120。
-
王力(1985)。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王文勝(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
王建弢(2011)。甘肅禮縣方言同音字匯。天水師範學院學報,31(4),110-117。
-
王莉寧(2007)。桂北方言幫、端母的次濁化現象。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1(4),1-6。
-
王福堂(2008)。紹興方言同音字匯。方言,2008(1),1-17。
-
王鋒(2013)。白語南部方言中來母的讀音。民族語文,2013(3),56-62。
-
王應龍(2011)。甘肅武山方言語音特點。寶雞文理學院學報,31(6),84-86。
-
北大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編(2003)。漢語方音字匯。北京:語文出版社。
-
江敏華(2012)。連城縣賴源鄉下村話語音特點說略。「漢語方言學新思維」工作坊,新竹:
-
吳中杰(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
吳珍(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昆明,雲南大學。
-
吳萍(2012)。湖南新寧瑤族「峒話」音系。現代語文,2012(10),15-17。
-
李文(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寧,廣西民族大學。
-
李冬香(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廣州,暨南大學。
-
李冬香(2010)。韶關市向陽和石陂土話變異的比較。韶關學院學報,31(1),94-97。
-
李永明編(2001)。湖南省志方言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李永新(2007)。論湖南省寧遠平話的贛語性質。現代語文,2007(5),87-89。
-
李如龍(2001)。福建縣市方言志12種。廈門:福建教育出版社。
-
李如龍(1999)。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
李如龍(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Xiamen:廈門大學出版社=Xiamen University Press。
-
李存智(1994)。四縣客家話通霄方言的濁聲母[g]。中國文學研究,1994(8),23-38。
-
李俏華(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李建強(2015)。來母字及相關聲母字的上古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李星輝(2003)。湖南永州嵐角山土話音系。方言,2003(1),67-77。
-
李星輝(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李玲(2013)。祁東縣東區話和西區話的詞匯對比研究。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70,221-224。
-
李玲莉(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暨南大學。
-
李軍(2006)。桂北全州黃沙河土話同音字匯。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14。
-
李軍(2005)。桂北全州(黃沙河)土話音系特點。柳州師專學報,20(1),58-61。
-
李連進(2000)。平話音韻研究。南寧=Nanning:廣西人民出版社=Guang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
李無未編(2006)。漢語音韻學通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新魁(1993)。李新魁自選集。開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
李維琦(1998)。祁陽方言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李曉文(2004)。湖南寧遠官話的文白異讀。零陵學院學報,2(5),99-101。
-
李藍(2015)。廣西陽朔城關土話音韻研究。方言,2015(3),193-210。
-
周及徐(2003)。上古漢語中的 *Kw-/*K- > *P- 音變及其時間層次。語言研究,2003(3),60-63。
-
周先義(1994)。湖南道縣(小甲)土話同音字匯。方言,1994(3),201-207。
-
周純梅(2010)。湖南臨湘市詹橋鎮方言同音字匯。韓山師範學院學報,31(5),38-47。
-
周賽紅(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孟慶惠(1997)。安徽省志.方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
林貝珊(2012)。由「溲」字看吳語處衢方言的歷史音韻層次。中國文學研究,34,1-32。
-
林倫倫(2006)。粵西閩語雷州話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林寶卿(1991)。閩西客語區語音的共同點和內部差異。語言研究,1991(2),55-70。
-
邵榮芬(1979)。漢語語音史講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邱仲森(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
金有景(1984)。論日母─兼論五音、七音及娘母等。羅常培紀念論文集,北京:
-
侯小英(2008)。廣東龍川縣佗城客家方言音系。方言,2008(2),147-160。
-
侯精一編(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段亞廣(2013)。河南寧陵方言音系。方言,2013(2),168-178。
-
秋谷裕幸(2000)。江西廣豐方言音系。方言,2000(3),260-275。
-
秋谷裕幸(2008)。閩北區三縣市方言研究。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
秋谷裕幸(2003)。吳語處衢方言(西北片)古音構擬。東京=Tokyo:好文出版=Kohbun。
-
秋谷裕幸(2005)。浙南的閩東區方言。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
胡云晚(2002)。炭山方言音系。廣西師範大學學報,38(3),84-88。
-
胡松柏(2009)。贛東北方言調查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胡萍(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范俊軍(1995)。湖南桂陽縣北半縣(敖泉)土話音系。郴州師專學報,37,51-59。
-
范俊軍(2000)。湖南桂陽敖泉土話同音字匯。方言,2000(1),356-370。
-
范朝康(2002)。喇叭話的語音系統。貴州大學學報,20(4),86-90。
-
韋揚波(2012)。宜州官話語音。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6(3),19-36。
-
凌雲國(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唐永亮(1994)。瑤族勉語六沖標曼話語音特點和聲調實驗研究。民族語文,1994(5),12-23。
-
唐劍鋒(2014)。湖南新寧下沙田方言的語音特點。現代語文,2014(9),50-55。
-
夏俐萍(2010)。湖南桃江三堂街方言古全濁聲母的讀音。方言,2010(1),13-17。
-
夏俐萍(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孫立新(2014)。知照組及日母三等字在關中中東部幾個方言島的特殊讀音。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9(1),78-89。
-
孫立新(1992)。蒲城(興鎮)方言見知章組聲母的讀音。方言,1992(3),228-229。
-
孫葉林(2011)。從語言接觸看常寧塔山漢語對塔山勉語的影響。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126-130。
-
時秀娟(2010)。北京話響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當代語言學,12(4),348-355。
-
馬建東(2014)。甘谷話「租粗蘇」「竹出書如」系列音讀與上古漢語─古音見母、來母或同紐系列文章之五。天水師範學院學報,34(1),33-38。
-
馬建東(2009)。甘谷話中的﹝ʨ﹞與﹝l﹞─古音見母、來母或同紐系列文章之一。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9(6),108-110。
-
馬建東(2015)。來母的生存:見母、來母古或同紐。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崔振華(1997)。桂東方言同音字匯。方言,1997(1),48-57。
-
崔榮昌(1996)。四川境內的湘方言。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張光宇(1990)。切韻與方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張光宇(2009)。漢語方言邊音的音韻行為。漢藏語學報,2009(3),138-153。
-
張光宇(2006)。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中國語文,2006(4),346-358。
-
張光宇(2000)。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30(4),427-475。
-
張成材(1984)。循化方言有-aŋ、-iaŋ 韻沒有-uaŋ 韻。語言研究,1984(7),148-150。
-
張秀珍(2005)。賀州九都聲的聲韻調研究。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3),9-19。
-
張振興(1992)。漳平方言研究。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張淑萍(2014)。漢語方言顎化現象。臺北:新文豐出版。
-
張盛裕(1981)。潮陽方言的語音系統。方言,1981(1),27-39。
-
張蓓蓓(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張燕芬(2006)。廣西平樂閩語音系及同音字匯。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4),1-9。
-
張雙慶編(2000)。樂昌土話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
曹志耘(2000)。吳語處衢方言研究。東京:好文出版。
-
曹志耘(2009)。湘西方言裡的特殊語音現象。方言,2009(1),18-22。
-
曹志耘(1996)。嚴州方言研究。東京:好文出版。
-
曹志耘(2001)。青海樂都方言音系。方言,2001(4),373-383。
-
梁玉璋(1990)。武平縣中山鎮的「軍家話」。方言,1990(3),192-203。
-
梁明權(2009)。賀州秉塘話音系。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3(2),1-18。
-
莫海文(2014)。廣西賓陽王靈鎮平話同音字匯。方言,2014(1),73-89。
-
莊初升(2004)。粵北土話音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莊初升(1996)。樂昌市塔頭壩方言音系。方言,1996(3),208-215。
-
許陽、胡萍(2010)。新寧縣瑤族鄉侗話的語音系統。文教資料,2010(11),26-27。
-
許慧娟。論漢語方言的m聲母增生。國際中國語言學報
-
郭啟熹(2008)。福建省客家話的分布與特點。龍巖學院學報,26(1),97-102。
-
郭啟熹(1996)。龍巖方言研究。香港=Hong Kong:縱橫出版社=Well-Cross Publishing。
-
郭曉芹(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
陳山青(2004)。湖南炎陵方言同音字匯。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9(6),118-125。
-
陳立中(2004)。湘語與贛語音韻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陳立中(2003)。湖南客家方言的源流與演變。長沙:岳麓書社。
-
陳立中(2005)。湖南攸縣(新市)方言同音字匯。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0(6),116-124。
-
陳立中(2005)。黑龍江站話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陳如新(2007)。湖南祁陽縣白水話語音特點。長沙鐵道學院學報,8(3),60-63。
-
陳秀琪(2002)。崙背詔安客家話的音韻特點。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壢:
-
陳淑靜(1998)。平谷方言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
陳章太(1991)。閩語研究。北京=Beijing:語文出版社=Language Press。
-
陳暉(2006)。湘方言語音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陳筱琪(2011)。龍巖新羅區適中鎮閩南方言的音系演變。文與哲,18,717-766。
-
陳筱琪(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陶秋萍(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杭州,浙江大學。
-
彭巧燕(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彭新凡(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寧,廣西大學。
-
曾春蓉(2008)。湖南洞口縣山門、醪田話古喻母合口字今讀﹝m-﹞聲母現象。河池學院學報,28(4),80-83。
-
曾春蓉(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曾毓美(1995)。湖南益陽方言同音字匯。方言,1995(4),276-289。
-
游文良(2002)。畬族語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游文良(2008)。福安畬族方言熟語歌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覃遠雄(2006)。桂南平話古見組聲母和日母的今讀。方言,2006(3),228-238。
-
賀凱林(2003)。湖南道縣壽雁平話音系。方言,2003(1),78-87。
-
項夢冰(2006)。客家話古日母字的今讀─兼論切韻日母的音值及北方方言日母的音變歷程。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7(1),83-91。
-
項夢冰(2005)。漢語方言地理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
黃大祥(2007)。涼州方言同音字匯。甘肅高師學報,12(3),5-10。
-
黃啟良(2008)。廣西灌陽觀音閣土話音系。方言,2008(3),272-280。
-
黃雪貞(1988)。湖南江永方言音系。方言,1988(3),161-176。
-
黃雪貞(1993)。江永方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黃磊(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黑維強(2010)。綏德方言語音的內部差異。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5(3),35-41。
-
楊海霞(2011)。衡山方言後山話的文白異讀。現代語文,2011(5),72-75。
-
楊蔚(2002)。沅陵鄉話聲母的歷史語音層次。求索,2002(5),184-185。
-
楊蔚(2009)。湘西鄉話的語音特點。方言,2009(4),289-303。
-
楊遺旗(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鄒曉玲(2013)。湘西古丈縣「六保話」的係屬。文化遺產,2013(2),135-141。
-
雷勵(2009)。湖南安化界牌話音系。文教資料,2009(5),41-43。
-
熊賽男(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湘潭,湘潭大學。
-
趙彤(2006)。中古舌根聲母字和雙唇聲母字在戰國楚系文獻中的交替現象及其解釋。中國語文,2006(3),249-255。
-
趙敏蘭(2011)。標敏瑤語漢借詞的韻尾特點。民族語文,2011(6),74-76。
-
齊冲天(1982)。論諧聲字的聲母。內蒙古大學學報,1982(1),88-99。
-
劉秀雪(2013)。「客家委員會102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客家委員會102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未出版
-
劉紅花(2001)。湖南隆回(雨山)方言音系。長沙電力學院學報,16(4),108-110。
-
劉偉民(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劉淑學(2000)。大河北方言中的 [uɑu] 韻母。中國語文,2000(5),418-419。
-
劉祥友(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
劉祥友(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劉勝權(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劉新華(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暨南大學。
-
劉道鋒(2003)。隆回高坪鎮方音記略。婁底師專學報,2003(3),108-113。
-
劉綸鑫(2001)。江西客家方言概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劉鳳麗(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
劉曉飛(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暨南大學。
-
劉澤民(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
樂虹(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歐陽文婷(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暨南大學。
-
歐陽瀾(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
歐陽瀾(2011)。廣西龍勝和平鄉紅瑤優念話音系。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8(12),46-51。
-
潘悟雲(2000)。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蔣冰冰(2003)。吳語宣州片方言音韻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蔣軍鳳(2004)。榴星勉話的語音系統及其歸屬。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9(6),60-62。
-
蔣軍鳳(2002)。湘南榴星土話和榴星瑤話的比較。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4),118-122。
-
蔣軍鳳(2010)。湘鄉方言語音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鄭玉華(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
鄭宗澤(1990)。大坪江勉話邊音和邊擦音來源。民族語文,1990(5),51-56。
-
鄭偉(2012)。安徽當塗湖陽吳語同音字匯。方言,2012(4),314-325。
-
鄧永紅(2004)。湖南桂陽縣洋市土話音系。湘南學院學報,25(4),60-65。
-
鄧享璋(2004)。沙縣蓋竹話的文白異讀。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1(1),30-36。
-
鄧勝芳(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盧小群(2002)。湖南嘉禾廣發土話的音系特點。株洲工學院學報,16(3),85-87。
-
錢曾怡編(2001)。山東方言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
駱嘉鵬(2001)。白沙屯方言的聲調特色。第七屆閩方言國際研討會,廈門:
-
龍海燕(2008)。洞口贛方言語音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
謝元春(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謝玄(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清華大學。
-
謝奇勇(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沙,湖南師範大學。
-
謝建猷(2007)。廣西漢語方言研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
謝留文(2003)。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瞿建慧(2005)。湖南瀘溪(浦市)方言音系。方言,2005(1),50-63。
-
瞿建慧(2015)。湘西鄉話聲調的特殊演變。語言科學,14(6),653-661。
-
瞿建慧(2008)。湖南瀘溪(白沙)鄉話音系。方言,2008(2),161-172。
-
藍小玲(1999)。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
顏麗娟(2008)。浦北小江話音系及語音特點。欽州學院學報,23(5),114-117。
-
羅昕如(2011)。湘語與贛語比較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羅昕如(2012)。湖南方言古陰聲韻、入聲韻字今讀鼻韻現象。方言,2012(3),226-230。
-
嚴修鴻(2002)。一種罕見的鼻音韻尾增生現象─連城縣隔川話「陰陽轉」的類型試析。中國語文研究,2,85-89。
-
嚴修鴻(2013)。惠州龍門縣左潭話語音概略。龍巖學院學報,31(4),18-23。
-
嚴修鴻(2008)。KW→P音變與方言本字考證。中國語文研究,2,15-20。
-
顧勁松(2011)。蘇北江淮官話古陰聲韻字收m 尾現象考察。語言科學,10(4),434-439。
|